2007-06-28 14:46:59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影評:那年陽光燦爛+讀書:蘇西的世界(琇惠)

視傳系 琇惠


電影:那年陽光燦爛
這部電影是在意外中發現的,因為有朋友推薦,所以想說借來看看。故事還沒開始之前,前面有稍微介紹這部片子的得獎經歷,這部片子比我想像中得的獎還要多,於是我決定要更專心的看這故事。
‧劇情大綱
故事背景設定在1973年的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當時的政局動亂不堪,到處都有飢餓和抗爭。出生於貧民窟的瑪秋卡,在左派的馬克安諾神父的努力下,進入了當時的貴族學校聖派翠克英文男校就讀。馬克安諾神父是當時的校長,致力於消弭智利人民的階級之牆,因此執意招收學校附近的貧民窟小孩,瑪秋卡因此和來自中產階級的岡薩羅結識,成為好友。瑪秋卡帶著岡薩羅一起參與左派份子的示威遊行,岡薩羅則邀請瑪秋卡參加中產階級的社交派對。大人的對立,彷彿在孩子的世界裡輕悄悄地瓦解了。
然而智利的政局持續動盪不安,貧民窟出身的左翼份子與中產階級右派抗議者各據一方,街頭示威運動不斷。9月11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幕後策劃政變,讓軍隊重新掌權,智利歷史就此改寫。一直到政變發生的那天以前,兩個人都沒有想到,他們的友情可能會傷害了彼此。
本片根據導演童年成長經驗改編而成,透過孩子純真的眼光,貧富階級的對立和殘忍的政治現實,都在沒帶批判的觀點下呈現。不僅如此,導演更用心以細膩的筆觸,完成了一段年少成長記事。長年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岡薩羅,卻在與瑪秋卡的往來中得到了慰藉。除了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趣味,兩個男孩對異性的好奇跟渴望,也在他們和女孩希薇娜的三人情誼中表露無遺。

‧ 心得

第一眼看到片名,就知道這是一個沉悶的故事。其實第一個最讓我注意的是就是馬克安諾神父,它一開始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標準的老師或是教育者之類的,會向大部分的老師一樣會時常“教育”一下頑皮的小孩,但從現在個觀點來看,或許是因為導演要從小孩的角度去看事情,所以才把神父是塑造成這樣的形象。
神父在一開始,就帶著一群貧民窟的小孩進來教室,說明這些小孩應該有有教育權力,誰都不能鄙視誰;而瑪秋卡就在其中,岡薩羅就坐在一個毫不起眼眼的座位上,但我在想岡薩羅應該就和一般的小孩一樣,有著「喔!這樣阿!」的感想,也可以說是沒有想法,而瑪秋卡則是一副「那又怎樣」的表情。
岡薩羅在班上是個乖巧的小孩,成績也相當優秀,這樣的個性塑造就和一般的情節一樣,岡薩羅是個會被欺負的小孩,不過讓我意外的是,它並不是軟落弱是膽小,而是他並不想管,免的滋生出一些麻煩事,會有這想法大概是出於岡薩羅的家庭背景,岡薩羅父親十相當吃的開的人物,有著許多的人脈,不過應該算是商人間的掛勾吧!因為國家的情勢不穩定,所以物資取的不易,間接的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所以岡薩羅的父親忙著生意,而冷落了母親,於是母親有了外遇,諷刺的是外遇對象也是提供岡薩羅家物資的重要來源。
在這樣的環境下,難免岡薩羅會產生消極的想法,但是岡薩羅畢竟是小孩,還是希望有著一些改變或突破,所以他幫了被欺負的瑪秋卡,並成為好朋友。
岡薩羅和瑪秋卡漸漸的成為好朋友,也認識了希薇娜,三個人形影不離,其中有一次岡薩羅跟著希薇娜的爸爸去賣抗議旗誌,他們並不是有支持哪一邊,而指單純的希望能賣點東西賺錢,養活自己,於是他們便在2邊的抗議聲浪中,來回穿梭。
岡薩羅有次去拜訪瑪秋卡的家,雖說知道瑪秋卡是住在貧民窟,但真的到了的時候,還是震驚了岡薩羅,因為明明是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卻向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明明中間才夾了一條不寬的河……。
局勢越來越差,終於美國讓軍隊掌權之後,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異端的思想,或者是國家的累贅──貧民,軍隊把貧民窟「統整」起來,但在過程中卻也殺死了希薇娜,岡薩羅輕眼目睹軍隊槍殺了希薇娜,巨大的打擊下,倉皇的逃回家中。
而到了最後,學校也由軍隊接管,這一切都看小小年紀的岡薩羅眼中,安靜的看著,激動的長大。




小說:蘇西的世界
‧ 小說簡介

「我姓沙蒙,唸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兇手是我們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小說裡蘇西.沙蒙第一次出場時,她已經上了天堂。她從這個奇怪的新地方俯瞰人間,以一個十四歲女孩清新活潑的口吻,告訴我們一個滿懷希望的故事。
  天堂看起來像學校操場,操場上擺著不錯的鞦韆架;天堂裡有輔導老師幫助新來的人,還有朋友和她同住。只要肯動腦去想,她想要的東西都會出現在面前,不過她最想要的是回到人間和心愛的人共度,卻始終無法如願。
  《蘇西的世界》作者Alice Sebold採用大膽的敘事技巧,將一樁人間悲劇化作懸疑處處卻又風趣溫馨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同情理解的療癒小說。
‧ 心得
這本小說是我的朋友大力推薦,一剛開始,小說的主角蘇西,在第一行的時候,就死於謀殺事件當中,正當還在懷疑這是不是一本懸疑小說時,它卻說出了兇手的名字,我把我滿腔的疑問,丟回給當初介紹這本書給我的朋友,她卻只笑笑的對我說:『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我抱著半信半疑,就當做被騙的心態看下去,才發現這小說是如此的特別。
蘇西就像一個正值活潑的年紀的小女孩,對任何事都抱持著新鮮的態度及想法,即使到了天堂也不例外,這本小說中的天堂,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每個人都有只屬於自己的空間,假如有人跟你想法一樣,或是頻率相同,則會碰面,也可以交朋友,在天堂中蘇西認識了另一個好朋友,他們一起蓋了一個陽台,是屬於歐式的那一種,旁邊有著一張圓桌,上面會有著從記憶中抽出來的雜誌,隨時放著吃不完的點心,從這個陽台,可以看到人間。
剛開始時蘇西以輕鬆的口吻,述說著他生長的環境、她的朋友、她的家人,其中最印像最深刻的是她的媽媽,蘇西喜歡攝影,她老是喜歡想像自己是身在叢林的冒險家,拍著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就在蘇西穿過草叢時,剛好遇見獨自一人的媽媽,蘇西嚇了一大跳,因為他從未看過媽媽深為「女人」時的樣子,她說早晨的陽光輕灑在她美麗的頭髮上,蘇西的爸爸曾形容過媽媽的眼睛就想海一般的深遂,所以常常把媽媽叫做「海眼姑娘」,那樣的光景,強烈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因為我也看過我那樣的媽媽;這本小說時常訴說一些稀鬆平常得事情,感覺自己也經歷過一樣,不同的是,蘇西已經被謀殺,不在人世。
再來說說兇手,文中提到他是蘇西的鄰居,是個很會種花的獨居人,每當蘇西提到他時,我就想說他會不會在下一行就被捕,以還蘇西一個公道,但是警方的調查遲遲都沒有往鄰居的方向查去,我情急之下,問了我的朋友最後到底有沒有抓到兇手,結果是:「沒有。」一個兇手沒有抓到的小說,到底哪裡值得看?我一直在思考這問題,但結果是其是兇手根本不重要。
蘇西在天堂時,曾經遇過也同樣被鄰居殺害的小女生,蘇西一直到那時候,才放聲大哭,我在想她雖然已經已經到了天堂,所以應該要幸福,不然會對不起底下正為她傷心的家人,所以一直忍耐著,蘇西也說過,她最大的願望就是長大,但那是在天堂所辦不到的事。
在讀這本書時,內心一直伴隨著蘇西一起長大,中間過程雖然有些歡笑、難過,不過那都過去了,還記得書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檢到蘇西死時戴的手環的老太太,她說:「這小女孩,一定長大了呢!」。
葉蝶 2007-06-28 17:06:25

1.打字太快,錯字蠻多的呢。要繳報告時,應該要再檢查一下。
2.一則悲傷的小說、一部悲傷的電影,一則是看寬宥的人性;一則陽光燦爛下,卻是階級與貧富差距下悲哀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