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5 15:31:09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有關台灣階級與貧富差距之電影、討論與感想
機械系 王偉仲
有關台灣階級與貧富差距之電影、討論與感想
<搭錯車>
http://home.kimo.com.tw/220440/gjsle-7/gjsle-7-15.htm
搭錯車對於都市的舊社區裡,社會地位低下的拾荒者有著很深的同情。這也是對社會貧富差距有很大的呼籲,這一點可由影片的前半段採用阿美感性的自述可以看出。然而這個舊社區以及社區中的不願搬遷的住民已經不能見容於急遽現代化的台北。他們與老舊社區都是必須被拆除、埋葬的「違章建築」。影片雖然著重在舊社區內豐富的人情溫暖的描寫,其實卻是透過「舊」阿美成功地轉化為歌壇「新」人孫瑞琪的過程,暗示都市現代化的巨輪無法抵擋。原本十分殘酷無情的都市現代化過程,在細膩的親情與愛情故事的包裝下,變得只是人生中諸多無奈中的一件。片中阿美吸取啞叔與阿明所代表的舊社會的精血長大,在代表藝術與真愛的男友石軍麥的培養中茁壯,最後仍然受到金錢與演藝世界的吸引向商業靠攏,讓自己被塑造、包裝為大明星──一個商品。
影片以阿美對於這個舊社會以及男友的感情與不捨,營造新的商業文化與舊的社區文化間的連續與關聯性,以掩蓋都市現代化背後的破壞與死亡的無情,一如阿美在反抗拆遷中必須意外死亡的童伴阿明。影片中阿美永遠在「為時已晚」的時刻去憑弔舊社會的亡故(舊社區的拆除與啞叔的病逝)。看著自己的成長的文化一步一步地被商業主導的都市現代化摧毀時,阿美並沒有因而覺悟自己的錯誤與損失。影片末了,阿美在啞叔過世後為他所做的事,卻是重回舞台(雖然是慈善義演會)穿著華麗的藝服在豪華舞台及舞者的襯托下,高唱「酒矸通賣否?」這一首感傷卻無絲毫反省性的歌曲,將死去的啞叔與舊社會再一次成功的化為商品──一如電影將台北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轉化為商品放映。
<魯冰花>
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movie12.htm
魯冰花描寫的是六零年代的社會狀況,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人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當時的有錢人、或者大地主,他們的生活情況跟一般的家庭實有天壤之別。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窮困一點的人日子根本苦不堪言。富者能擁有豪華的大宅院、廣大的庭園、小橋流水,更有美麗的花園,在物質生活上是如此的大肆鋪張。
電影裡,林志鴻同學的父親是當地的村長,在他請客設宴的那一幕,還有拜票競選活動中,都可看出其財力,而學校師長們,一副奉承巴結的嘴臉,極力的討好,對待學生也很不公平。反觀貧苦的人家──簡陋的房子,不僅沒有精心設計的庭園景觀不說,取而代之的是飼養牲口的豬圈、雞籠等等。就像電影中古阿明他們家,每天想著、牽掛著的是如何找錢來買藥除茶蟲、買歐羅肥把豬餵肥,生病住了院,連吃個罐頭都是奢侈的。喜愛畫畫的古阿明,用來著色的,永遠只有那幾枝短短的八色蠟筆,想吃泡泡糖,就算是別人吃過的,他都甘之如飴。但他沒有因為貧窮而自哀自憐,依然快樂地過著貧窮的每一天。 有錢人只要租地、貸款給別人,就可以坐收利息。而窮苦的人家付出了勞動,還是得不到生活的改善,即使有才能也得不到伸展,尤其是在古阿明生病住進了醫院,而父親還必須因為沒參與投票,而被逼迫償還債務,最後只好把未養大的小豬賣掉還債,也沒錢讓古阿明在醫院好好療養了。然而這是悲劇的開始,也是結束吧!
作者鍾肇政把富人的醜態描繪出來,跟他自己的生長背景有關,鍾肇政出生於貧寒的農家。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富貴人家都是如此,但我們覺得作者的年代必定反映了一些不平的訴求,作者在作品裡強烈的為農民發出吶喊,是一種憐憫以及切身的述說。
<近十年台灣貧富差距變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702495
台灣現在究竟有多窮?或者應當換一種問法,台灣人還那麼有錢嗎?
台灣的貧窮面貌結構在近年來出現巨大變化。
台灣《商業週刊》主筆郭奕伶日前表示,
以前總以為低收入戶都只有小學程度,但以台北市為例,1999年被列入低收入戶的受教育程度,大學生約有6.7%,可到了去年低收入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竟一下子攀升到26.99%。
郭奕伶表示,島內貧富差距是10年內三級跳,差距到61倍,窮人的老本都被吃光,更遑論儲蓄。
統計顯示。從1991年以來,台灣最低收入家庭的儲蓄率就從11%往下滑,到了2000年跌破5%,而到了2001年就已經由正轉負數。
台灣現在究竟有多窮?或者應當換一種問法,台灣人還那麼有錢嗎?
想當年“台灣錢淹腳目”,是許多臺商愛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那時候台灣每年平均“國民”所得約在一萬一千美元上下,與香港、新加坡並駕齊驅,就連大英帝國的國民年均收入當時也不過一萬六千美金左右。
然而今非皆比,十年後的英倫、香港、新加坡的國民所得早已在每年兩萬多美金之譜,台灣今年官方公佈的數字是一萬三千美元!令人喟嘆。
全島的財富這幾年來急遽縮水,並無好轉的跡象。
再仔細看看所得分配的情況,根據當局發表的統計數據:
全台灣有四百一十萬戶的家庭屬中低收入戶,
共一千二百八十六萬人應編入收入在水平以下之列,
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56%)。
這許多人每個月收入是在兩萬一千台幣以下,
如果換算成美元是每年賺七千三百多塊美金,
比官方宣稱的一萬三千美元少了許多。
二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那時台灣的中低收入家庭有三百三十萬戶。
*******************************
<心得>
本來在看搭錯車這部電影時,壓根沒想到貧富差距的問題,想說根本八竿子搆不著邊,後來聽老師講評後,才勉強找到一點點關係,再藉由網路上面的一些資料,找到了一些有關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對到電影裡的情結,發現好像真的是那麼一回事,撿破爛的啞叔他們住的房子,還是用空酒瓶當作牆壁所建造起來的,而且還要被政府趕走而把房子拆掉,而對到阿美開的演唱會跟拍MV的時候,是多麼鋪張,簡直是天囊之別。
再加上魯冰花這部電影裡面的畫面,知道了台灣早期貧富差距問題,在魯冰花裡面,充分的表現出有錢人跟窮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六零年代的社會狀況,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人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當時的有錢人、或者大地主,他們的生活情況跟一般的家庭實有天壤之別。
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窮困一點的人日子根本苦不堪言。富者能擁有豪華的大宅院、廣大的庭園、小橋流水,更有美麗的花園,在物質生活上是如此的大肆鋪張。而窮苦的人家付出了勞動,還是得不到生活的改善,即使有才能也得不到伸展,就像片中的古阿明就是一個例子。
台灣的貧富差距是越來越明顯,有錢的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卻是連吃住都有問題,失業率有是如此的攀高,導致貧富差距更佳的明顯,這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希望政府可以想想辦法來改善。
有關台灣階級與貧富差距之電影、討論與感想
<搭錯車>
http://home.kimo.com.tw/220440/gjsle-7/gjsle-7-15.htm
搭錯車對於都市的舊社區裡,社會地位低下的拾荒者有著很深的同情。這也是對社會貧富差距有很大的呼籲,這一點可由影片的前半段採用阿美感性的自述可以看出。然而這個舊社區以及社區中的不願搬遷的住民已經不能見容於急遽現代化的台北。他們與老舊社區都是必須被拆除、埋葬的「違章建築」。影片雖然著重在舊社區內豐富的人情溫暖的描寫,其實卻是透過「舊」阿美成功地轉化為歌壇「新」人孫瑞琪的過程,暗示都市現代化的巨輪無法抵擋。原本十分殘酷無情的都市現代化過程,在細膩的親情與愛情故事的包裝下,變得只是人生中諸多無奈中的一件。片中阿美吸取啞叔與阿明所代表的舊社會的精血長大,在代表藝術與真愛的男友石軍麥的培養中茁壯,最後仍然受到金錢與演藝世界的吸引向商業靠攏,讓自己被塑造、包裝為大明星──一個商品。
影片以阿美對於這個舊社會以及男友的感情與不捨,營造新的商業文化與舊的社區文化間的連續與關聯性,以掩蓋都市現代化背後的破壞與死亡的無情,一如阿美在反抗拆遷中必須意外死亡的童伴阿明。影片中阿美永遠在「為時已晚」的時刻去憑弔舊社會的亡故(舊社區的拆除與啞叔的病逝)。看著自己的成長的文化一步一步地被商業主導的都市現代化摧毀時,阿美並沒有因而覺悟自己的錯誤與損失。影片末了,阿美在啞叔過世後為他所做的事,卻是重回舞台(雖然是慈善義演會)穿著華麗的藝服在豪華舞台及舞者的襯托下,高唱「酒矸通賣否?」這一首感傷卻無絲毫反省性的歌曲,將死去的啞叔與舊社會再一次成功的化為商品──一如電影將台北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轉化為商品放映。
<魯冰花>
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movie12.htm
魯冰花描寫的是六零年代的社會狀況,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人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當時的有錢人、或者大地主,他們的生活情況跟一般的家庭實有天壤之別。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窮困一點的人日子根本苦不堪言。富者能擁有豪華的大宅院、廣大的庭園、小橋流水,更有美麗的花園,在物質生活上是如此的大肆鋪張。
電影裡,林志鴻同學的父親是當地的村長,在他請客設宴的那一幕,還有拜票競選活動中,都可看出其財力,而學校師長們,一副奉承巴結的嘴臉,極力的討好,對待學生也很不公平。反觀貧苦的人家──簡陋的房子,不僅沒有精心設計的庭園景觀不說,取而代之的是飼養牲口的豬圈、雞籠等等。就像電影中古阿明他們家,每天想著、牽掛著的是如何找錢來買藥除茶蟲、買歐羅肥把豬餵肥,生病住了院,連吃個罐頭都是奢侈的。喜愛畫畫的古阿明,用來著色的,永遠只有那幾枝短短的八色蠟筆,想吃泡泡糖,就算是別人吃過的,他都甘之如飴。但他沒有因為貧窮而自哀自憐,依然快樂地過著貧窮的每一天。 有錢人只要租地、貸款給別人,就可以坐收利息。而窮苦的人家付出了勞動,還是得不到生活的改善,即使有才能也得不到伸展,尤其是在古阿明生病住進了醫院,而父親還必須因為沒參與投票,而被逼迫償還債務,最後只好把未養大的小豬賣掉還債,也沒錢讓古阿明在醫院好好療養了。然而這是悲劇的開始,也是結束吧!
作者鍾肇政把富人的醜態描繪出來,跟他自己的生長背景有關,鍾肇政出生於貧寒的農家。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富貴人家都是如此,但我們覺得作者的年代必定反映了一些不平的訴求,作者在作品裡強烈的為農民發出吶喊,是一種憐憫以及切身的述說。
<近十年台灣貧富差距變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702495
台灣現在究竟有多窮?或者應當換一種問法,台灣人還那麼有錢嗎?
台灣的貧窮面貌結構在近年來出現巨大變化。
台灣《商業週刊》主筆郭奕伶日前表示,
以前總以為低收入戶都只有小學程度,但以台北市為例,1999年被列入低收入戶的受教育程度,大學生約有6.7%,可到了去年低收入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竟一下子攀升到26.99%。
郭奕伶表示,島內貧富差距是10年內三級跳,差距到61倍,窮人的老本都被吃光,更遑論儲蓄。
統計顯示。從1991年以來,台灣最低收入家庭的儲蓄率就從11%往下滑,到了2000年跌破5%,而到了2001年就已經由正轉負數。
台灣現在究竟有多窮?或者應當換一種問法,台灣人還那麼有錢嗎?
想當年“台灣錢淹腳目”,是許多臺商愛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那時候台灣每年平均“國民”所得約在一萬一千美元上下,與香港、新加坡並駕齊驅,就連大英帝國的國民年均收入當時也不過一萬六千美金左右。
然而今非皆比,十年後的英倫、香港、新加坡的國民所得早已在每年兩萬多美金之譜,台灣今年官方公佈的數字是一萬三千美元!令人喟嘆。
全島的財富這幾年來急遽縮水,並無好轉的跡象。
再仔細看看所得分配的情況,根據當局發表的統計數據:
全台灣有四百一十萬戶的家庭屬中低收入戶,
共一千二百八十六萬人應編入收入在水平以下之列,
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56%)。
這許多人每個月收入是在兩萬一千台幣以下,
如果換算成美元是每年賺七千三百多塊美金,
比官方宣稱的一萬三千美元少了許多。
二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那時台灣的中低收入家庭有三百三十萬戶。
*******************************
<心得>
本來在看搭錯車這部電影時,壓根沒想到貧富差距的問題,想說根本八竿子搆不著邊,後來聽老師講評後,才勉強找到一點點關係,再藉由網路上面的一些資料,找到了一些有關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對到電影裡的情結,發現好像真的是那麼一回事,撿破爛的啞叔他們住的房子,還是用空酒瓶當作牆壁所建造起來的,而且還要被政府趕走而把房子拆掉,而對到阿美開的演唱會跟拍MV的時候,是多麼鋪張,簡直是天囊之別。
再加上魯冰花這部電影裡面的畫面,知道了台灣早期貧富差距問題,在魯冰花裡面,充分的表現出有錢人跟窮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六零年代的社會狀況,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人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當時的有錢人、或者大地主,他們的生活情況跟一般的家庭實有天壤之別。
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窮困一點的人日子根本苦不堪言。富者能擁有豪華的大宅院、廣大的庭園、小橋流水,更有美麗的花園,在物質生活上是如此的大肆鋪張。而窮苦的人家付出了勞動,還是得不到生活的改善,即使有才能也得不到伸展,就像片中的古阿明就是一個例子。
台灣的貧富差距是越來越明顯,有錢的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卻是連吃住都有問題,失業率有是如此的攀高,導致貧富差距更佳的明顯,這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希望政府可以想想辦法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