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00:45:53李志薔

Taiwan New Wave and Beyond

【按】:
這是幫[文化總會]剛出爐的英文雜誌《Fountain》介紹台灣藝術片導演的專題文章,原文被翻成英文,是給外國人看的!!將台灣的好電影推廣出去。
熟悉台灣電影的人看看就好,對於不熟悉的年輕人,也許可以增加一些了解。
[文化總會]的主要中文雜誌為《新活水》,是本品質相當不錯的藝文雜誌,大家多支持!


〈Taiwan New Wave and Beyond〉

近十餘年來,台灣除了以電子產業和經濟成就聞名於世外,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展現的傲人成績與豐沛的創造力,亦已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許多國家的民眾和藝術愛好人士,均是透過台灣優秀導演的慧眼靈心,才得以一窺台灣的文化歷史與整體的社會圖像。

台灣電影走入國際舞台,要從1982年的「電影新浪潮」(Taiwan New Wave) 運動談起。這個由年輕的導演們興起的自醒運動,從電影的形式風格到主題意識,都有深刻的改變,加上當時有良好的商業製作體系,與廣大閱聽民眾的支持,一時風起雲湧,促成了台灣電影在國際舞台的發光發熱。

這股新浪潮中,侯孝賢和楊德昌導演可謂兩個主要的代表性人物。
侯孝賢以長鏡頭美學聞名於世,固定鏡位、忽略敘事因果關係、寫實風格等為其特色。早期作品以青少年成長及鄉土題材為主,後轉向歷史議題和當代都會年輕世代心靈的探索,力圖拍出「自然法則底下人們的活動」,其藝術風格至《悲情城市》(1989)、《戲夢人生》(1993)及《好男好女》(1995)(合稱「台灣三部曲」)達到顛峰,堪稱台灣當代最重要的電影大師。

《悲情城市》以台灣當時最禁忌的歷史議題「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本省家族崩潰瓦解的過程,來呈現一則台灣國族寓言的悲歌。侯孝賢以其擅長的多層次敘事觀點,藉著渺小人物在二二八事件前後的遭遇,來對抗戒嚴時期隱而不顯的官方大歷史。這部電影推出後廣受國際好評,並榮獲1989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而楊德昌的風格則屬現代主義式的;理性與冷靜的節制、現代化的矛盾與疏離往往是其影片給人的感受。1986年的《恐怖份子》,以其特殊的敘事風格,及對現代都市人深刻的觀察,獲得許多國際獎項的肯定。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更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外國導演。1996年拍攝《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2000年的《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線敘述、理性思辯的風格,深刻檢視當代的台北都會,更為他奪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享譽國際的重要導演。
另一重要導演為王童,王童雖與新浪潮時期的導演一同崛起於1980年代,但在影片風格上卻有不同,他將人物放到時代背景中去觀看,展現人性的細微層面,對於情感的描摹則是溫婉質樸的,深具人文觀照。其重要作品有《稻草人》(1987)、《香蕉天堂》(1989)、《無言的山丘》(1992)等。《香蕉天堂》巧妙運用1949年來台難民常用假名字、假身分的事實,來凸顯當時歷史的荒謬與個人身世的錯亂,詼諧的語調中,呈現的是一種動亂時代下個人命運之無奈。

台灣電影至《悲情城市》獲得大獎到達第一波高峰,期間無論在國內口碑或國際重視度上均有重大突破,因而也造就許多優秀演員亦廣為國際所熟悉,楊惠珊、陸小芬、楊貴媚等即因演出重要導演的影片紛紛在亞太影展獲獎。

1990年起,第二批創作導演趁勢崛起,挾著豐沛的創作能量,成就了另一波台灣電影之高峰。其中最受矚目的為蔡明亮導演,他擅長以冷冽、疏離的影像風格,詮釋現代社會之寂寞與都會生活的狂亂等主題。其重要作品有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愛情萬歲》(1994)、《河流》(1997)、《洞》(1998)、《你那邊幾點》(2001)、《不散》(2003)及2005年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的《天邊一朵雲》等。

1994年,由小說和編劇起家的吳念真首度執導電影《多桑》,這部以其父為主角的傳記性電影,描繪台灣早年曠工生涯之艱辛和父親在日本與台灣國族認同之矛盾,人倫之衝突與情節故事至為感人,亦獲得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新加坡影展評審團大獎。

另一位倍受矚目的導演林正盛以拍攝紀錄片起家,1996年第一部電影《春花夢露》即獲東京影展的「青年導演獎」,其後的《美麗在唱歌》(1997)與《愛你愛我》(2001)亦紛獲得國際大獎肯定;他的電影幽緩樸實,對於小人物處境的刻劃猶為深刻。1999年的《天馬茶房》以「二二八事件」之背景為經,「天馬茶房」喫茶店的男女的愛情故事為緯,譜出一段驚心動魄的「台灣光復悲歌」,象徵當時台灣民眾對回歸祖國希望的幻滅,可謂精準地傳達了被消聲的歷史之音。

1999年起,承繼這波浪潮而在國際影壇發光發熱的有青年導演張作驥和鄭文堂,兩人都擅長處理弱勢族群和邊緣人物之題材。張作驥的《黑暗時光》描寫盲人按摩師家族中一段情竇初開的愛情故事,於幽暗中照見生命的光輝,一舉為他拿下東京影展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
而2002年,從紀錄片、電視單元劇起家的鄭文堂,經過十幾年的累積,終於以電影《夢幻部落》獲得威尼斯影展的肯定。《夢幻部落》為鄭文堂「部落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以三段式的結構描寫原住民男子失落的愛情和夢想,對照都會年輕男女流浪的身世,如詩如夢,似一則風中飄零的輓歌。

上述這些優秀導演的電影,不僅為台灣開出一扇世界之窗,也為台灣這塊土地澆灌了豐饒的養分,從而在國際間開出美麗的花朵。如今,新世代導演們正循著前輩的軌跡,孜孜不息、努力深耕,相信未來,在藝術電影這片沃土上,台灣應可結出更多、更豐美的果實。


PS**今年的國家文藝獎電影類,頒給從電影新浪潮以來幕後的推手--資深剪接師廖慶松,他可以算是導演的第二顆腦袋!!
hetu 2006-07-24 04:10:52

可能我半夜有點精神不濟:)

志薔 2006-07-21 17:44:27

阿翔:

應該不是在這裡吧

不過...歡迎你來
順便把電影【單車上路】的官方網站貼在這裡:
http://www.wretch.cc/blog/roadintheair

歡迎多來走走

阿翔 2006-07-20 23:28:26

恩??我記得前幾天這篇的回應中原有一篇電影的介紹

怎突然人間蒸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