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二篇:自由的問題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方智出版社)
第二篇:自由的問題
我想和你們討論自由的問題。這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需要深入的學習與了解。我們聽見許多有關自由的說法;宗教的自由,以及個人意願的自由。無數的學者寫過許多有關自由的書籍,但是我想我們可以用一種非常簡單而直接的方法,也許它可以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解答。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停下來觀賞過落日的彩霞,以及那斜掛樹梢害羞的新月?在那種時刻,河水通常是很平靜的,每一景物都倒映在水面上;小橋、火車、溫柔的月光,以及當天色昏暗時掛在天上的星星。這一切都非常的美。當你觀察、注視、全神貫注於美好的事物時,你的心一定得遠離先入為主的偏見。你的心一定不能被問題、煩惱及臆測所佔據。只有當你的心非常安靜時,你才能真正的觀察,然後你的心才能對美好的事物敏感,或許這樣就能找出和自由相關的線索了。
什麼是自由?自由是不是去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想你愛想的事情?這些事橫豎早已做了,但是獨立自立就是自由了嗎?
很多人在世界上是獨立的,但很少人是自由的。自由含藏著極大的智慧。得到自由就是得到智慧,但若只是希望自由並不能帶來智慧。只有當你了解你的整個環境;你的社會、宗教、父母及傳統不斷加給你的影響力時,你才開始有智慧。
但是要了解這許多方面的影響─來自父母、政府、社會、你所屬的文化、你的信仰、你的上帝、你的迷信,你不加思索就順從的傳統……要了解以上這些並且得到自由,需要深刻的洞察力。但是你通常都會像他們屈服的,因為在內心裏,你是恐懼的。你怕自己得不到一份好的工作、怕你的上司責罵你、怕自己不能合乎傳統的標準、怕事情沒有做對。但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精神狀態,其中沒有恐懼或勉強,沒有求取安全感的衝動。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別人稱讚我們很棒、看起來很動人、或是有多麼的聰明。如果我們不喜歡這些,我們不會在自己的名子後面加上許多頭銜,這一類的事通常會讓我們肯定自己,產生一種重要感。我們都想成為有名的人,一旦我們想成為某某人物時,我們就喪失了自由。請你注意,因為這是了解自由的真正線索。不論是這個充滿政客、權力、地位及權威的領域,或是那個努力想使你變得有德性、高貴而神聖的所謂的靈性世界,一旦你想成為某某人物時,你就不再自由了。
只有那些看清這些事實的荒謬性的人,他們的心才是無邪的,因此也就不會被想成為某某人物的欲望所動,這種人才是自由的。如果你了解了這份純真,你就會看到它驚人的美感和深度。
考試是為了給你一份職位使你成為某某人物而設立的。頭銜、地位和知識也鼓勵你成為重要人物。你的父母、師長更是時常告訴你要得到某種成就,要像你的叔叔或祖父一樣成功。你模仿一些英雄人物,或希望變得像指導靈、聖人一樣。因此你永遠也得不到自由。
教育的意義,是幫助你從孩童時代開始。就不去模仿任何人,永遠都做你自己。不論你是醜或是美、羨慕別人或嫉妒別人,永遠都要做你自己,並且真正了解這一切。做你自己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總認為自己是卑微的,如果你能把自己變得神聖一定很棒。但是它永遠不會發生。如果你能看清真正的自己並且了解它,然後在這份深入的了解之中,你就開始蛻變了。因此自由並不存在於想把自己變成不同的人,也不存在於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隨傳統、父母或上師,而是在每一個剎那中,了解你自己是什麼。
你並沒有被如此的教導過,你受的教育總是鼓勵你成為某某人物,而這絕不是了解自己。你的「自我」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它不只是那個去上學、吵嘴、遊戲、恐懼的實體,它也是一個隱藏的、不明顯的個體。
這個自我不光僅指你的思想,更包括旁人、書籍、報紙、領導人物等加諸於你的觀念事物。只有當你不想成為某某人物、當你不模仿別人、當你不追隨他人時,你才能了解它。也就是說,當你對「成為某某人物」的這個觀念加以革新時,這是唯一真正的革新,它會帶領你得到這份不尋常的自由。去發掘這份自由,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以及你自己的慾望,都希望你和一些事物認同,然後才能得到快樂及安全。但是如果想要有智慧,就必須把這些捆綁你,輾壓你的影響力破除。
新世界的希望,存在於那些看出錯誤並且去革新的人的身上,不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真正的行動。這就是你必須接受教育的原因,只有當你生活在自由中,你才能創造一個不是建立在傳統上、不被某些哲學家或理想家的特異觀點所左右的新世界。如果你只想變成某某人物,或是模仿一個神聖的榜樣,你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
問:什麼是智慧?
克:讓我們慢慢的、有耐心的來弄清楚這個問題。要弄清楚它並不是要得到結論。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得出這個差異。當你給智慧下結論時,你就不再智慧了。這就是大部份年長的人所做的事,他們給一切事情下了結論,然後他們就不再智慧了。因此你立刻就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心,是永不停止的學習,永遠不下結論的。
什麼是智慧?大部份的人都會滿意於自己所下的定義。他們也許說,「那是個很好的解釋」,或者他們比較喜歡自己所做的解釋。但是一個滿意於解釋的心是很淺薄的,因此它是不智慧的。
你已經開始意識到,一個智慧的心是不會滿足於解釋和結論,它也不是一個盲信的心,因為盲信是另一種形式的下結論。
一個智慧的心是探索的、觀察的、學習的、研究的。這意味著什麼?當恐懼不存在時,當你願意革新,對整個社會結構革新,去弄清楚什麼是上帝、什麼是真理時,智慧就出現了。
智慧不是知識。即使你讀遍了世上所有的書籍,它也不能給你智慧。智慧是很微妙的東西,它沒有停泊之處。只有當你完全了解心智運作的整個過程,它才會出現。不是哲學家或老師而是你自己的心智運作的過程。你的心智是全人類的結果,當你明瞭它時,你就不再需要讀任何一本書了,因為你的心智裏包含了過去的所有知識。所以智慧產生於對自我的了解,你只有在面對世界上的人、事、想法等等的關係中,才能了解自己。智慧不是你能獲取的東西,它不像學習,它是在巨大的革新之中升起的,也就是當你沒有恐懼的時候,這其實意味著當你有愛的時候,智慧就升起了。因為沒有恐懼,就有愛。
如果你只是對解說有興趣,你恐怕會覺得我沒有給你答案。追問什麼是智慧,就像追問什麼是人生一樣。人生就是學習、遊戲、性、工作、爭執、羨慕、野心、愛、美、真理……人生就是一切,不是嗎?但是大部份的人,都沒有耐心認真的、持續的追尋這個問題。
問:粗糙的心智能變得敏感嗎?
克:請注意聽這個問題,注意言詞後面的真義。粗糙的心智能變得敏感嗎?如果我說自己的心智是粗糙的,然後我試著去變得敏感;這種努力的本身就是粗糙的。請不要困惑,只要觀察就好。如果我發現自己是粗糙的,但是我不試著去改變它,也不試著去變得敏感,如果我開始試著了解什麼是粗糙,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它—我吃東西時的貪婪、待人的粗魯、我的驕傲、自大、我的習慣及思想的粗野……在這種觀察中,當時的狀態就改變了。
同樣的,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變得有智慧,這種去變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笨,因為最重要的是去了解愚笨是什麼。不論我如何嘗試變得有智慧,我的愚笨依然存在。
我也許可以得到表面上的學識,我也許可以引經據典,背誦偉大作家的章句,但是基本上我還是愚笨的。如果我觀察並了解生活中的愚笨—我如何對待我的僕人、我的鄰居、窮人、富人及僱員等等,然後這份覺察就會把愚笨粉碎。
你可以試驗一下,看看自己如何對僕人說話,觀察自己對高官是多麼恭敬,對那些不能給你分文的人是多麼輕慢。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有多麼愚笨,在這份了解之中,你就會得到智慧和敏銳的感受。你不需要「變得」敏感,一個企圖變成什麼的人,就是醜陋的、不敏感的、粗糙的。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當你觀察、注視、全神貫注於美好的事物時,你的心一定得遠離先入為主的偏見。只有當你的心非常安靜時,你才能真正的觀察,然後你的心才能對美好的事物敏感,或許這樣就能找出和自由相關的線索了。
什麼是自由呢?當你覺察到我們所受的一切限制,就開始踏上自由之路了。要了解以上這些並且得到自由,需要深刻的洞察力。但是你通常都會像他們屈服的,因為在內心裏,你是恐懼的。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精神狀態,其中沒有恐懼或勉強,沒有求取安全感的衝動。...當我們帶著一個目的,想尋求一個解答時,我們是不能洞察到什麼的,因為我們的頭腦的運作模式是「慾望」想找到解答(滿足)下一個慾望。但是,當我們沒有想要尋求解答,只是專注去了解問題本身,當你一看到問題時,我們耐心等候,問題會自己顯現答案。
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父母及老師的幫助,他怎麼能夠了解自己?
克:我說過孩子不需要幫助就能了解自己嗎?或許這是你自己的解釋?孩子會對自己產生了解,如果他所處的環境幫助他這麼做。如果父母及老師真正關心這個孩子,認為他應該對自己了解,他們就不會逼迫他,他們會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在其中自然的了解自己。
你雖然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它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呢?如果你深深的認為孩子應該對自己了解,如果要做到這點就不能被權威所控制,你難道不願意促成一個適當的環境嗎?好了,現在同樣一種態度又出現了。「告訴我該做些什麼,我就會去做。」我們從不說:「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如何創造一個可以讓孩子對自我了解的環境,這個問題牽涉到所有人,包括父母,老師及孩子本身。
但是自我認知是不能勉強的,了解是不能被逼迫的,如果這個問題對你我都十分重要,對父母及老師都十分重要,那麼我們大家應該合力來創造一個符合這種理想的學校。
問: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在村子裡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例如著魔之類的事,他們對鬼怪、精靈等等都很害怕,他們並且常常問些有關死亡的事,我們該如何回答他們?
克: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對死亡做更多的探索。但是你得知道,恐懼是件極不尋常的事。你們這些孩子一定是聽見父母及長輩談到了鬼,否則他們大概不會活見鬼。又有的人告訴你有關著魔的事,可是要明白這些事情,你仍嫌太年輕了。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經驗,都是長輩加給你的印象。通常,這些年長的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概念,他們只不過在一些書籍裏讀到,就以為自己知道了。這個現象引發了另一個問題—世界上是否有不被過去的事件所混淆的經驗?如果一種經驗被過去所混淆,它充其量只是過去的延續,它不是原創的經驗。
當你們和孩子相處時,重要的是,你們不應該把自己謬誤的觀念,自己對鬼怪的想法,自己特殊的意見及經驗加給他們。這是很難避免的一件事,因為老年人花很多時間訴說這些在人生中不重要的事情,逐漸的,他們把自己的焦慮、恐懼及迷信傳給的孩子,孩子便很自然的會重複大人所想。重要的是,年長的人對這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起。相反的,應該製造一種氣氛,使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在而無懼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