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5 04:59:14innerpeace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文化要尋求壯大,甚至不衰的商業化,海納百川的態度是非常必要的。從這點來看,遠東審美元素攻入好萊塢有其絕對的優勢。但若要風格慣性直來直往的民族去揣摩意境的呈現,效果必然很彆扭。吳宇森、王家衛之所以有闖蕩天下的本錢,就是因為他們有複製不來的內化特質。
《獵風行動》有優質的劇本,以戰爭為題的作品先天上光憑人性的扭曲及反思就可展現相當的深度了,但本片保護編碼優先於保護人員的命令,在全程同袍情誼逐漸加溫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住矛盾的張力。雖然其餘主軸如主角因過往而背負的沉重負荷是較無新意的橋段,完全預測得出片尾會走入雷同的情境以做為救贖主角的試煉,但選材時嗅出印地安二戰戰士的故事發展性,是個很聰明的決定。除了種族議題是這部美國片非碰不可的取向外,將部族風采融入軍旅行列之中更豐富了整體內涵。芸芸的日軍當然也不是壞人,我比較好奇的是到哪天日本才可能像德國那樣看開,把自己拍成壞蛋。
「暴力美學」這個辭彙過去在我看來比較像個宣傳用語,而非嚴謹的分析遣詞。但吳宇森在片初的一幕迷濛蝴蝶血浸浮屍,真的是神來之筆。當然視覺呈現除非比重強調到《2001太空漫遊》的程度,否則都不到成為作品最大戳記的地步。口風琴與傳統直笛的兩場合奏反倒才是解說吳宇森的重頭戲,和諧之美只可能來自於深根植基的背景薰陶,沒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