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 13:22:56棉兒

作為家庭代工的論文產業

本文研究主題為論文與件之搜尋耙梳與內文鋪展架構過程。

這個過程的起頭,宛若一首華美情詩。

起初,必然出於一種感動,多半來自典籍;其中有我不容人扭曲的熱切,以及永不止息的焰火,一種永遠不癒合的傷,更多的是,一片荒涼而無人顧及的蠻漠,任何一個理由,都能燃起我對問題本身的追尋──我在看見問題的片刻,以為自己找到重要的或細微或廣大的研究破口,而我以為自己能彌補。

著手動身的時候,我孤身一人,宛若唐吉訶德,即使美麗的公主老去,而我總喃喃自語地向她表明我的摯愛,即使奮戰的對象是風車那樣的荒謬,也能奮不顧身。與件搜集的開始,總是國家論文期刊網,以及中國期刊網,當然還有漢學研究,與日韓重要論文,我因此而開始學習日韓論文的查詢,學校圖書館的系統精密到甚至能直接列印,由廣大的需求即可看出所有在論文中浮沉的人都必須學習這精妙的記述;家庭代工的意義在於耙羅剔掘,以現在對節能減碳的推廣,我不建議直接列印,而是廣博的儲存,用各種電子閱讀軟體(如果你以為只有pdf就想得太簡單了,昨天我才發現我碩班母校蒐羅齊全的電子書,必須使用阿帕必軟體,還有中國期刊網得要用CAJV),看到須要的段落,才需用一大疊從前印論文的廢紙印下來,所以收羅堪用的廢紙也算是代工的一環;這只是期刊。
還有大量的學位論文,韓國的、日本的、中國的、台灣的,這其中所有國家的中國文史哲碩博論,日本與台灣大多時候都最為為精良,然而印整本論文耗水耗電又耗工,所以得稍稍翻過才知道需印與否或是該印哪裡)。

蒐羅完期刊與學位論文之後才知道這題目能不能作,如果不能,得修改方向或直接重來──否則這學期的成績大概也得修改方向或是重來了。

接著是原典,我習慣用四庫全書以及最近越發不可或缺的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有時候得一邊寫才一邊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原典,記憶最深的是作射禮功課,我從四庫把所收羅的所有關於報告主題的經傳注疏解釋完全印下來,印了將近五百頁廢紙,我還拆開從前碩論印錯的部分,讓它重新發揮作用,拆書、裝定應該也在代工範圍內。

接著是讀書,這部分需要一點點的耐心,常常讀到一部分赫然發現需要什麼,於是才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去找書、追書、問哪個圖書館有,傅斯年圖書館常常有驚喜,像是在生產線上的工人,找書時,先是與自己相關的大學,接著才是求求你傅斯年圖書館,一定要善用求求你的策略,不然以我離南港如此遙遠,又南北奔波, 根本很難撥時間借書。

如果都沒有,那就只能空著,目前這樣做的還有兩個注,遲遲不能完篇,其中一個昨天用阿帕必在師大圖書館讀完了。

接著是寫,這部分與讀書分不開,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岔題,每一次岔題就像一次迷路的過程,如果真的是唐吉訶德先生大概不會計較,但我會,而且很計較,寫一寫不知道為何會寫到那裡,如同我上學期的王弼,寫一寫為何會談論到身體觀呢?這與我要談的主題很遠,但遇到就遇到了,得解決才行。

一次的岔題,就是前面程序的再來一次。

這一切的過程如同一條生產線,而且是自己的生產線,從有題目開始,搜集與料,生產線開始運作,消化與改造與料,裝填成論文,發生問題要排除,通常這種時候問人也沒用,老師的作用在於整個成品出來之後幫學生審查,而不是組裝過程中的失誤;至於從碩士班到博士班,這過程有何改變,那應該就在生產線越發復雜,而且組裝更加細密,當然失誤出錯的狀況也會更多。

至於為何是家庭代工呢?

這與家庭代工的空間很像,要開生產線前的前置作業,就是有一張平面的書桌,最好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如果有個門還能鎖起來,就能不分日夜地開始這巨大的代工工業了。

上一篇:愛之一如

下一篇:粉紅色

2011-05-04 06:41:37

你大概真的很累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