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2 03:10:17花,彩虹,藍眼睛

牆上日記→【6】信仰幸福

因為很幸福!所以想一直抱持著這份知足快樂得走下去,即便是苦惱厭煩也不想被影響般保持這種步調,天空很藍心情很晴朗,就給他大步踢出水花!下雨了,就穿上雨衣,在泥濘中步出自己的路徑!

開始理解為何會有很多虔誠的宗教信仰者,以前總是不太理解,試著將信仰解釋為信念仰望或仰望信念,而宗教就是信念的來源,人們藉由一種寄託一種灑脫去平衡生活中的快樂喜悲,正因為有寄託的來源;鑒此日常的不愉快淡化消去,很堅定的信仰是一股很龐大的支柱,再試著將世界上的每一員存在定位成虔誠的宗教狂熱者;因此「宗教」必須解釋成一種自我的信任。

舉例來說好了,父母親辛勤的將孩子一點一滴的教育茁壯長大,無非都是「望」子成龍,在這邊將希望同義為信仰;再來一個例子,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婦,在結婚紀念日之際,彼此送了彼此喜愛的禮物,無非都是「希望」對方能夠在這天很愉悅,一樣的也將希望同義為信仰,但上述兩點都為一種感情─「親情、愛情」定義上很模糊,採用現在的草莓族來演論看看好了;愛讀書的孩子無非都是「希望」得到書籍領域中的讚賞﹝文憑﹞來去定格日後的前途?離開書本的輟學生努力學習工作也無非是「希望」得到社會歷練的認可﹝經驗﹞?...依舊太主觀。

不曉得怎麼去詮釋這種「信念」,想解釋出所以然來卻又使其更是模稜兩可,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如何淋漓盡致的發揮優點,如何使缺點的阻力成為助力,就連想改善的「想」無莫也是一種信仰,有了相信才可以堅定、堅定了也才可以更深信及確定,但思考模式不能趨於慾望,慾望信念是罪惡源頭,碰不得阿!對別人少點期望、讓自己擁有多點希望,因為期望是種變相性的要求而希望是種深信的仰望,能做到哪一種程度取決的不一定是能力,而是心!

我一直信仰著「幸福」,相信自己以後一定可以很幸福,不是只有傻傻的期望一般而已,在選擇性思考下決定摒除一些不好的意念,在挫折中學習著堅強,即便會辛苦,但可以藉由朋友的認同、愛人的依賴,再去更堅定這不能被辛苦動搖的信念,簡單的知足、簡單的替別人著想、簡單的善良,將可以取代狡詐心機的心態,我懂了!難怪古人常說「大智若愚」...知足、善良、信任..原來所有的正面思想不該歸類在情緒起伏,而是置放在博大精深的智慧領域裡,呵!過於咬文嚼字了,簡單來說選擇了善良且飲水思源的信仰去貫徹以後的路途!

以前工作的朋友們,還認得我嗎?偶而休個假大夥一塊吃個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