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12:35:21費比安

【Movie】藍色是最溫暖的顔色_《Moonlight》(月亮喜歡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月光男孩)



Brad Pitt電影製作公司Plan B執行監製的《Moonlight》,是有關黑人男孩的成長故事。在一個純黑人環境下長大的他,同膚色不見得守望相助,反之,依舊是個充滿歧視及弱肉強食的“黑”世界。貧困、毒品、暴力等唱不完的悲歌,借由10嵗男孩Chiron的視野,有了不一樣的切入點與真實感。
如同片名《Moonlight》,鏡頭溫暖不灼熱,影像如月光般柔和。採用三段式的章節敍事手法,從小孩、少年至成年,說的不多,不少内容均點到即止,甚至略過留白,惟觀衆都能夠意會到電影傳達出來的訊息。
單親孩子Chiron,有位吸毒又隨時情緒失控的母親(Naomie Harris飾),自孩童時代起,因矮小身形和文静寡言個性,即被視爲娘娘腔,長期受人欺負,升上高中也持續遭到校園霸淩。缺了父親的一角,他在無意中走入其堪稱悲慘生活的毒販JuanMahershala Ali飾)身上覓得,父親般的人生指引,還有對方女友TeresaJanelle Monáe飾)愛與驕傲的熏陶,即使無法改變大環境,至少給予他不再一人承受落寞,有了可靠的避風港。



導演Barry Jenkins身兼編導,有指,縱使改編自Tarell Alvin McCraney撰寫舞臺劇《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其故事幾乎原創,與原先内容有頗大出入。電影分成“Little”“Chiron”“Black”三個章節,每個階段都展現出主角不一樣的掙扎,特別喜歡第一章,男孩想變強,學習游泳防衛自己的一段戯,在大海裏踢水划著,海水近乎把小身軀淹沒,他仍奮力地獨個兒向前游,那是當下的寫照,即使有人在旁指導,他還是得靠自己游下去。
値得一提,攝影師James Laxton運用滿多的手持跟拍及長鏡頭,既表現出主角内心的不安與躁動,也讓觀衆如身歷其境。
電影被標簽為同志片,其實性向的敍述僅佔小部分,惟,極其重要。第一章節的好奇疑惑(男孩比大小)、第二章節的曖昧探索(對同班男同學遐想/深夜沙灘上的激情),至第三章節的不忘情(夢遺)。成年的Chiron健壯威猛,穿金鏈戴金牙,説話自信,更會調侃手下,輕鬆聊妹,完全揮別從前的模樣。直至再見唯一碰過他的人KevinAndré Holland飾),才曉得當年那個小不點,不曾離去,他只是隨著歲月增長躲起來,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更好過。





撇開性向,這何嘗不是許多人的縮影?我們總習慣把自己脆弱、不欲人知的一面藏起,談笑風生、遊戲人間。
電影是有溫度的,它來自於Mahershala AliJanelle Monae飾演的JuanTeresa,以及Kevin這角色對Chiron的友善與鼓勵。像小Chiron問道,帶有侮辱性“Faggot”是什麽意思那一場戯,人們慣用言語暴力去傷害別人,JuanTeresa的回答很暖心。

電影背景發生在毒品泛濫的黑人區,暴力就是王道!Chiron的生存之道,從逆來順受到孤注一擲,他為自己選擇想走的路,好與否,實在不該以固有標準去衡量。電影的結束,會是Chiron人生的新開始,他從母親長年的夢魘中釋懷,也在重逢Kevin吐露心事後解脫。




三名演員Alex HibbertAshton SandersTrevante Rhodes,依序扮演三個階段的Chiron,表現尚可,要讚的是,三人都掌握到Chiron的角色特質,令觀影途中不會產生不統一感,導演選角應記一功!

Mahershala Ali僅出現在第一章節,但戯份不少,演出冠壓全場,角色與形象有大落差,雄赳赳下的細膩與感性,在略爲平淡的劇情裏,顯得突出!同樣地,飾演母親一角的Naomie Harris,貫穿三個章節,橫跨三個年齡層,演技亦見衝擊力,單親媽媽礙于生活的無助,靠染毒解憂,反而一發不可收拾。
上述兩位演員,雙雙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男女配角,除此之外,本片作爲大熱門之一,還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等8個獎項。不得不說,導演深受亞洲電影,尤其華人導演影響,他直言,本片三段式描述靈感源自侯孝賢《最好的時光》,更是欣賞王家衛,因此,不難在片中看到對王導的致敬,如像《藍莓之夜》的餐廳,還有點唱機、卡座等元素,甚至想重温《春光乍泄》
藍色是憂鬱的,可它也是最溫暖的顔色。爲什麽?看罷電影,自有答案。
評分:四顆星
評語:男言之隱
刊登於[快樂星期天]週刊@《星洲日報》
『放映室』之【費林影室】專欄
2017年2月12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