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17:47:19費比安
【Movie】給大朋友的成長闕歌__《Inside Out》(頭腦特工隊/玩轉腦朋友/腦筋急轉彎)
每個影迷心中,都留有至少一個位置給Pixar出品的動畫片,我認為,這話一點都不為過。不做任何比較,Pixar動畫片之所以好看,重點就在於,它擁有完整度極高的劇本,少了真人演出電影的題材限制煩惱,內容盡情天馬行空,並讓我們這群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在陪伴小朋友歡笑之際,瞬間被觸動神經,若有所思。
導演Pete Docter過去曾交出《Monters,Inc.》和《Up》等精彩編導作品,《Toy Story》1&2及《WALL-E》原創故事皆出自他手筆。作為睽違6年新作,《Inside Out》絕對是令人滿意大推的高水準作品!
人類是情緒化的動物,喜怒哀樂無常,電影借由女孩Riley的小小腦袋,帶領我們走進不可思議的大腦裡頭,以趣味又簡單的擬人化方式,讓大小朋友齊來認識,快樂(Joy)、憂傷(Sadness)、厭惡(Disgust)、憤怒(Anger)及恐懼(Fear)等5個可愛又鮮明的腦內情緒角色。
每個影迷心中,都留有至少一個位置給Pixar出品的動畫片,我認為,這話一點都不為過。不做任何比較,Pixar動畫片之所以好看,重點就在於,它擁有完整度極高的劇本,少了真人演出電影的題材限制煩惱,內容盡情天馬行空,並讓我們這群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在陪伴小朋友歡笑之際,瞬間被觸動神經,若有所思。導演Pete Docter過去曾交出《Monters,Inc.》和《Up》等精彩編導作品,《Toy Story》1&2及《WALL-E》原創故事皆出自他手筆。作為睽違6年新作,《Inside Out》絕對是令人滿意大推的高水準作品!
人類是情緒化的動物,喜怒哀樂無常,電影借由女孩Riley的小小腦袋,帶領我們走進不可思議的大腦裡頭,以趣味又簡單的擬人化方式,讓大小朋友齊來認識,快樂(Joy)、憂傷(Sadness)、厭惡(Disgust)、憤怒(Anger)及恐懼(Fear)等5個可愛又鮮明的腦內情緒角色。
劇情講述Riley因父親工作緣故而舉家搬遷至三藩市,正當準備迎接全新環境時,快樂為搶救核心記憶球,與憂傷突然迷失在茫茫腦海中,令大腦總部頓時剩下憤怒、恐懼和厭惡三種情緒,崩解了樂觀搞怪的Riley,成了憤世嫉俗女孩。快樂跟憂傷試圖想辦法回到大腦總部,讓主人重拾原有的開朗性格,觀眾亦隨著她們穿梭複雜腦海里,漸漸地自我投射,並回味曾經歷過的消逝童年。
在《Inside Out》裡,Riley腦內充滿著無數記憶球,經五個情緒角色觸碰控制台產生出的情緒反應,會衍生出記載著各種情緒的記憶球。某些重要時刻,會變成核心記憶球,還構建出代表其人格特質的島嶼,包括搞怪島、誠實島、友誼島、冰球島和親情島,則是相當好玩又好奇的設定。
電影看似擬人的快樂和憂傷,千方百計重返大腦總部的童趣冒險之旅,其實更像是給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朋友,預先上了一堂情緒課。而背後,是有關大朋友與回憶道別,並探討:“沒有憂傷,何來快樂”?長大後,我們都變得不快樂,即使在人前嘻笑,也難保只是種掩飾。快樂一直是大腦總部的領導,她設法避免讓Riley出現憂傷情緒,後來才領悟到,情緒是共存的,沒人能夠持續開心,惟有難過大哭後,才會得到釋放,重綻笑顏。
Bing Bong是Riley幼童階段幻想出來的玩伴,戲份隨不多,我卻執意地認為,它與Riley父母同等重要,尤其對成人觀眾而言。它象徵著不復在的童年,慢慢消失那一幕,淚流不止,觀影現場還聽見了孩童哭聲,大家同時表現不捨,惟,落淚的固中理由,不盡相同。
本片最奇妙之處是,觀影途中,不時會聯想起宮崎駿作品!後來聽聞,原來Pete Docter是宮崎駿影迷。不計以女孩為主角(宮崎爺爺作品慣常風格,本片是Pixar繼《Brave》後第2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動畫片)加舉家遷新居(像《千與千尋》)設計,新居街道景、真實存在的塞車九曲花巷Lombard Street景之畫風,或者Riley童年的下雨回憶(如同《龍貓》姐妹倆開心跳水,落寞一人時,仿佛龍貓會出現給她撐傘),均見影子。不曉得是否僅我一人認為?
缺席了電影市場2年,Pixar帶著《Inside Out》回歸,依舊是拍給成人看的動畫片,完全戳中要害,動容地笑著離場。
評分:★★★★☆(五★為滿)
四字評語:笑中帶淚
刊登於[快樂星期天]週刊@《星洲日報》
『放映室』之【費林影室】專欄
2015年8月30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