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4 17:15:12費比安

【Movie】致年少時代_《Boyhood》(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少年時代)


時間,無疑是極好發揮的電影題材。像早前放映的奧斯卡強片《The Theory of Everything》(James Marsh導),利用流逝光陰,揪心見證霍金如何頑強抵抗曲折的生命,以及那稱得上「偉大」的包容愛情,再透過下一代的孕育團聚,看見活著之美;或本週上映的本地中文片《小電影》(李勇昌導),在喚不回的青春裡,重溫熱血夢想遺憾曖昧,可能這輩子都遇不上奇蹟,但因為曾經相信,而友情它沒有唾棄你,那一幕幕瘋狂的共同印記,集體動容。

說到甚懂詮釋時間者,編導俱佳的美國導演Richard Linklater,是佼佼者。橫跨18個年頭的《Before⋯⋯》愛情三部曲,用影像記錄一對男女從青年到中年的異國情緣,偽紀錄片形式以喋喋不休一問一答,擦出火花,還餘韻不絕地每隔9年就撩撥一次觀眾的心,目睹歲月在演員留下痕跡,也檢視自己的經歷。

這次,導演強勢問鼎奧斯卡的新作《Boyhood》,更是不得了!影史上絕無僅有的耗時12載,攝下尋常男孩從6至18歲的年少時代。


電影圍繞著Ellar Coltrane飾演的單親家庭男孩Mason,由媽媽Patricia Arquette獨力撫養他和姐姐SamanthaLorelei Linklater飾,現實為導演女兒)長大,故事從他爸爸Ethan Hawke歸來,開始說起。

長達2個多小時的少年成長記,教觀眾發現: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在身不由己「被家長監護」的日子裡,既要認不同男人做繼父,也要面對一次次無奈別離,如窩在一塊兒研究女體胸脯的鄰居好友、有相處數年如親人的兄弟姐妹⋯⋯他不愛運動愛電玩,熱衷挖土找化骨,性格有點暗黑,喜歡標新立異,一如其他早熟西方男孩談過以為能夠天長地久的初戀。酷愛攝影,估計大學期間,會努力朝興趣前進。

這麽一個男孩故事,感覺平淡,但Richard Linklater善用生活細節,讓劇情更飽滿和吸引,更引發觀眾去思考。據知,導演每年召集原班人馬拍5天,年復一年,劇本在要復拍前寫好,場面與故事均照本子走,先和演員溝通排練。即使有即興演出,也要看效果,畢竟像這樣遲遲不能殺青,每年拍個佔全片10多分鐘的電影,不會有多少人願意投資,必須控制成本。





Ethan Hawke扮演的父親,並未缺席子女最重要的成長路,他是兩個孩子跟著嚴肅母親生活以外的調劑,帶領孩子走向戶外,接觸新事物,不以父親自居,反而透過朋友關係,貼近他們。與其說看著演員變老,倒不如說,他們同時在紀錄著自己在該年紀的體會,Ethan Hawke演繹一個從不願安份守住家庭的男人,如何回歸家庭變得負責任,使觀眾在《Boyhood》看見了更廣泛的視角與眾人的成長。

如今單親家庭漸普及,對照媽媽一角,相當寫實。丈夫一走了之,獨自邊養家邊完成學業,只為給自己和兩個孩子更好的生活!遇人不淑的三段婚姻,男權失利,酗酒暴力以對。影像雖記載了Patricia Arquette年華老去的外貌與身段,但她跟孩子們的默契互動,輕易令觀眾墜入其中,這是個即使再脆弱也不允許孩子受苦的偉大母親。後段的悲從中來,感覺青春都被消耗的一無所有,共鳴不少,平凡釋出戲味。

Ellar Coltrane何其幸運,有這麼一部作品拍著他的進化,卻不僅僅只是容貌變化而已。我們都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即便不是父母離異的心情理解,但兄弟姐妹間的打鬧歡笑、對性的好奇、《七龍珠》動畫、電玩遊戲、小甜甜布蘭妮女神卡卡、家人或市長對自己追求夢想的肯定和支持、面向愛情的懵懂與失去等等等,這就是也許乏味,但我們都擁有的童年時期。



《Boyhood》像功夫,無形似有形,細水長流地,不經意就擊中觀影者的心。電影的句點劃得尤其好,離家上大學,不再受家人庇護,Mason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正式開始,而那又是人生的新一章。


評分:
★★★★★(五★為滿)
細水長流


刊登於《星洲日報》週刊
『放映室』單元之【費林影室】
2015年2月15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