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6 19:23:57費比安

【Theater】華麗范特西行旅。賴聲川《如夢之夢》



農曆新年期間,專程出席新加坡華藝節,只為觀賞台灣戲劇大師賴聲川《如夢之夢》。上世紀80年代,Peter Brook曾把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搬上舞台,從清晨演到日暮,長達九小時。而今,賴大師帶領我們由下午觀至近臨晨,中文劇場前所未有的八小時戲劇體驗,更將觀眾席置於劇場中央的蓮花池,以此為中心環繞觀眾搭建舞台,藉助轉椅360度觀演。

首日到醫院上班,女醫生病房內的五位病人,即死了四位。她驚惶心痛,醫學院受訓多年,沒教會她如何應對這一刻,只能成為無助的旁觀者,目睹他們死去。『自他交換』法的一呼一吸,像是對初生之犢、充滿理想的她,一種自我救贖。她決心與剩下的“5號病人”做朋友,傾聽常年高燒不退的老先生,敘述其生命旅程。穿越民國初年和現代,穿梭台北、上海、北京、巴黎和諾曼底,從生到死......

我們觀夢,隨之做夢,回首人生過客,皆為夢旅人。





劇始,27位演員提著行囊走四面台,行囊是人生,輕或重均代表活著的眷戀。他們接力講了『莊子的夢與覺』,是為序,到底夢由人編造,還是人被夢控制?游牧人妻子走遠消失,他在陌生異地另娶生兒,卻飽受喪妻兒之痛,醒來夢一場。對照5號病人的妻離子亡,已成定局的身不由己,他跟江紅七樓小房的廉價戀情,就像第七顆煎蛋的軌道,若前一次非夢,結局可能就截然不同;籠中鳥奮力逃出囚牢,終究等待它的又是另一個籠子。顧香蘭歷經名妓、伯爵夫人、畫家、清潔工、女傭等身份切換,自由背後的放任,失去愛情與婚姻,都有因果。

王德寶生不如死的墜樓,與5號病人妻子重複夢境,是否相連?顧香蘭江紅前後住在七樓小房,是冥冥中的連結嗎?諾曼底古堡『看見自己』湖,是預示未來,抑或提醒觀者心中難以愈合的傷痛?老中青不同階段的顧香蘭,以白、黑、綠作代表色,告別純真、走向黑暗,回看一生只剩慘綠?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層次又如何區別?









似一趟華麗旅行,《如夢之夢》有橫跨歐亞大陸的宏大格局,劇情盡顯導演范特西,笑中帶淚,惟情節未全然說通,但賴大師以飽滿掌控張力,加上許晴、史可、譚卓、李宇春、金士傑、胡歌、孫強、劉美鈺等演員傾情詮釋,還有精緻舞台搭景,葉錦添絕美服裝造型,配搭笛子演奏家胡帥的幽幽笛聲,時代感濃重。

新加坡為巡演(北京、烏鎮、上海、台北、深圳)最終站,四場演出早於公演前一個月就售罄,購得最後一場票,實屬幸運。美中不足,因四面皆景,樓上觀眾席註定錯過一面的演出,可謂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人生如夢,雖停止呼吸,可那兩輩子的故事,都烙印在醫生和護士心裡。勇敢、放下,大概是賴大師要觀眾自處學習的功課,當黑暗中燭光亮起,是對逝者的祝福,同時亦帶著希望,即便人生太多不如意事,燭光未熄,應好好活著。


觀賞於2月9日(周日)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2014年觀賞的首部劇場作品,在鄰國新加坡,很享受!感謝買了票卻臨時退票的人,讓我這個以為無緣觀賞的人,有機會親眼到現場感受,並且還以比原價更便宜的價格購買(新幣88=新幣38),我真的太幸運了!

**此觀後感刊登於3/4月號《Backstage Professional》雜誌藝文小開本《Show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