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生死的虛實交錯~《再生號》
「愛,讓死去的靈魂在思念中再生。」這是電影開場前的一段文案,貫徹身兼三職(編導制)的韋家輝創意無限又具備懸念的「深奧」敘事手法,以再生、生與死作為主題,親情包裝背後,看似老梗,卻不得不佩服那虛實交錯的多個空間掌控自如。
死的是劉青雲,生的是閻清。為了療傷,為了令放不下父親之死的母親(林熙蕾飾)重展笑顏,Melody(閻清飾)在小說世界中,讓父親再生。身份時空對調,生的是父親,死的是她和母親及弟弟。
人生總充滿變數,虛構世界尚可自我作主,現實生活你永遠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韋家輝與歐健兒兩名編劇,提出了相當有意思的議題:到底是誰決定我們的生死?
這世界真的有鬼嗎?有說是因為死去的人放不下思念的人,所以靈魂繼續遊蕩人間;有說是在世的人過於思念死去的人,於是他們存在著。不是《大只佬》的因果論,亦非《神探》的心中有鬼,《再生號》相比之下略嫌普通了點,然而因貼近生活,此乃韋氏3部作品中,最需花心神細賞的電影,TINA BAZ剪接利落乾脆,遊走同場景不同人物,在小說、現實、異度空間裏,稍不注意,即刻一頭霧水。
我看得很享受,雖近年香港電影一直持續低迷,中港合資片常教人倒味,可是卻形成一股新氣象,有名氣的編導(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岸西《親密》、鄭保瑞《意外》、韋家輝)仍有理想地拍自己想要的作品、新近導演(崔允信《愛情萬歲》、雲翔《永久居留》)交出可喜無票房壓力之作,資歷不淺但被視為B咖的中生代導演(林超賢《證人》、劉國昌《圍城》、葉偉信《葉問》、邱禮濤《變節》)力爭上游相繼熬出頭。
《再》帶點歐陸魔幻色彩,生死書、孟婆、再生號列車、墳場住家,意想不到的故事鋪陳,戲中戲的穿梭空間,考驗觀眾耐性耐力觀察力,並驗收演員們的演技層次表現。
無疑,劉青雲再度交出成績,憑此戲與《竊聽風暴》同時競逐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五強,非難事。有別於《竊》片的重戲分,《再》重點落在內地女星閻清身上,同是盲人角色,立見高低。未至於驚喜,僅以不同演技面、拿捏收放,劉影帝實力不容置疑。
能演的林熙蕾,再度可惜,戲份不多、發揮也不大,但是前半段再生與劉青雲對戲,頗有亮點,二人多次合作,默契不在話下,太座郭靄明又一次聲演,自然加分。
幽靈角色難忘,谷祖琳的孟婆再顯戲味,最佳女配角候選之一。全片演員節奏不統一,尤其飾演兒子Oscar的鍾英傑,太木了!
「活在當下」聽多了,真正達成又有多少人呢?香港俗語說得好:「針不刺到肉,哪知痛?」活著,只剩下自己,荒涼無助的寂寞侵襲。《再》結尾一分為三,絕非草草謝幕。一躍而下,生死衹有一線之差,應該要活得更好,可是要如何振作呢?《再》是我們對逝去靈魂的悼念與自我投射。
閻清的演出,遺憾未能令電影達致應有的張力,整張臉太內地了(羅敏莊配音儘管好聽,但過於成熟),猶幸故事背景港味不濃,纜車旁的公寓令人眼前一亮,電腦科技亦運用得當,小女生表現也挺稱職。
人死後,思念免不了,然而那不該是阻擋自己前進的絆腳石。死很簡單,生則有無數難題考驗,在前方等著你。
關於生生死死,《再生號》或許可以令你透徹領悟一些,從前拋不下的執著,是時候塵封了。Moving on才是生存的王道,哪怕挑戰無限,人生本應如此。
電影於香港上映時,同期有周顯揚《殺人犯》,結果後者藉著出色宣傳策略,票房開出紅盤。《殺》無疑有出色地方,尤其調色掌鏡處理及郭富城演出,惟兩者之間,我會毫無疑問選擇《再》。
一劇之本何其重要,相對杜緻朗再次眼高手低(舊作有《江湖》記憶猶新),儘管《再》意外地有許多空白或有待加強的部分,而且傳達精神有點說教,可至少這劇本是好的,它示範了即使演員不特出,電影仍會發亮。
少了杜琪峰,獨立執導的韋家輝,風格猶在,惟導功有差異,儘管可能自由度發揮度更大,不過是時候好好思考這問題了,畢竟擁有上佳說故事能力,會替電影加分或起死回生。
總的來說,想看有誠意的港產片,2009年片單應該包括《再生號》。
觀賞於2009年10月10日(週六)
完成於2009年10月10日(週六),下午4點31分
據知杜緻朗並沒有寫過《阿嫂》, 阿嫂編劇是師徒錦源, 杜緻朗寫過《不能說的秘密》,《霍元甲》,《蘇乞兒》
謝謝你的留言指正啊!
已經把文改了。 2009-11-02 10:53:33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害我有點想看。可是台灣不確定會不會演。:-)
還是你只是投桃報李的回應?
(疑惑中~)
其實,大馬也沒上映。
多虧互聯網啦~
希望台灣有機會上映咯~ 2009-10-31 17:35:29
投桃報李.....。
我很真心的哩~~你太沒自信囉。
呵呵,被贊也是件快樂的事。 2009-11-24 1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