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9 20:59:42 ih

62 少小離家老大回


Catherine (6/27)借走了我的手提電腦,  我才想到有一件事想要做, 但都沒有去做, 那就是將媽媽的旅遊照片放到手提電腦中, 去見她時播放給她看, 媽媽現住在菩提仁愛之家, 坐著輪椅, 行動很不自由, 會面時有這些照片當媒介, 必能使她有 [ 回到從前, 重溫舊夢 ] 的感覺;  現在找出以前的照片檔, 放到部落格上, 她那邊有公用的電腦可以上網, 我就可以不用帶手提電腦去了, 若媽平時要看時, 找人幫她連線起來, 也很方便.

有一趟旅遊, 我把它稱為 [少小離家老大回], 準備讓媽媽來回味, 那趟 發生在1/09~1/11  2005, 是淑清搬到竹北新家不久, 媽媽去探視她們, 我開車去接媽媽与淑清北上一日遊, 先去媽的原生家庭大龍峒[老師府], 再去新北投公園用餐, 然後到陽明山公園与台北奧萬大; 當時媽84歲, 行動自如, 再三月, 晨間運動時跌倒, 住院後就無法走路, 直至今日, 腿肌均已消失, 更離不開輪椅及病床了.

那天12:30到大龍峒老師府的建築群, 媽進了家祠, 心情激動, 對著公媽廳的牌位, 虔誠膜拜;  此宅現物為咸豐初年重修,由單脊燕尾頂之三落與四落大厝兩幢並列而成,南為家祠,俗稱公媽廳,北側為客廳,第三進及護龍為住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媽對著住在大厝內的年輕人, 述說著七八十年前的往事, 她說: 那時人家都叫我阿勤姑, 在大厝內小巷弄遇到其他的鄰居時, 大家都大聲的呼叫 [ 阿勤姑 !  阿勤姑 ! ] 由於年紀比別人小, 媽臉紅心跳的跑回家躲起來.

家祠前埕立有科舉標幟之石旗杆及木旗杆(只留夾杆石礎)各一對。尤其完整的石雕旗杆,臺灣僅有此處一對,彌足珍貴。



請參考: 陳悅記老師府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81%E5%B8%AB%E5%BA%9C

家祠內可看到書香之家的家訓, 約束著子子孫孫走上正途, 大廳上懸掛的 [樹德之門] 匾, 訴說著一百五十年前的往事, 請參考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n/18/today-taipei6.htm




子弟姪皆毋溺愛

君親師何以酬恩


這些家訓代表陳氏先祖的價值觀, 其子孫都受到很好的教養与約束, 清朝時期人才輩出.




大龍峒的大厝內是一日遊的第一站, 媽媽賭物思情, 話匣子一下子全打開了;  看到大厝內的居民把她當成觀光客, 我不禁聯想到  賀之章的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情境非常的相似.


大慨1:30左右, 到新北投吉野家用餐.

媽平日素食, 我拜託媽媽出外時吃方便菜, 她點了一道鮭魚定食.


餐後, 到新北投公園內散步, 這也是媽年輕時很熟悉的地方.









接著到台北奧萬大, 這地方她沒來過, 因為風景很美, 可以留下很多美麗的照片.















陽明山公園, 也是她很熟悉的地方, 媽說她小學時, 學校舉辦遠足, 就是走到陽明山, 當時帶著便當水壺, 沿途嘰嘰渣渣的說個不停, 一邊走一邊叫著腳痛 . . . . . . .


這一天走過的幾個景點, 數十年來的變化不大, 應該都充滿了母親年輕時的回憶. . . . . . .




這些旅遊照片, 等著讓媽媽欣賞与回味 . . . . . .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09-03-07 0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