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1 15:44:03icman
《不存在的女兒》
對說故事的人而言,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最終的目的;而那些經過傳誦的故事,在天時、地利與人和等條件的交相影響下,通常也會對聽故事的人,產生不同的意義和影響。然而,即使是同一個故事,當透過聲音、影像或文字等不同的手法呈現時,也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因此,當閱讀金.愛德華茲(Kim Edwards)所撰寫的《不存在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這個故事時,我所感受到的,是一個關於愛、遺憾,以及填補遺憾的故事。
故事從西元1964年一個大風雪的晚上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孩(菲比)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事實,大衛請託護士卡洛琳將菲比送往安養機構。然而,在目睹安養機構現場的氛圍之後,暗戀大衛的卡洛琳決定憑一己之力將菲比撫養長大;於是,她帶著菲比遠走他鄉,到另外的地方展開新的生活。卡洛琳哭過,卡洛琳笑過;她遇見生命的貴人,她體驗社會的不公。她曾經夢想過的人生因為菲比而開始,她和菲比的命運緊緊交纏在一起;菲比不是那個她所暗戀的大衛醫生不願撫養的骨肉,而是她的至愛,她無可取代的寶……
諾拉走不出喪女之慟,開始酗酒、開始外遇;她了解自己脫序的行為其來有自,卻怎麼也說不清失落感究竟從何而來。雙胞胎之一的男生(保羅)雖然在衣食無缺的環境下成長,卻身陷菲比看不見卻依舊存在的陰影中;而在自己的理想與家人的期盼中,他的堅持究竟是為自己,或是為了賭一口氣,他心裡自有盤算。至於始作俑者的大衛,眼見夫妻關係日益疏離、親子關係漸趨淡薄,他眼見妻子的沉淪,他感受孩子的冷漠,深感自責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一頭栽進攝影的世界裡,以不同時期的女體為主題,既是對遠方女兒的記憶,也是對自己的救贖。理當親密的一家人,卻各自懷著最深的秘密,雖然身處同一個屋簷,卻走不進彼此的世界──只是,這個隱藏了四分之一世紀的秘密,卻在大衛意外身故後突然爆發;而所有人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新的變化……
很多時候,即便我們不一定願意,但多少還是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做一些事;我們希望對方過得好、我們希望對方沒煩惱、我們希望對方少點操勞、我們希望對方多點歡笑。於是,我們像是小說裡師出有名的正義之師,打著「愛」的旗號,想為對方鋪一條通往美麗人生的康莊大道。其實,會想這麼做的原因大家都很容易明瞭,但「愛之適足以害之」這句出自漢書的話,卻常被不小心忽略掉,像是掉在地上的一元硬幣一樣,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會想撿起來放到皮包。但反過來說,「愛」也給予人們豐沛且生生不息的能量,去面對生命中可能遭遇的不愉快。不過,與其把一切歸咎於「愛」的力量,倒不如說是基於某種情感的寄託和羈絆,使得人們即使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仍舊能有一絲勇氣,面對遲早會出現的光明──只要我們願意相信。
就像是缺一角的圓,遺憾這檔事永遠都會讓人的笑靨,一瞬間凍成一朵開不了的薔薇。而很多時候,即便看起來萬事皆美,卻總是會有個小細節沾了灰,旁人可能看不見,但當事人就是沒有辦法忽略。於是,遺憾像是顯微鏡,放大了我們不一定願意看見的地方。但生命豈能盡如人意,很多時候只能祈求無愧己心;因此,學著與遺憾和平相處,試著習慣生命裡有它的存在,聽起來或許覺得有點自欺欺人,但這或許不失為一個調適心情的方法。只是,面對遺憾,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學著坦然;所以,總是會有些人試著用某種方式,填補因為遺憾而產生的失落與不滿。諾拉的酗酒和外遇、保羅叛逆似的展現自我,以及大衛以各階段女題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似乎都不難理解其背後的原因。每個人選擇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填補因為遺憾所造成的那個空洞;箇中滋味無人能懂,卻百般湧上心頭。對於那些事與願違的、大小不一的種種遺憾,有些時候我們只能束手旁觀,任憑其孳生蔓延;有些時候我們假裝視而不見,彷彿一切未曾發生;有些時候我們如飲狂泉,以星火獠原的姿態,對自己宣戰。
《不存在的女兒》原名為「記憶守護者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作者以直接卻隱晦的方式,點出書中人物如何透過某種儀式性行為悼念自己牽腸掛肚,卻也揮之不去的害怕與思念。而書中交錯書寫的兩條軸線,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好人與惡棍似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即便閱讀過程中難免出現過份化約的感慨,但通篇優雅流暢,充滿文字應有的魅力,以及一個故事引人入勝的吸引力。於是,我讀到一個關於愛、遺憾,以及填補遺憾的故事,箇中情節令我又驚又喜,卻也戰戰兢兢。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3clfhx
故事從西元1964年一個大風雪的晚上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孩(菲比)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事實,大衛請託護士卡洛琳將菲比送往安養機構。然而,在目睹安養機構現場的氛圍之後,暗戀大衛的卡洛琳決定憑一己之力將菲比撫養長大;於是,她帶著菲比遠走他鄉,到另外的地方展開新的生活。卡洛琳哭過,卡洛琳笑過;她遇見生命的貴人,她體驗社會的不公。她曾經夢想過的人生因為菲比而開始,她和菲比的命運緊緊交纏在一起;菲比不是那個她所暗戀的大衛醫生不願撫養的骨肉,而是她的至愛,她無可取代的寶……
諾拉走不出喪女之慟,開始酗酒、開始外遇;她了解自己脫序的行為其來有自,卻怎麼也說不清失落感究竟從何而來。雙胞胎之一的男生(保羅)雖然在衣食無缺的環境下成長,卻身陷菲比看不見卻依舊存在的陰影中;而在自己的理想與家人的期盼中,他的堅持究竟是為自己,或是為了賭一口氣,他心裡自有盤算。至於始作俑者的大衛,眼見夫妻關係日益疏離、親子關係漸趨淡薄,他眼見妻子的沉淪,他感受孩子的冷漠,深感自責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一頭栽進攝影的世界裡,以不同時期的女體為主題,既是對遠方女兒的記憶,也是對自己的救贖。理當親密的一家人,卻各自懷著最深的秘密,雖然身處同一個屋簷,卻走不進彼此的世界──只是,這個隱藏了四分之一世紀的秘密,卻在大衛意外身故後突然爆發;而所有人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新的變化……
很多時候,即便我們不一定願意,但多少還是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做一些事;我們希望對方過得好、我們希望對方沒煩惱、我們希望對方少點操勞、我們希望對方多點歡笑。於是,我們像是小說裡師出有名的正義之師,打著「愛」的旗號,想為對方鋪一條通往美麗人生的康莊大道。其實,會想這麼做的原因大家都很容易明瞭,但「愛之適足以害之」這句出自漢書的話,卻常被不小心忽略掉,像是掉在地上的一元硬幣一樣,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會想撿起來放到皮包。但反過來說,「愛」也給予人們豐沛且生生不息的能量,去面對生命中可能遭遇的不愉快。不過,與其把一切歸咎於「愛」的力量,倒不如說是基於某種情感的寄託和羈絆,使得人們即使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仍舊能有一絲勇氣,面對遲早會出現的光明──只要我們願意相信。
就像是缺一角的圓,遺憾這檔事永遠都會讓人的笑靨,一瞬間凍成一朵開不了的薔薇。而很多時候,即便看起來萬事皆美,卻總是會有個小細節沾了灰,旁人可能看不見,但當事人就是沒有辦法忽略。於是,遺憾像是顯微鏡,放大了我們不一定願意看見的地方。但生命豈能盡如人意,很多時候只能祈求無愧己心;因此,學著與遺憾和平相處,試著習慣生命裡有它的存在,聽起來或許覺得有點自欺欺人,但這或許不失為一個調適心情的方法。只是,面對遺憾,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學著坦然;所以,總是會有些人試著用某種方式,填補因為遺憾而產生的失落與不滿。諾拉的酗酒和外遇、保羅叛逆似的展現自我,以及大衛以各階段女題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似乎都不難理解其背後的原因。每個人選擇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填補因為遺憾所造成的那個空洞;箇中滋味無人能懂,卻百般湧上心頭。對於那些事與願違的、大小不一的種種遺憾,有些時候我們只能束手旁觀,任憑其孳生蔓延;有些時候我們假裝視而不見,彷彿一切未曾發生;有些時候我們如飲狂泉,以星火獠原的姿態,對自己宣戰。
《不存在的女兒》原名為「記憶守護者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作者以直接卻隱晦的方式,點出書中人物如何透過某種儀式性行為悼念自己牽腸掛肚,卻也揮之不去的害怕與思念。而書中交錯書寫的兩條軸線,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好人與惡棍似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即便閱讀過程中難免出現過份化約的感慨,但通篇優雅流暢,充滿文字應有的魅力,以及一個故事引人入勝的吸引力。於是,我讀到一個關於愛、遺憾,以及填補遺憾的故事,箇中情節令我又驚又喜,卻也戰戰兢兢。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3clf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