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0 11:26:10chiachiaqq

轉載中時新聞"嬰兒潮世代 得靠儲蓄來養老"

2006.07.10  中國時報

嬰兒潮世代 得靠儲蓄來養老

諶悠文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未經戰亂,存活率高,是各國人口分布中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現在開始接近六十歲,逐漸邁入退休養老的時代。一次有這麼多人退休,商人們開始研究其中的商機,政府則擔心以後各世代不可能會有這麼多人,養不起他們,美國與日本最早察覺,這是前所未有的問題。

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今天在照料年邁的雙親生活時,心裡常掛念著一個疑問:養老院、退休存款以及房產相抵之後,還有任何東西留下來嗎?

經濟學家說,目前美國的勞動人口並沒有做好退休規畫,非但沒什麼儲蓄,還可能面臨社會安全制度財源不足,以及公司發放的退休金有限等窘境。證據顯示,嬰兒潮世代將來是會需要父母的遺產。

社福財源不足 退休金也有限

但是寄望那些在一九○○年到一九五○年出生的人一生積蓄,能讓後代安享晚年,恐怕是要落空了。雖然遺產繼承總值激增,一般美國人個別繼承的遺產金額卻在減少。部分原因是人口結構變化,而人口平均剩餘壽命增加及缺乏退休理財規劃也有關係。

二○○四年的所有繼承案例中,遺產金額中數(即一半案例高於此數,另一半低於此數)相當於今日的二萬九千美元。足以買一輛龐帝克新車,但對幾乎所有的人來說,根本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

而且,未來趨勢是,每個人繼承的遺產金額不太可能增加。卅年前遺產繼承金額中數經通膨調整過後,比現在的數值還多出一萬美元。

遺產繼承總額龐大是事實,到二○○五年已經增至近兩千億美元,依通貨膨脹調整過後的數字計算,是一九七○年代中期的三倍多。不過一般的美國人都看不到這筆錢,大部份的錢都落入少數幸運兒的口袋:全美國七%的繼承人分走整個遺產大餅的一半。

一般美國勞動人口得到的遺產沒有增加,是有點令人不解。許久以前,勞工退休之後,依賴社會安全福利制度及前雇主每月給付的退休金支票過活,死後除了房子以外所剩無幾。而今個人退休帳戶等儲蓄計畫取代舊式退休金,勞工理應有多餘的錢財留給後代。
父母壽命增加 遺產相對減少

然而這些財物並未使個人分得的遺產額度增加,部分原因與人口結構變化有關。比起上一代,嬰兒潮世代必須與更多兄弟姊妹分遺產。有子女在一九四五年到六四年間出生的嬰兒潮家庭,平均每戶有三.五名子女,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多一人。再者,即使現在的老年人比以前更富裕,但平均餘命增加後,晚年活得更久,且生活費更昂貴,而這對剛剛步入晚年的銀髮族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赫德與史密斯估計,年齡六十歲到七十歲的民眾,在離開人世之前會花掉五八%的財產,而且許多老人為了醫療保健開銷會變賣房產籌錢。

將來,七十歲而名下有房產的人,到八十五歲時會有四四%的人已經賣掉房子。由此看來,父母能夠留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建議他們,如果不想晚景淒涼,就得好好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