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0 10:55:32chiachiaqq

轉再中時新聞"雪隧神話 統治者麻醉人民的鴉片?"


【中時電子報黃哲斌/新聞分析】

車輛進入北宜高雪山隧道,都得先在入口處稍為等一等。(洪慶淋攝)

日塞爆、公安隱憂、生態破壞、速限過苛、工程殉難者眾…雖然雪山隧道爭議不斷,連新聞局長都公開抱怨雪隧的鋒頭被青藏鐵路搶走,但別難過,至少經歷無數愛恨情仇,宜蘭人對於雪山隧道及北宜高,絕對是肯定大於否定。
或許是長年身處「後山」的被忽視感,或許是經濟蕭條、百業待興的焦燥感,或許僅僅因為往來台北省下兩小時的欣快感,毋庸置疑,宜蘭人熱烈歡迎雪隧與北宜高。

而且是不分黨派,熱烈歡迎。

根據中時電子報的電話民調,無論是親藍或是偏綠的受訪者,都有高達八成八宜蘭縣民認為「雪隧通車是件好事」,只有大約百分之六認為是壞事。在藍綠高度紛歧的台灣,單一政策或重大建設能夠凝聚如此高的共識,確實不容易。

「移動時間」及「商業發展」似乎是兩大最重要理由,高達八成六民眾認為往返台北單程縮短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五成五則認為商機及就業機會因而增加,這些都是宜蘭縣民對於雪隧通車的「主流意見」。

但論及官方扮演的角色,藍綠雙方的評價又大相逕庭。泛藍支持者中,只有百分之五給予交通部「九十分以上」的高評價,卻有五成五打了「六十九分以下」的壞成績;泛綠群眾則有一成九認為交通部表現「九十分以上」,但也有兩成四泛綠支持者只給「六十九分以下」。

至於中立選民中,百分之八給予交通部「九十分以上」的高分,卻有四成三的評價在「六十九分以下」,顯見宜蘭民眾對於雪隧雖大體滿意,對於官方的效率及角色卻感到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以「環保立縣」為傲的宜蘭縣民,對於北宜高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似乎陷入民意的兩難困局,認為雪隧破壞環境品質的民眾,與持相反意見的縣民,似乎各占一半,互不相讓,而且不分藍綠或中立選民,差距並不明顯,唯親綠受訪者較傾向「雪隧並未破壞生態環境」。

無論中央或地方,雪山隧道作為橫跨藍綠執政的指標性建設,爭議性似乎不會隨著民調數字的和諧而落幕,它對於地層、水文、環境承載的高度壓力,它在施工設計、公共安全、動線規畫的潛在危機,都還要倚賴時間,以及人為智慧,確保此一工程是一項福國利民的好生意,而非飲鴆止渴的過激手段,否則,從中部橫貫公路到南部橫貫公路,台灣的地脈靜靜教了我們許多事,包括:「人定勝天」只是統治者麻醉人民的鴉片,「交通便利」只是我們付出慘痛代價的頭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