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 01:09:14Nintendo

若持績被主政者虛耗


但任一所大學若持績被主政者虛耗,則被邊緣化,甚至退場都有可能。(p.1)




高大校長4 年前(民國93 年)高高興興地上任,選了3校共4 次校長,終於可以南面而王,準備當8 年校長,他何必跟中山談併?套用他最近愛講的4 個字,“一己之私"。與中山合併,對他並無“一己之私"。因此他上任後,中山來與他談合併,對他是毫無誘因。(p.2)

二十二、學校變大了又如何?對學生又有何益處?學校又給了學生什麼?學校變大但學生失去了?我們忽略了學校本身既有的優勢,沒有去使用它(以校地面積,全國沒有幾所大學,像高雄大學校地這麼大),學生在校園裡走來走去,是否會感覺到快樂?心靈是否空虛?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重點。學生在這裡學習了四年,學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p.11)

三十、之前討論合併,大都強調「經費」。以我為例,有一位長輩一年要給我二百萬做研究,他問你,你的研究會不會馬上變好?兩校合併,經費多了,是不是研究馬上就會變好?兩校合併後,課程、場地及貴重儀器設備是否適宜共用?高雄大學的資源是否己用到了極限…(p.13)

三十八、我對於學生在這裡生活「快樂不快樂」感受很深,這點很重要。舉例來說,本校的餐廳一直都辦不好(虧損),帶來賓參觀校園時,都覺得這個學校好大(但是空盪盪的,沒有幾個學生走來走去,學生都到那裡去了?)學校真要想辦法,讓學生在校園裡生活覺得很快樂。現在競爭很激烈,所以很多人不快樂。荷蘭土地比台灣大,但國內只有4 所大學,台灣小但有170多所大學,可想而知,在台灣的大學競爭就很激烈。無論如何,讓「學生快樂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三十九、當初考進來是國立大學,畢業拿的卻是科技大學的證書。我會有來自親朋好友的壓力和關心,他們會認為高雄大學變成技職大學,可能會要求我重考或轉校,我的壓力很大。(p.15)

四十三、做為一個學生,我們所在乎的其實不是所謂的經費,也不是校地或學生的多寡,那些並不是我們所在意的。對學生而言,他的學生生活真正在這四年內所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在這生活了四年,我過得很快樂,並沒有因為學校所謂經費或校地有所影響。在討論合併案的今天,與其討論校名或經費等問題,如何給學生一個快樂的學生生活才是重點,希望長官在討論以上議題時,不要忘了學生的存在。(p.16)

四十六、我只希望學校把自身的,踏實做好,把原有的質做好,再去考慮量的問題。基本面先做好,再決定與何學校合併。

四十七、在有同學向報紙爆料後,我把新聞轉貼給其他學校的朋友看,他回給我一句話「你們又要變回科技大學了喔?」也就是說在合併前的定位就己經模糊不清的情形下談合併,只是雪上加霜。

四十九、如果真要談合併,在校務會議做最後決議前,至少能交由「全民自決」,比照高雄市小班制提案,讓全校師生、教職人員、行政人員共同決定高大的未來。(p.17)

五十二、面對激烈的競爭,生存愈來愈困難。每個人都要莊敬自強,離開或留下的人如果都講學校的壞話,那留在這個學校裡的人,就不會有快樂可言。(p.18)



(見 http://www.stat.nuk.edu.tw/huangwj/south-article/248_9712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