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1 15:05:57小伍很會掃廁所

林邊

林邊筆記

 

  終於知道為什麼今晚的捷運車廂中,會如此反常了!我還在想,怎麼都凌晨快一點了,車廂中還有這麼多人,而且還男男女女地好好的各自配成一對、有站有坐地、各對在那你濃我濃的...從斜前方那位臺北潮男,對電話那頭說出「情人節快樂!我也愛妳...」我才想起今晚是七夕啊!即使那位潮男已經用了不同的三、四隻手機、重覆著相同話語;我看他還是沒有發現到我牛仔褲,因為夾雜著曬乾的泥沙、早已變了色,穿著國產藍白拖、背著近20公斤的登山包,就坐在他身後...或許他早就看到了,只是在他眼中我的打扮也很“潮”...嗯!又拿出一隻不同的手機出來了!如果可以分一、兩隻給阿公、阿嬤有多好...也不知道它們會不會用?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再忙嗎?也不知道,如果再下起大雨,他們要怎麼辦...也不知道...又來了,跟上次一樣!才離開短短的五個小時,我又開始擔心起生活在國境之南居民的狀況,而且還是生平地一次見面的長輩!看來我也多辦幾隻手機好了,不同的阿公、阿嬤就一隻...不行!可是之前我留的號碼都還是現在使用的...不過這一切的一切,深刻、清楚的讓我瞭解,我的心還留在屏東林邊鄉;尚未跟上台北的潮流...

 

  2009824號,人生第一次搭乘高鐵。很可惜的,這並非是為了旅行、事業或是親情;而是為了一份責任!一份社會責任!這已是第二次南下屏東林邊,同行的夥伴是在網路上擁有相同目標的大專生。其中也包含與我相同、已經有南下協助重建因88水災而有重大損失的災民。其實我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協助這些民眾清潔居家環境;將生活基準恢復到最簡便的一個狀態,也就是清理淹入家中的污泥。幾個有過清潔污泥的志工朋友開始閒聊了起來,分享上一次的經驗、順便也提醒第一次或是年齡較小的朋友一些該保護自我的事項。

 

雖然我們每天的運作只有清理淤泥,看似很單調;不過這些大自然的反撲,真的展現出它長久以來被受壓抑的怒氣。有一位臺灣大學的同學問我說:「林邊真的有這麼多的淤泥可以清嗎?」我笑笑的回答:「試著想像一下國際奧運標準比賽的八線道游泳池,裡面全部塞滿了污泥、淤沙與被水泡爛的家具、廢棄物...這樣的游泳池,在林邊將近有數百個...而且這還是看的到的部份,看不到的水管、地下道與排水溝、等等的,都是這樣的狀況...」或許是台北的生活機能一切來的都是理所當然,在台北長大的臺大同學收起了原有的稚氣。為了接下來幾天的工作,我開始闔眼養神、思考著如何與這一群熱血的網友,共同奮戰。畢竟災區有些地區是無法行車進入的,是必須手扛物資:飲用的礦泉水、整理的工具,像圓、尖鍬,大扒子,水桶、等等的,涉水進入目的地、才能開始協助民宅。體力的消耗是非常迅速的。就算什麼都不做,在早晨89點就有30度高溫的環境中,就能讓人整個虛脫!行走的過程當中,還必須面對是黃沙滾滾的環境;或是可能讓你舉步維艱的泥濘!即使有過第一次的經驗,但光用想的還是覺得艱鉅,不過只要再次回想起幫忙過的阿公、阿嬤的笑容,一切都會是值得的。汗水都成為了甜蜜的回憶。

 

  第二次進駐災區的地點是屏東的佳東與東港,一群網民借住在先前已有先接洽過的慈濟師姐的家。師姐有一個升六年級的小男孩,獨子的他,好像遇到遠方而來的好友,每天晚上都跟著我們這群疲憊一天的大哥哥胡鬧!我們這群臭男生也在他的童言童語中,忘卻了烈日與淤泥、重物,所遺留下的無奈感。是教育的關係嗎?還是地方生活文化的不同?小男孩他少了台北幼童不對稱的世俗化;多了一份我早已遺忘的純真。或許在我眼裡的帽子;在他的眼中都是吞了象的蛇、在他的想法中,任何的事務都有他解決的可能性存在,野狼是會害怕乳牛手中的定時炸彈。弟弟說他不太常看電視,平時都騎著淑女車跟著爸媽跑。其實就是做慈濟,簡單的一些資源回收,體力上能負擔的。他還說,其實前幾天他有試著跟父母進入災區,但水真的快淹過他的胸口,穿青蛙裝的他還是被爸爸扛了出來,所以這幾天只能在物資集中地,協助志工領取物品。頓時他的眼神不是一位小學六年級生,而是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的男人!

 

  這次協助災區重建多了一批大量的生力軍-我們英勇的國軍弟兄。在現在,少了許多片面的政治話語,不論是那一個軍種、部隊,都全力投入重建的運作中。他們的付出與辛苦真的無法用字詞來描繪!我看到的,三名弟兄為一小隊、負責一個水溝孔,一人站入水深及腰的洞口中、拼命的挖出卡塞在水溝內部的淤泥倒入手推車中;一人將滿載淤泥的手推車,小心翼翼的推送到路旁集中推置,讓大行機械來一並處理;而最後一人就是等其他任何一人累的時候替換。就這樣三個人整天面對那個孔;而這樣的小組延續了數公里之長,只為求盡快的疏通排水系統。為防再次的大雨、午後雷陣雨讓連日居民、志工的努力「付之一炬

」最讓我動容的,每每要離開工作場地時,這些國軍弟兄在看到我們這些滿身泥濘的「菜鳥」,都有人會向我們說聲:辛苦了!更有人向我們行軍禮...

 

  這次協助到的當地居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貨櫃屋為家的阿伯了。六十幾歲的他,前幾天還因打掃時滑了一跤!在我們到現場時,裹著縛腰的他,一邊指揮我們;自己還是一邊拿起圓鍬要與我們一起奮戰,要不是大家勸了再勸,他說什麼也要再次建立起自己的「家」。但,阿伯也沒閒著,一旁準備著冷飲與乾量,深怕這群由北部來的娃娃兵中暑或者是累倒了。而且風趣的他,一邊說著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一邊就搬出私釀多年的珍寶-桑葚酒,要準備答謝我們!說著說著,還提到我們隊伍中有位女同學長的就像他四十多年前的初戀女友,逗的大夥樂不開懷!女同學的臉頰還因此紅了像蘋果一般!可惜的是,依我們的能力還是無法將圍困住阿伯貨櫃屋的泥沙全部清除;只能盡力地投入我們的人力,將一旁累積壟高的泥土,鏟低於屋子的水平、並用盡量規劃出一條水道,讓再次的大雨能順勢流下、不要再侵犯阿伯的生活隱私了。即使如此,當我們要離開時,阿伯還是充滿感激的握了握大家的手,充滿熱情的說:「下次一定要來玩,吃、喝都不用擔心,要開船帶大家出海去玩一玩!」對我們而言,我們只是挖了幾車的土泥;但對阿伯而言,他暫時能守住這個溫暖的家了、暫時不用再擔心雷聲之後的問題了、暫時能延緩家當再被破害的問題。這也讓我想到十幾號、第一次南下到林邊鄉竹林村協助的那戶阿公與阿嬤。每當我們小隊努力的從還是充斥著泥漿的農舍中,挖出已被水泡爛、泡糊了的物品,老人家還是會緊張的尋問、察看那是什麼東西、是否可以再使用、不能用的話,能不能賣錢...因為對老人家而言,那些都是家當。那些家當都是陪著他,不斷的面對現實社會運作,一次又一次地,才能遺留到現在。是年輕時記憶中瀟灑的黑膠唱盤;是嫁女兒那晚的紅標米酒;是兒子第一次買給自己的摩托車;是一直陪伴著自己農務的工具,超大型電風扇、木製半自動腳踏的打穀機;是日後再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力量!而不管我們幫阿公、阿嬤做了多少,他倆在我們要離開時,兩位七、八十歲的長輩還是送我們到家門口,短短不到幾步路的時間裡,耳邊總是那句:「真的很感謝你們!感恩!感恩!」

 

  事實上,要回臺北的路徒上在回程的路上我就告知我自己:「回到臺北會有點不太一樣,他們沒有到第一現場不代表他們不關心、同理心...不要將負面情緒帶回臺北...」不過第一次協助完,820日的下午,那衝擊真的是有點來的太快,剛踏上捷運的那一刻,聽到的卻是:等等要去那裡逛街、昨天晚上誰又喝醉、一直加班真的很累...唉!瞬間「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想法就湧了上來...不過這不是一個對或錯的問題,只是這個社會還是要運作下去...就像一個剛吃飽飯的身體,血液都會流到胃部一般;但其他的部位,手、腦等等的,都還是需要血液的運作。即使是一個生病的患者,體內的白血球也不能過多!不過這也是最擔心的部份。因為社會的運作,日復一日,林邊會不會成為亞細亞孤兒中的一個異域?!這志工的運作會不會在學生開學後就停止了?!難道連志工都有所謂的「志工潮」嗎?!只是南下幾天打掃、清淤泥;北上之後與同學間展示這次的成果,被周遭的人認為很有愛心?!要認清楚的是,不管是捐獻物資、賑災還是南下協助家圓的清潔,這些都是最表面與初步的做法。回到臺北的志工;或是沒有南下的民眾,之後還是有很多事務必須持續運作的!

 

    不論是如何延續孩童教育的品質、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受災戶生濟問題、災區當地公共建設的重建、經濟模式的運作如何與自然資源達成一個協和的平衡,等等的這些問題,是需要從長計劃的。而這一切的一切除了中央政府的資源除外,就是民間團體的力量了。很慶興的,有六十大企業公司願意站出來認養部份的村落,讓重建計劃是一個永續經營的模式。讓孩童不用擔心學習的問題;家長可以開始思考未來的下一步,耆老們能放心擁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當然,政策一定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企業也會有現實營運的問題。而能對抗政治現實與那隻看不見的手,只有我們永不放棄的熱血!知識份子該是站出來了,該是為社會貢獻的時候了!退去過往的冷漠,因為你有這個責任讓社會更好;擺脫既有的私心,因為你有這個責任讓您的下一代過的更好;刷除原有的思考模式;因為你有這個責任讓您自己活的更好!

 

  前一陣子在臺灣造成轟動的日劇Change,劇中男主角背景是政治世襲的家庭,但對政治毫無興趣的他,選擇到偏遠山區擔任起小學老師。或許大家在觀賞時都會注意他是如何執著在政策的改革與運作,要讓民眾享有最大的權力、最多的福利。其實若較細心者,一定不忘劇情一開始,主角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的那個字:「夢」!夢是什麼?夢想是什麼?要如何實現我們的夢想?要如何去實現這個國家整體的夢想?如果這一次的水災是一個危機,且讓我們將它扭轉成為一個轉機!如果這次災難的事實如同那腰斬的巨大樹幹、令人記憶深刻!那就讓它成為明日國家建設的春泥,讓我們不再遭受到相同的事件了。我們也沒有那心血與能力再去承受如此巨大成本相同的事實了。這個國家是要我們共同去愛護的,我們的母親為了我們承受了這麼多的災難,是時候換我們來照顧她了。我們將都會是社會各個角落的要角,如何在社會各個角落持續去推動關懷、回饋社會的事務,都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不管是五年的、十年、二十年,都要有相對的夢想、相對計劃、相對的責任!現在只是個開始,就讓你、我,共同一起努力,開始改變;改變開始!天佑臺灣!臺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