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3 14:36:44小伍很會掃廁所

未來

未來

瞭解過去就能掌控未來,能掌控未來,就能決定現在。

未來,我們能生活在一個如何被描述的環境裡?

對於未來無知的我們,尚未設下目標的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檢視過去的錯誤,使其不再發生。如此一來,當下的我們就有所動力-改變過去錯誤的行為,面對未來,建構未來。不可否認的,這是務實的作風。

近日的政治議題、活動,延伸出許多內部問題。但,令人感到沮喪的,這些問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被提起。不論是那個執政黨,都要面對到經濟議題,要調整內部政策所遭受來自於社會反彈聲浪;都要處理人民對於政府執法權限是否迫害到基本的權利、等。而這些問題,國內當然有許多智睿的官員、學者,或是社會群眾,都有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建議。更進一步的,都有想到對策與解決方法。不過問題發生的原因、本質到底為何?

這一段日子以來,引爆國內社會活動興起的來源為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來台訪問,並簽署四項協定。而政府種種行為的展示,被社會中部份群眾視為矮化主權、有損國威、不對等的談判,甚至危害國家生存利益,所以不歡迎陳雲林先生的到訪,反對政府的作為。

想起朋友告訴我小時候,他們家的故事:「朋友是農家後代子弟,從小家教甚嚴。務農的父親對其行為管教多為打罵,常常在旁耳提面命的說:在未來,不管面對多大的金錢因素問題,都不要屈服,不要忘了自我價值而被左右。雖然幼時是在父親的打罵中成長,但父親威嚴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腦中,如同英雄一般,剛正不阿。直到有一天,國三剛放學的他,踏進家門之時,看見以往威嚴的父親,正苦苦哀求房東太太暫別收這個月的房租。年前房租的調漲,讓生活壓力變大,政府的補助又不多、今年農收又因氣候的關係變不好、而小孩將要申學,學費問題不能不解決、等等的問題,所以懇求房東太太能否農收變好之後,一次補上積欠的房租。這時眼泛淚光的父親才發覺朋友回家中,為了不讓其看見這一幕,斥之上樓回房。但在那一刻,朋友心中那威嚴、英雄般的父親形象,正慢慢剝落中。但房東太太一離開之後,父親又擺起威嚴的面目,指責朋友近日的生活缺失。由於如此,父子之間的感情漸漸變淡、衝突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直到長大後,他才明白那時的父親、那屈服的行為是為了整個家的安穩;是為了他能否讀書的未來。」朋友後悔的說著當時沒有想到如何增加家裡資金的來源,卻只是氣父親的行為。

政府近日的行為,某一方面來講,不是在改變過去積極管制的經濟行為?難道政府高層在做決策時,會不知道這會有矮化主權、等等的聲浪與抗議行為的產生?那麼為何還要承受內部壓力?是為了制度化來往貿易的未來。

另一方面,抗議活動中引發的集會遊行法的問題,持續延燒至今日。我並不反對學運的行為,只是當我們在玩遊戲時,是必須要先懂得遊戲規則。或許這套遊戲系統所付與的能力,無法讓遊戲參與者完全發揮潛在本質,所以許多遊戲參與者自行寫程式,幫助自我提昇遊戲能力。姑且不論這套程式是否分享給予它者,不過這自行寫程式的行為,為何不是去瞭解整個遊戲系統是如何運作,甚至是去提昇自我能力,它日加入遊戲公司制作設計出更好玩、更方便、更能付與遊戲者能力的程式?再者,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1、時間點。若這次學運的出發點是為改革集會遊行法,那且不應該是在陳雲林先生來台,發生動亂之後才有社會運動出現要求政府改善。因為這法條是長久以來被認知有問題的,早在陳雲林先生來台之前,就有所謂強調人權的社會活動運作。還是說,社會菁英是等到自身利益遭受到迫害時,才站出來,運用追求眾人基本權力,作為社會運動的墊腳石?2、訴求對象。是集會遊行法是條惡法須要更修,還是警察在執法上的行為不當?若是前者,則為何要求相關警務人員下台道歉?因為他們也是被迫執行有問題的法條。若是後者,則社會運動的出發點非是更改法律,而是訴求提昇警務人員的品質。或是兩者都是,則行為不當的執行者,怎會認同運用的法條是有問題的呢?要做改變的,應該是本質上的改變。應該是回到體制內做改革,否則也是治標不治本而已。或許換個角度而言,應該是說更深入體制內革命。因為當下一切的行為,也是體制所付與的。最後自私的提問:若是無法得到這次社會運動訴求的相對回應,那還會持續的提出訴求嗎?如何讓站出來的學生、公民,再回到原有的生活中?會參與學運,必定是對這社會有許抱負與責任感的。同學,回到校園吧!拿起筆桿成為我們的武器、讓知識成為我們的糧食、讓對現狀不滿的憤怒,成為保護我們的盔甲。將來的一天,你我或許能成為左右政策的能力者、或許能成為提供意見的幕僚。最基本的,當選舉時,站出來投下制衡政黨的政策!不要忘卻今日的堅持!或許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或許不能是當下的既得利益者。不過,未來,卻可分享本質上的改變,較當今更為幸福。

        回顧臺灣解嚴至今,尚未到而立之年-是一個如此年輕、不成熟的政治體制。但我們別忘了,西方民主精神價值起源地,在建國之時也有聯邦、邦聯之爭;日後更因種族議題而發生內戰。如今,該思考的是自我本質上體制,相對的比較點非是運行數世紀的西方民主國家,而是本身演進的程序-漸進式的發展,務實面對過去的錯誤,而這務實是建立在統治者與人民互信之上,為有相互配合,才能達成。所以,人民,請給政府多一些時間;相對的,政府請給人民多一些空間。唯有將它人利益納入自我利益當中,才能達成合眾利益;唯有去除自我眼中的樑木,才能幫助它人拔去眼中的刺,進而共創安穩、幸福的未來。一定會有一天。
阿米國 2008-12-14 14:14:13

我喜歡你的分析
理性有條理 客觀
你果然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