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3 21:44:42回聲

被剝皮的新聞人


去年12月底,社方片面宣布要裁減編輯津貼四千至六千元,與每月一千五百元的中油油票,群情譁然。這筆發放了20年的津貼,資方口口聲聲說不合理,找出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停發,並且強硬地要求編輯接受,否則,可能面臨編輯平台成立、工作量加重、強硬資遣、勞資官司打輸的命運;這讓我想到一位上海朋友說過的話。

她說,「有些壞的作為,與有沒有讀書是沒關聯的;只是,讀書人不只可以壞,還可以壞得很虛偽,找出各種唬人的道理給自己做支撐,裝出把握真理的樣子。」

報社鼎盛時期,對於編採人員的薪資及福利,的確從未虧待,我們珍惜感恩,並且努力以赴;因此這幾年來,編輯即使加編版面、增長工時、分擔改稿、接手組版,大家都共體時艱、全力學習配合,沒有要求額外的金錢補助。每個編輯都敢大聲地說:「從來沒有白領報社一分錢。」

夜間工作的超額付出,很多是資方看不到、甚至想像不到的。在家庭方面,有人因為無法正常照顧家庭,被迫離婚;有人被男友的母親嫌棄,婚姻一再蹉跎;絕大多數的人,夜間上班、白天睡眠,與家人聚少離多,飽受內心煎熬。

在健康方面,編輯每天連續盯著電腦至少六小時,一邊想著標題、版面,一邊打字、組版,還要在茫茫字海中,挑出一個個人名、地名、職銜、數字、年代等大大小小可能的錯誤,以及錯字、漏字、贅字。

從文字把關到標題精采,從新聞查證到版面呈現,新聞編輯繁重的工作,全都壓縮在短短幾小時內完成。

一再增加工作量的結果,絕大多數的編輯,老花眼提早報到、近視加深,眼壓高到有青光眼的危機,還有肩膀酸痛、肝功能不佳,甚至長期失眠、精神衰弱…….,身心壓力都到了高點。

加上這幾年,人力遇缺不補,每星期幾乎都有人被強迫加班,或是生病無法請假;帶病上班的結果,就是更多同事感染,辦公室成了病源溫床,咳嗽聲四起。

更不用說,颱風天冒險上班,道路水深及膝、甚至大腿,大家涉水而行,冒著踩到窟窿、被細菌感染、觸電的危險,從家中一步步往報社前進。納莉颱風那年,我還搭上消防局的橡皮艇,下艇時滑了一跤,掉進水中,渾身濕淋淋的上班,只為了正常出報。

新聞人的付出與辛酸,除了熱愛這份工作,還有媒體人的使命感;編採、印刷、派報等員工,颱風天中,在水路中不期而遇,大家撩起裙子、褲管,沒有一句抱怨。這些情境,老闆看到了嗎?


此外,這些年來,社方積極招募新人,希望取代資深新聞人,以便節省更多成本,年輕化的經營走向,員工當然無可置喙;但就新聞深度、標題、內文正確性來看,資深的編採人員,經驗豐富,抓錯能力高,幾乎就是報紙的品質保證。

一個國中生的母親,大概35歲至40歲,記者寫成「老婦、老嫗」,改不改?錯誤的修辭:「法官認為,這對夫妻間破綻〈裂痕〉已深…..」、「五彩花朵在微風中飄搖〈搖曳〉……」,改不改?台語化的文字:「辦公室滿是蚊子水味」、「佳安村有許多芥菜、駝背菜園」,改不改?

另外,人名錯字:三重市長李乾龍寫成李乾隆;數字錯誤:半個月餅300大卡寫成30大卡,烤番薯宅配1台斤120元寫成10台斤120元,七月十三日星期二寫成七月十二日星期三...,這些大大小小的錯誤,就如同陷阱般暗藏在文字中,一旦見報,不只讓人取笑,可能會被要求更正。老闆真以為編輯是個輕鬆的工作?

十幾二十年來,本報系屢獲新聞大獎,報紙品質備受肯定,長官、記者台上風光領獎,台下編輯努力把關、下題,功勞又豈能忽視?

五十多年來,員工為報社奠定家大業大的厚實基礎,如今資方高舉損益平衡大旗,揮刀砍掉許多單位,逐一砍掉員工福利,導致士氣大傷;逼得同仁說氣話:「手腳砍一刀,難道心臟也要砍一刀?」「報社不怕死,我們也不怕死。」

報社長期以來,都屬於文化事業,如今變形為營利事業,新聞編輯也成了坐在辦公桌的新型白領勞工;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也為了傳遞精確的新聞訊息,即使工作加重了,誰也不曾懈怠。只是這一切的付出,資方都看在眼裡了嗎?

我就大膽說了吧!瞎了眼比失業還可怕,打擊尊嚴比減薪更難忍受,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資方以不合理的作為咄咄逼人,雖然勞工無力可回天,但至少我還有一支筆。

就像葉石濤說的:「面對不公不義,只有用文字來反抗。」就像吳濁流說的:「拍馬屁的不是文學。」即使孤軍奮鬥,即使狗吠火車,我都無所謂。

Yasmin 2006-09-22 20:51:22

寫的太好了,ㄧ針見血!

版主回應
來了新朋友,謝謝鼓勵。

我覺得台灣平面媒體的最大危機,在於資方自以為發錢是老大,為所欲為,嚴重踐踏專業尊嚴。

為了養家活口,絕大多數的編採人員只能乖乖聽命,不敢提出異議,於是媒體的言論走向,也越來越傾向淫賤化、弱智化、廣告化,逐漸與客觀公正及社會教化背道而馳。

當新聞人被一層層剝皮而仍需忍氣吞聲時,也就是媒體墮亡的開始,前途岌岌可危。
2006-09-23 0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