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0 20:25:57沂
轉貼:最後的手工編輯
這篇文章之前曾轉貼過,但因為[聯合文學]尚未刊出,於是又暫時刪去,尊重文章的第一手刊出。四月號的[聯合文學]已經刊出,劉先生亦同意轉貼,我重又將文章放進來以饗讀者。可能我曾經在副刊當過七八年的編輯工作,對這篇文章有頗深的感觸........
最後的手工編輯 /劉克襄
二月二十九日,這是我在副刊工作半甲子的最後一天。
下午二時準時進入辦公室,桌子躺著一封攻擊我和歷年來諸多副刊編輯和作家的信函。這六七年來,差不多每隔三四個星期,這位可能很喜愛藝文創作的怪人,總會投信到副刊來,胡亂污蔑或指控一些他認為齷齪的事情。沒想到最後一天了,還能收到,真是榮幸,也謝謝他一路相挺。
我照例先打開郵箱,收發信件。這幾日多半在主動聯絡藝文界的朋友,一封一封寫給那些曾經受我請託,幫忙副刊撰寫稿件和參加藝文活動的朋友。同時告知文友們,明天就要離開報社了,請他們繼續支持副刊。這些寄給不同文友的辭別信件,我寫了一個多星期,似乎還未處理忙。總有人感性的回函,我又忍不住再回覆。
三時左右,我還寫了六、七封紙信,寄給不使用網路的作家,諸如楊牧、吳晟、余光中等前輩,跟他們逐一告別。同時,還向一位陌生的讀者致歉,因為我們採用了一篇不適宜青少年閱讀的作品。後來,我又忍不住,寫了一封退稿信。這封信寫得較長,告訴對方,台灣的讀者跟大陸的並不一樣,副刊的走向也改變了。
抬頭看鐘時,已經比平常下班的時間晚了許多。那時才想起辦公桌旁邊,還有一堆書籍和信件尚未收拾。
黃昏時,人間副刊主編楊澤如他平常喜愛出現的時間到來。他熱切地拖著我和另一位同事簡正聰,興奮地走到旁邊的新餐廳喝咖啡,順便開了一個多小時的編輯會議,討論未來副刊的內容。這間新餐廳設在時報媒體集體大樓裡面,今天是第一天開幕。我們討論的是未來副刊的方向,以及專欄的人選。感覺上,我好像明天還要繼續上班似的。
從大學三年級到聯合報副刊實習,結識王慶鱗、詹宏志二位先生,經他們引導、推薦,日後我方能順利地進入報紙副刊工作。退伍後,先進入台中台灣日報副刊當編輯。未幾,被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提攜,才有機會北上。日後,再輾轉於時報美洲版、自立晚報等等媒體單位。
從學生時代,我立志到副刊工作,夢想著騎單車,肩著背包上班。沒想到半甲子下來,我的工作真的還是這麼單純,始終在文學副刊的園地裡擔任編輯的工作。最後一天要離開了,我仍肩著背包。裡面鼓鼓的,都是跟作家聯絡的信函。
感謝上蒼,給我這份美麗而優雅的工作,直到最後一天。有好幾位,常幫人間副刊撰稿的作家諸如鍾文音、鍾怡雯、周芬伶等人,回信給我時,都提到一種感覺,我的告別,似乎意味著傳統副刊真的告一段落了。緊接在焦桐、陳義芝等人逐一退休之後,我驚覺自己或許是文學副刊輝煌年代逐漸隱沒時,最後一位離去的編輯。
文學副刊此後真的結束了嗎?其實,倒不盡然。我已然看到,文學副刊正在走向一個不同內涵的時代。愈來愈多科技企業和相關廠商,開始展現自己對藝文活動的關心。講座、文藝營或徵文比賽,都這些公司贊助的身影,甚至積極地介入整個文化活動的熱情。
一個副刊編輯要面對的工作和責任,跟過去截然不同了。想要跟過去一樣,輕鬆而愜意地背著書包來去,高談闊論的情景已不復見。同樣地,文學創作者的空間也愈來愈小,副刊不僅無法回到只是一個作家單純發表文章的園地,也不再是晚近一二十年,針對時局文化,構思貼近社會專題那樣的時代了。
我來不及繳回媒體集團的出入證,請同事代為處理。走出公司大門,已經夜深。我回望著,這棟外表和內部硬體均在改變結構的現代建築,突然想起小說家陳映真《萬商帝君》裡,那棟視野望向國際的大樓。
其實,不只副刊,這個媒體集團都在轉型,誠惶誠恐地想要跟上整個科技網路的時代。副刊只是這道奔騰洪流裡,漂浮其上的小樹枝。我是小樹枝上的螞蟻。有一天,小樹枝意外地泊靠了,我趁機上了岸。它又繼續漂流而去。
最後,我只能看到自己。半甲子的副刊生涯,我守到最後一盞燈的熄滅。
---原載四月號[聯合文學]
最後的手工編輯 /劉克襄
二月二十九日,這是我在副刊工作半甲子的最後一天。
下午二時準時進入辦公室,桌子躺著一封攻擊我和歷年來諸多副刊編輯和作家的信函。這六七年來,差不多每隔三四個星期,這位可能很喜愛藝文創作的怪人,總會投信到副刊來,胡亂污蔑或指控一些他認為齷齪的事情。沒想到最後一天了,還能收到,真是榮幸,也謝謝他一路相挺。
我照例先打開郵箱,收發信件。這幾日多半在主動聯絡藝文界的朋友,一封一封寫給那些曾經受我請託,幫忙副刊撰寫稿件和參加藝文活動的朋友。同時告知文友們,明天就要離開報社了,請他們繼續支持副刊。這些寄給不同文友的辭別信件,我寫了一個多星期,似乎還未處理忙。總有人感性的回函,我又忍不住再回覆。
三時左右,我還寫了六、七封紙信,寄給不使用網路的作家,諸如楊牧、吳晟、余光中等前輩,跟他們逐一告別。同時,還向一位陌生的讀者致歉,因為我們採用了一篇不適宜青少年閱讀的作品。後來,我又忍不住,寫了一封退稿信。這封信寫得較長,告訴對方,台灣的讀者跟大陸的並不一樣,副刊的走向也改變了。
抬頭看鐘時,已經比平常下班的時間晚了許多。那時才想起辦公桌旁邊,還有一堆書籍和信件尚未收拾。
黃昏時,人間副刊主編楊澤如他平常喜愛出現的時間到來。他熱切地拖著我和另一位同事簡正聰,興奮地走到旁邊的新餐廳喝咖啡,順便開了一個多小時的編輯會議,討論未來副刊的內容。這間新餐廳設在時報媒體集體大樓裡面,今天是第一天開幕。我們討論的是未來副刊的方向,以及專欄的人選。感覺上,我好像明天還要繼續上班似的。
從大學三年級到聯合報副刊實習,結識王慶鱗、詹宏志二位先生,經他們引導、推薦,日後我方能順利地進入報紙副刊工作。退伍後,先進入台中台灣日報副刊當編輯。未幾,被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提攜,才有機會北上。日後,再輾轉於時報美洲版、自立晚報等等媒體單位。
從學生時代,我立志到副刊工作,夢想著騎單車,肩著背包上班。沒想到半甲子下來,我的工作真的還是這麼單純,始終在文學副刊的園地裡擔任編輯的工作。最後一天要離開了,我仍肩著背包。裡面鼓鼓的,都是跟作家聯絡的信函。
感謝上蒼,給我這份美麗而優雅的工作,直到最後一天。有好幾位,常幫人間副刊撰稿的作家諸如鍾文音、鍾怡雯、周芬伶等人,回信給我時,都提到一種感覺,我的告別,似乎意味著傳統副刊真的告一段落了。緊接在焦桐、陳義芝等人逐一退休之後,我驚覺自己或許是文學副刊輝煌年代逐漸隱沒時,最後一位離去的編輯。
文學副刊此後真的結束了嗎?其實,倒不盡然。我已然看到,文學副刊正在走向一個不同內涵的時代。愈來愈多科技企業和相關廠商,開始展現自己對藝文活動的關心。講座、文藝營或徵文比賽,都這些公司贊助的身影,甚至積極地介入整個文化活動的熱情。
一個副刊編輯要面對的工作和責任,跟過去截然不同了。想要跟過去一樣,輕鬆而愜意地背著書包來去,高談闊論的情景已不復見。同樣地,文學創作者的空間也愈來愈小,副刊不僅無法回到只是一個作家單純發表文章的園地,也不再是晚近一二十年,針對時局文化,構思貼近社會專題那樣的時代了。
我來不及繳回媒體集團的出入證,請同事代為處理。走出公司大門,已經夜深。我回望著,這棟外表和內部硬體均在改變結構的現代建築,突然想起小說家陳映真《萬商帝君》裡,那棟視野望向國際的大樓。
其實,不只副刊,這個媒體集團都在轉型,誠惶誠恐地想要跟上整個科技網路的時代。副刊只是這道奔騰洪流裡,漂浮其上的小樹枝。我是小樹枝上的螞蟻。有一天,小樹枝意外地泊靠了,我趁機上了岸。它又繼續漂流而去。
最後,我只能看到自己。半甲子的副刊生涯,我守到最後一盞燈的熄滅。
---原載四月號[聯合文學]
水手
2008-04-15 21:17:01
讀妳的文章也是一種享受
這也算愛與夢想的另一個實現吧
~^^ 2008-04-15 22:02:33
年輕時候有機會接觸報紙
我也總只挑副刊部分看
也夢想過自己的文章會登在上頭.....^_^
只是日子永遠忙碌繁瑣...
與愛和夢想只有越來越遠....
這篇文章寫得真情流露~
讓人讀來倍有感觸!
版主回應
妳的部落格也是讓我們獲益良多的園地喔讀妳的文章也是一種享受
這也算愛與夢想的另一個實現吧
~^^ 2008-04-15 22:02:33
孤島
2008-04-14 18:37:17
我有同感
因為他們是不使用網路的一群
卻有另一批能夠使用網路的退休長者
認真經營部落格也有不錯的成績
前者是值得關切的 2008-04-14 20:14:16
文學的介面巿場的改變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而且有一批年長的人也日漸失去了園地
版主回應
你說到年長的人日漸失去園地我有同感
因為他們是不使用網路的一群
卻有另一批能夠使用網路的退休長者
認真經營部落格也有不錯的成績
前者是值得關切的 2008-04-14 20:14:16
*風格說*這我無力細究.^_^.
不過網路閱讀.電子書閱讀.
確實對文學作家造成很大的衝擊.
尤其是純文學作家.因為純文學的閱讀人口本來就屬小眾.
不過我心裡倒是有另外一種相對想法.因為純文學閱讀人口本來就少.所以會買純文學文本的人依舊會買.反倒是一些-阿里不搭-的應該會消失很快.
當然網路.電子閱讀也有許多優點:
它突破許多報章雜誌以前無法刊載的禁忌書寫.
因為書面閱讀屬*大眾*難免有諸多限制.在電子時代什麼都不成禁忌.
缺點:可能那些-阿里不搭-的轉而在網路渲染.現在已經很多了.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