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5 15:09:50火神紀

《人獸雜交》(Splice):意淫之外的自我放縱

《人獸雜交》(Splice):意淫之外的自我放縱
(文:火神紀)
  跟我來 讓我的旗幟飛起來
  把天空遮蓋
  眼淚再次流下來 無數的靈魂在期待
  誰能再忍耐 快把我胸膛刨開
               ——高旗•《重訪陳勝吳廣》

  創造出一個新的DNA序列排序……對於基因學來說,是怎樣的一個天方夜譚的荒誕故事;然而,現代科技讓我們多少有些覺得,就算明天報紙的頭條驚人地爆出一條這樣的新聞,我們也將毫不意外地加入浩浩蕩蕩的爭辯大軍一起來討論這樣的一個科學研發成果對於現實生活將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實質性的改變。一個DNA序列意味著什麼,我們都不是專家,所以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物種的共性、個體的區別、遺傳信息、所有將賴以生存的本能、本物種與其它物種的本質區別、生活方式……諸如此類。我記得以前看BBC一些關於爬行動物的紀錄片曾經很是感歎過:為何它們一破殼而出就懂得往哪裡走,怎樣生存以及將來如何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繁衍後代……其實這一切都準確無誤地紀錄在它們的血液裡,在它們每一個細胞裡,物種的本能將驅使它們存活下來並且繁衍生息。
  創造一個新的DNA序列排序……除了大自然這樣鬼斧神工的偉大基因學大師之外,其實是不可想像的。一個DNA序列裡所包含著的信息可謂浩瀚無邊並且十分嚴謹而準確,如何不出半點差錯地完成DNA序列的構建呢,這其實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部電影很好地完成了這個解釋,所謂創造,不外乎只是將原來有的各種動物的基因進行雜交提煉:是的,阿德裡安•布洛迪(Adrien Brody)和薩拉•波莉(Sarah Polley)所飾演的科學家們,他們是有著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庫以及以這個數據庫作為研究基礎的。
  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新鮮的題材——假科幻為羊頭,真驚悚為狗肉。很多人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直接地想到了1986年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那部經典的科幻驚悚電影《蒼蠅》(The Fly),我想也許是因為它們同樣是以基因雜交混搭作為所謂的“科幻變種”——但是這兩部電影其實並沒有任何可比性,《蒼蠅》是一個意外導致的悲劇;這部電影卻更惡毒並且非常不道德,它是人為主動地去追求這個變種。正如我們老祖宗的《尚書•太甲》裡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中國人一向崇尚尊崇自然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到了現代社會,人類所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當我們已經有力量把地球甚至是太陽系毀滅的時候,想想我們老祖宗的那句簡樸的話,也許我們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對於這兩部電影,我有著完全不同的兩種觀感——我無比同情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所飾演的塞斯•布隆多(Seth Brundle);而我對克裡夫(Clive)和伊勒莎(Elsa),我卻不僅沒有半點同情之心反而多少有些幸災樂禍與報復的快感。類似這樣的電影並在不停地提醒我們——我們應該如何去運用我們手中的力量,我們是否可以如此毫無節制地用我們的力量去改變所有我們能改變的一切。大自然是必須去敬畏的,我們的確有力量去改變它,甚至有力量去摧毀它;可是更多的時候,尤其是作為科學工作者,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這樣可以避免許多其實根本不會發生的悲劇。

  濫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技術,甚至是一些尚未成熟的科學技術而導致無法挽救的嚴重後果……這似乎是一個恒久不衰的科幻警示題材,類似的電影我們也已經看過了太多太多,像我之前說到的那部《蒼蠅》,或者亞曆克斯•普羅亞斯(Alex Proyas)於2004年的那部《機械公敵》(I, Robot),類似這樣的電影已經不勝枚舉,只是我們依舊卻時不時需要一些有良知的科學人以及有想法的電影人來提醒我們——我們應該如果更好地運用我們所有的力量。人類的文明和科技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來說,我們似乎開始擔心我們是否還有能力控制我們所掌握在手中的力量。當我們對自己失去了最根本的控制力,我們所掌握的一切最終只能將我們帶向滅亡。
  《蒼蠅》裡的塞斯•布隆多僅僅只是因為一次實驗時的意外而不得不承擔起自己那個邊緣科學研究的可怕後果,但是《人獸雜交》這部電影裡我所看到的是兩位年輕有為的所謂“科學家”沒有半點自製後的完全的自我放縱。我所能理解的是:一個人在他的學術領域裡已經取得了某個階段性的成果後,他是如何渴望下一個階段性的突破,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有著某種欲罷不能的強烈願望;這其實跟把一顆無人監管的糖果並且是他最喜愛的糖果放在一個小童兒眼前一樣會讓這個小童刹時無力自製。然而,他們終究不是懵懂小童而是成績斐然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表現不該如此“童趣”而放縱。作為基因學的科研工作者,他們必須具備更強的自律、自製與自恃,而不是如此這般的為所欲為。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相比之下,同情的天平也許會傾向於德爾菲娜•尚內亞克(Delphine Chanéac)所飾演的那個怪獸德倫(Dren)。她是如此身不由己地被創造出來,而且被當成是寵物豢養在一個破爛的倉庫裡,很多時候她甚至顯現出人類善良並嚮往美好的一面——比如繪畫、音樂甚至是舞蹈……可是這一切終究敵不過其本能,當她日趨成熟後她開始了渴望交配,進而在其本能驅使後做了種種殘酷可怕的事。德倫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悲劇,而兩位主角克裡夫和伊勒莎其所做所為其實是無法被原諒的,他們親手製造了這個悲劇並且把這一個悲劇進一步延續下去。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它首先就讓我想起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早在1993年拍的那部經典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比如從其它動物身上提取DNA進行雜交合成;電影開始後不久,克裡夫和伊勒莎的那場學術演講時兩條所謂的新物種那場血腥殘酷的廝殺就讓我想起了近現代爬行類動物那種可以自己變性的強大本能,而在那之後,我就一直期待著電影的後面部分會有一個德倫的變性蛻變。果不其然,德倫如同《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也如同她的父輩“生薑”那樣完成了性別轉換成為更加強大的雄性。
  更強大,也更具有侵佔性,所以當德爾菲娜•尚內亞克完成了從雌性到雄性的轉變之後,他表現出作為她的時候截然不同的性格與模樣。她與克裡夫發生“交配”行為的時候,她顯得如此羞澀、敏感與溫柔,而當他強佔伊勒莎的時候卻表現得如此強悍、漠然與暴力,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如同他的父輩一樣殺死領地裡的其他雄性,進行將領地裡的雌性占為己有。
  電影裡的德倫其實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造成多大的傷亡,幾個男人死了,一個女人懷孕了;僅此而已。可是我不免想起在這部電影之後,所可能發生的一切。類似這種題材的電影,其讓人絕望而不免傷感的是人類本身而不是那些人為製造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怪物;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伊勒莎最後懷孕了,並且接受了她的贊助人的所謂“贊助”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這跟現代社會裡一直被窮追猛打的代孕似乎並沒有區別。人類的貪婪才是一切科幻悲劇裡最根本的悲涼,因為我們無法自扼那些強烈的渴望——所以我們一直不停地製造著種種不盡相同卻又如此相似的悲劇。我們渴望進化,渴望力量,渴望權柄,我們控制欲強卻只對外而不對己……這跟1995年羅傑•唐納森(Roger Donaldson)開創的那個浩大的《異種》(Species)系列裡那些發狂想要把外星基因引進到地球進而改進人類軍隊基因的科學狂人其實沒有多少區別。
  有良知的科學家在每一部科幻警示題材的電影裡都有,而人類貪婪的本性也同樣能在同樣一部電影裡看到。而不可否認的是,貪婪作為本性要比必須經過後天培養出來的所謂良知更容易佔據人的思想;然後,悲劇就如此不停地被重複。

  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實在多少有些引人遐想,而在意淫之外——良知被徹底地拋諸腦後,自我的放縱在一路不停前行;這才是最可悲的。而這部電影其實多少有些讓人絕望的是——我之前說“有良知的科學家在每一部科幻警示題材的電影裡都有……”在這部電影裡似乎也是行不通的。伊勒莎表現得像一個頑劣貪婪的女童,克裡夫卻是一個百依百順的丈夫,而他們又是在一個毫無監管體制的小實驗室埋頭鑽研,這樣的先天條件讓這個實驗室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悲劇的溫床。而他們的贊助方,顯然為了尋找那個能帶給他們無數商業利潤的基因蛋白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沒有任何有良知的人出現在這部電影裡企圖終結這個悲劇,這是這部電影最讓人絕望的地方。
  這部電影似乎多少有些複製了Frankenstein模式,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部向科幻之母瑪麗•雪萊(Mary Shelley)致敬的作品。電影之後,事態將如何發展我們其實無法猜想得到。有小道消息說,文森佐•納塔利想拍這部電影的前傳與續集,我倒多少有些翹首以待。當然,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遠不如文森佐當年的那部經典的處子作《異次元殺陣》(Cube);但縱觀當前的科幻電影,這部片子還是多少能誘人思索,只是因為類似的思索已經進行過多次,所以並不足以震撼到我。
2010-8-24;庚寅虎年甲申七月丙午十五;中元節。夜21: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注:電影資料。
  ■片名:《Splice》
  ■譯名:《人獸雜交》\《顫慄異種》\《人獸變種》\《人工進化》
  ■導演: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
  ■編劇: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Antoinette Terry Bryant\Doug Taylor
  ■主演:阿德裡安•布洛迪(Adrien Brody)\薩拉•波莉(Sarah Polley)\德爾菲娜•尚內亞克(Delphine Chanéac)
  ■類型:驚悚\科幻
  ■片長:104 min
  ■產地:加拿大\法國\美國
  ■語言:英語\法語
  ■色彩:彩色
  ■分級:USA:R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攝影機:Panavision Panaflex Cameras\Panavision Primo lenses
  ■拍攝日期:2007年12月3日至2008年2月28日
  ■攝製格式:35mm(Kodak Vision3 500T 5219)
  ■洗印格式:35mm(spherical)
  ■製作成本:$26,000,000\estimated
  ■製作公司:高蒙電影公司(presents)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首映日期:2009年10月6日(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