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00:12:32變形小妹
華日報文章 // 醫者父母心
Subject: 中華日報文章 // 醫者難為(一)醫者父母心
醫者難為(一)醫者父母心
醫病溝通的成功要素是,在醫病共同對抗疾病挑戰的共同目標下,必須能夠充分了解彼此的
立場與認知,並能夠相互體諒與包容過程中的不可預期現象,才能兼顧實質醫療合作與心靈
力量支持。
因此,以「醫者難為」作為「醫學與人生的對話」的主題,並非是以醫者立場吐苦水,而是
希望社會也能夠了解醫者的極限與難處,而明白醫者為何當不了病人所期望的天使?
病人無論是生病或意外傷害,絕對是倉皇失措,遂把希望託付給醫者。如果順利克服病魔,
在昔日的社會文化裡就會感激醫者「恩同再造」,所以才與醫者「視病猶親」的父母心,兩
者互為表裡。
醫者難為,或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時代已經過去,導致醫者即使以「美德、責任、
專業」的醫學倫理觀自持,若病人卻以「權利、結果、過失」的角度來看待醫病關係,「醫
者父母心」的困難程度就會愈來愈高。
醫者難為父母的理由之一,是心態的不對等。曾有病人的家屬狀告醫者沒有提供最好的醫
療,經過審議才發現醫者其實提供給病人最正確也最完善的醫學診療,只是病人因為合併許
多其他內科疾病而恢復較慢。病人本身感激醫者,但家屬堅持要告的原因不過是希望得到額
外賠償費。有此教訓,醫者豈能不從視病猶親修正為視病猶法。
醫者難為父母的另一個原因是人數的不對等。在門診裏,一位醫者有數十位甚至上百位病人
及家屬在待診。每位病人都期待醫者最優先、最詳細、最優質的關愛,但即使醫者已經解釋
病情,病人及家屬仍反覆地問同樣的問題而不願意結束問診,而外面卻有許多焦急候診的其
他病人。為人父母者,手心手背都是肉,豈非難為?
醫病關係難為親子的原因還包括總有失控的個案,尤其在急診。同樣是車禍頭破血流,醫者
可能必須先緊急處理因顱內出血而命在旦夕的病人,卻一再有只有破皮的酒醉病人因不耐等
候而對醫護同仁施以言語暴力甚至動手傷人。急診為了維持醫療秩序並避免全武行,而必須
警衛森嚴或律師待命,醫師甚至必須經常倉皇逃命,該如何培育醫者父母心呢?
當然,醫者父母心仍是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所強調並追求的,但在現實的醫療生態裏培育滋養
醫者父母心,是需要醫病雙方共同努力的,不是嗎?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長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教授
醫者難為(一)醫者父母心
醫病溝通的成功要素是,在醫病共同對抗疾病挑戰的共同目標下,必須能夠充分了解彼此的
立場與認知,並能夠相互體諒與包容過程中的不可預期現象,才能兼顧實質醫療合作與心靈
力量支持。
因此,以「醫者難為」作為「醫學與人生的對話」的主題,並非是以醫者立場吐苦水,而是
希望社會也能夠了解醫者的極限與難處,而明白醫者為何當不了病人所期望的天使?
病人無論是生病或意外傷害,絕對是倉皇失措,遂把希望託付給醫者。如果順利克服病魔,
在昔日的社會文化裡就會感激醫者「恩同再造」,所以才與醫者「視病猶親」的父母心,兩
者互為表裡。
醫者難為,或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時代已經過去,導致醫者即使以「美德、責任、
專業」的醫學倫理觀自持,若病人卻以「權利、結果、過失」的角度來看待醫病關係,「醫
者父母心」的困難程度就會愈來愈高。
醫者難為父母的理由之一,是心態的不對等。曾有病人的家屬狀告醫者沒有提供最好的醫
療,經過審議才發現醫者其實提供給病人最正確也最完善的醫學診療,只是病人因為合併許
多其他內科疾病而恢復較慢。病人本身感激醫者,但家屬堅持要告的原因不過是希望得到額
外賠償費。有此教訓,醫者豈能不從視病猶親修正為視病猶法。
醫者難為父母的另一個原因是人數的不對等。在門診裏,一位醫者有數十位甚至上百位病人
及家屬在待診。每位病人都期待醫者最優先、最詳細、最優質的關愛,但即使醫者已經解釋
病情,病人及家屬仍反覆地問同樣的問題而不願意結束問診,而外面卻有許多焦急候診的其
他病人。為人父母者,手心手背都是肉,豈非難為?
醫病關係難為親子的原因還包括總有失控的個案,尤其在急診。同樣是車禍頭破血流,醫者
可能必須先緊急處理因顱內出血而命在旦夕的病人,卻一再有只有破皮的酒醉病人因不耐等
候而對醫護同仁施以言語暴力甚至動手傷人。急診為了維持醫療秩序並避免全武行,而必須
警衛森嚴或律師待命,醫師甚至必須經常倉皇逃命,該如何培育醫者父母心呢?
當然,醫者父母心仍是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所強調並追求的,但在現實的醫療生態裏培育滋養
醫者父母心,是需要醫病雙方共同努力的,不是嗎?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長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教授
上一篇:˙盡量找出別人的優點
下一篇:˙兩 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