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01:24:06淡雅

消除嫉妒心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兩天請一位師姐幫忙發心得,接著看到師兄姐轉發阿伯的話:「聰明才智再高,其實對修行幫助不大,修行要的是安愚守分,佛心永固,任考不倒,任磨不逃。」我只看到四個字「安愚守分」,就開始對號入座,是不是耍小聰明了,卻沒有覺知到,但回顧哪些事做得不夠好,卻無法找到。後來又覺得可能是自己魔性太高,告訴自己,不要總是往壞處想。

 

今天迴向沒有成功,看到郵件通知那一刻,意識到做錯了。這次幫他人迴向,因為當事人遇到很多困難,無法自己操作,所以我協助處理。當時以為在幫忙,卻沒意識到,這樣的自以為是,有可能介入別人的因果,甚至斷了當事者和其家人的修行機緣。越俎代庖,犯了大錯,遠遠沒有做到安愚守分,踏踏實實的隨緣做事。

 

這兩天接連作夢,一是別人送禮物我不肯收,並提醒對方,有形的東西容易進駐外靈,最好直接丟掉,不要貪這些東西,說完即醒。二是夢中忘記自己已經吃素近兩年,竟然大口吃魚吃肉,之後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吃素很久,怎麼會破戒吃肉,悔恨不已,趕緊跟其他人說明情況不再吃,說完即醒。恰好有師姐也經常分享她的夢,猜想是不是也被考試,考是否在夢中也能有意識地守好戒律。

群組新來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師姐,聰明悟性高,經常會在群裡發表觀點。這兩天發現,竟然對她升起了一絲嫉妒心,嫉妒她聰明、家庭幸福,修行功夫也這麼好。不像我要經歷這麼大的挫折和困難,才有機緣遇到精舍。以前也會不自覺的與別人比較,總覺得底層意識有一股哀傷,時不時被束縛其中。今天意識到自己的嫉妒心太重了,比較心、攀比心都是邪見。這些存在思想深處不容易覺知,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卻一一顯露,導致自我中心、孤傲、不善與人親近,和群體格格不入。

 

還意識到有一個巨大的我,就像寫心得時一句一個我,到處都是我,想刪又刪不掉,刪了又覺得讀來不通順,就想保留。其實是因為有一個巨大的我存在,我不除,如何修行?如何精進?如何提升心性?真是慚愧至極。

 

自性自度,自佛不皈,無所依處。除去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這才是真皈依、真修行、真得度,才能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修行難,以後要更加努力才行。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分享完畢)

 

這篇分享文誠實地發露懺悔、面對自己,如此便有了改善和進步的契機。阿伯說:「修行就是不要面子才修得起來,簡單來講,就是無我相。」我們都是凡夫,心中容易有許多小劇場、胡思亂想。破除妄想,就是鍛鍊無我相。當我們能面對暗藏的不堪、梳理心緒的流動、轉換思考的角度,這就是自性自度、努力提升心性的過程。發露懺悔是需要勇氣的,當這些陰影被攤在陽光下,就有機會被轉化,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有緣人認真修行,生活中持戒茹素,也盡力傳播善知識,夢中也提醒自己莫攀緣,不要貪圖禮品和結緣品。但修行需要慈悲與智慧並行,盡量不要代人請示或迴向,這樣很容易公親變事主,背到他人的業障,甚至斷了當事者的修行機緣。我們盡力度眾、盡力傳播善知識,但別人接受與否,能進展處理到什麼程度,都有其自身的因緣。把自己當成一顆棋子,是因果大戲中,佛菩薩手中的一顆棋,為了利益眾生而努力,但更要放下自我無明的期待、放下貪求功德的意圖、放下度化他人的執著,實無一眾生可度,眾生都須自性自度。

 

有緣人還反省自己,看到其他師兄姐修行得力,而起了嫉妒心。自憐命運多違,經歷種種挫折,才遇到精舍得以努力修行。但值得讚許的是,有緣人也藉由這個機緣,看到自己的忌妒心、攀比心,覺察自身人際相處上的缺失。其實有緣人不必如此哀嘆,反而要感謝佛菩薩的因緣安排。上天要磨練一個人,就會讓他遭遇挫折、打擊,觀察他能否經歷風霜洗禮,持續維持善心、善行。

 

在遭遇違逆惡緣的同時,是在消除業障;在遭逢困境低谷的時候,也是在磨練心志、累積智慧。有緣人必定是累積了相當的善因緣,才有大福報能遇到精舍,跟著精舍持續修行度眾。繼續努力厚積薄發,消除魔性、提升心性,自然會有大善因緣,道心堅固、道行增進。

 

此外,本文提出一個很好的警醒,當嫉妒心起,修行者需要坦誠面對、努力轉化消除。如何消除嫉妒心呢?以下引用一則《阿含經》的網路白話故事,帝釋問佛陀:「眾生為何會有慳貪以及瞋嫉心呢?又要怎麼作才能滅除貪嫉心呢?」佛陀就說:「之所以會有慳貪和瞋嫉,是因為愛著以及憎恨的緣故而生起的,有了愛憎就必定會有貪嫉;當沒有了愛憎心的時候,那麼貪嫉就消失了。」佛陀接著又說:「之所以會有愛憎,是因為有欲念心的緣故;當欲念心除滅了,愛憎也就跟著消失了。」

 

佛陀又說:「欲愛是由覺觀了知而來的,當有覺觀了知的時候,就有了欲愛;而當覺觀滅掉的時候呢,欲愛也就消失了。」天帝思惟了一會兒之後,就說:「確實是這樣啊!世尊!但是眾生的覺觀了知又是怎麼生起來的呢?覺觀的根源在哪裡?要怎樣才能滅除呢?」

 

佛陀就開示說:「帝釋啊!覺觀憶念是因為無明我見,不明了五蘊的虛妄不實、無我而生起的。眾生因為無明,就會生起覺觀憶念,以為能取的覺觀憶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塵境界是實有的;當無明去除而不再錯誤地認取能取、所取是真實法的話,覺觀憶念就會消失了。」(引用結束

 

「覺觀憶念」都是虛妄不實的,也就是分享文中有緣人所說的那個巨大的我。如何消除這個巨大的我?就是回到《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五蘊的覺受是隨業所變、因緣和合,外境六塵的變化也是隨業所變、因緣和合。當我們明瞭這些都是無常的、可變的、虛幻的,哪有什麼需要執著?哪有什麼值得貪愛、憎恨、慳貪和瞋嫉的呢?一切都只不過是虛幻的識浪,看清了所有的滔天巨浪都由心起,放下萬緣,則無明風息,心海的識浪漸漸止息。當我們一次又一次鍛鍊、看清自己的無明習氣,就能漸漸消除那個累劫修偏的我執,漸漸活出清淨心。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每日應安排靜坐和唸誦《金剛經》為定課,兩者要相輔相成,長期下來對穩定情緒,或改善說話語氣都有幫助。」、「修行在個人,自己的個性要自己好好修,自己的心念要自己好好善護,未來世才會圓滿。」消除嫉妒心,要時時反省自覺,善護念,心性便能漸漸提升,修行功夫也會越來越得力。轉識成智,普度眾生,利樂有情。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消除嫉妒心

消除嫉妒心

消除嫉妒心

消除嫉妒心

 

bflc1906 2024-06-17 10:06:55

男人強,女扶墻,房事過後下不了床:http://www.tadaris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