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21:29:18淡雅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就對了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撰寫感應文與高僧大德文鈔讀後心得,是一次又一次反省自己的機會,也是檢視自己修行有沒有突破的最佳時機。修到什麼程度,就能寫出什麼文章,有進步,就會有靈感,藉由寫的過程,邊寫邊反省自己哪裡還有不足、哪裡還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我很珍惜每一次寫心得的機會,大家都一樣,俗世塵勞繁多,時間非常寶貴,修行功課也不少,在有限的時間裡要擠出空檔唸經銷業銷習氣,可能已經喘不過氣來了,若再加上寫心得這項功課,可能讓不少師兄師姐備感壓力。我與大家一樣,都要為了人世間的生活忙碌,所以文章得找空檔的時間寫,今天寫不完就存檔,明天繼續思考繼續寫,寫個好幾天,拼拼湊湊總是能寫完。大德:「世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一切都在變,如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們不能期待自己能安排一大段時間來思考撰寫心得或感應文,一來事情很多、功課也很多,二來常會有突發狀況或臨時有事要處理,所以,有靈感就寫、有時間就寫,唯有真正去做,才有完成的機會。

 

    修行是一段累積的過程,心越清淨收穫越多,一個字、兩個字,都是我們精進的珍貴結晶,當您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完成一篇文章時,無關乎文筆,在於真心,腳踏實地的修行,內化出誠懇的文字,不管樸實或華麗,都是一步一腳印的驗證,都是智慧的累積。真正精進修行、慈悲渡眾的人,一抹笑容都能感化眾生,所以不需擔心自己文筆不好,只要精進勤奮、破除無明煩惱、謙卑慈愛、凡事利他,就算只有幾個文字,也能渡化千萬眾生。

 

    文章的題材俯拾皆是,做事情時多思考,為什麼這件事情是我來做而不是別人做?如何做才能皆大歡喜、才會圓滿?遇到困難時要想,為什麼是我遇到這樣的困難?這個困難讓我學到什麼?在歷練時多個心眼去體會,就可以抓到很多心得分享的靈感,就拿小時候媽媽要我做家事的例子來說,我是長女,常常要做比較多的家事,因為不懂「吃虧就是占便宜」的道理,也沒有智慧,所以總是跟弟妹計較。相信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會這樣計較,為什麼我做的多弟妹做的少?看起來好像是日常瑣事,但修行就是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來修,那是一個境,幫助我們改過遷善的境,如果能從中去思考,日常瑣事也能沉澱出智慧。凡事缺心眼,不與人計較;修行多心眼,時時刻刻修正自己、反省沉澱、心得就會出來了。

 

    一篇心得,可能要花好多天的時間去想去寫,乍看之下好像很浪費時間,這些時間可以唸好多經、持好多咒,可是不花時間想、不思考,不會知道自己到底學到哪裡,就像靜坐一樣,「靜坐不一定會成佛,但成佛一定要靜坐。」,因為靜坐可以沉澱自己,練習定心。如果一部《金剛經》15分鐘可以唸完,靜坐45分鐘可以念3部,靜坐又沒辦法馬上看到效果,為何不去念這3部《金剛經》還能更快把魔性銷完?我一開始也是這樣的心態,但是,不靜坐,心不定,一樣心浮氣躁,遇事就生氣起無明煩惱,就算誦經千萬遍也是枉然,「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縱然唸了千萬遍經累積千萬分的功德,也一樣被自己的ㄧ把無明火給燒光了,得不償失,所以靜坐很重要。

 

    心得分享也是一樣,雖然一篇文章,從思考到完稿要花好幾天的時間,但這些時間不會白費,因為在琢磨的過程中,還會不斷的反省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哪裡還需要改進、修正,在思考的過程中,心會漸漸安定、漸漸平靜,一顆心定了,萬事萬物都能看出道理來;一顆心靜了,一草一木都能告訴您佛法的智慧,佛法無處不在,但如果沒有定、沒有靜,如何能思、慮、得呢?

 

    以上是末學在寫心得時的ㄧ些想法,懇請各位師兄師姐不吝賜教,感恩。

 

(分享結束)

 

    想獲得成就,首先您得先去做,阿伯常說:「萬事起頭難,再做就不難;若是都不做,成功很困難。」成功不是光用想的就能獲得,修行也是如此,如果唸經只是為了衝數量,拼命誦經趕經,沒有依照經典來修正自己的心,就算誦一輩子的經心性也無法提升,所謂「口唸心不轉,誦經千遍也枉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寫感應文或是心得分享也是如此,精舍部落格的感應文,都是請示者將親身的經歷撰寫成文章分享的,會花時間撰寫一篇文章來分享,無非就是體會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歡喜,也希望幫助更多人遇到問題時有管道可以解決,渡眾有很多方法,寫感應文也是其中之一,一篇感應文或心得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無窮力量,只要因緣俱足,就算只是文章裡頭的ㄧ句話,也可能拯救一個絕望失意的人或是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因此,用心寫出來的文章影響力真是不容小覷呀!

 

    文中師姐提到:「修行就是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來修,那是一個境,幫助我們改過遷善的境,如果能從中去思考,日常瑣事也能沉澱出智慧。」人生中的煩惱就是修行上的種種考驗,生起煩惱心時就要想,為何會起這個煩惱?為何這樣的事情是我遇到?我所承受的困難挫折是為了告訴我什麼?而我又從中學到什麼?每一次突破困境,就是一次的淬煉、就是一次智慧的累積、就是一分靈感、就是一個文章題材,層層疊疊,最後,您的智慧圓滿了,不再起煩惱,寫出來的分享文章也能讓眾生得渡,皆大歡喜。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佛是兩足尊,福慧俱足,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福慧雙修。

 

    佛性本自俱足,每一位眾生都擁有圓滿的智慧,只是輪迴太久,累積太多塵垢使智慧蒙塵暗淡。《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心生萬法」,「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自性所現。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人人皆俱佛性,學佛修行,就是找回我們原本就有的自性,每一個苦難都是化了妝的祝福,每一個煩惱都是偽裝成挫折的智慧,學佛就是學轉念,當您學會轉念、放下執著、破除一切相的限制,智慧方能通達無礙。

 

    快提起筆來寫一篇吧!

阿伯的話-精誠區105年-106年_170905_0043.jpg阿伯的話-精誠區105年-106年_170905_0044.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