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30 14:34:26Emma
放手
這二天將手中進行的工作暫告一段落,在極度不想工作的狀態下,我為了尋找蘇荷美術教室的相關學習評價資料,又開始留戀在網路迷陣中,打混著上班時光。然後~在繁如星子的眾多部落格中發現,好多媽媽超級用心的培育著自己的小孩。相較之下,我對彤彤的用心程度真是給它有待加強說……
不過,雖然話說如此,我還是有理由要為自己的失職行為辯護一下。其實,我對彤彤採行的半放任政策,一半是為了她,另一半是為了我。我咧~我的人生學習,很多是因為和彤彤在一起才被開啟的……
從來,我不認為父母對小孩的養育是比山高比水深的了不起恩情(這麼白目說法,會不會遭來一陣撻伐啊~@@...)。
當子女的人,心念並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那是天經地義的知恩惜福,那是不容泯滅的天地之義。但是,當父母的人,卻不該懷著施予恩情的心態去面對並教養自己的小孩。因為,「生」是自己的選擇,「養育」本來就是選擇之後該盡的基本責任義務(就如同「不生不養」也可以是一種自由的人生選擇),所以盡心盡力的付出,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你情我願,而不該當成是養兒防老的投資報酬行為。
可是,在這些年的的體驗和觀察中,我卻發覺現代父母極容易在傾力為孩子付出所有之後,就認為孩子是他辛苦栽培的心血,常常不自覺的想擁有這份「所有權」,而讓孩子在日後陷入矛盾掙扎,進而影響未來的人生路。
就拿我這學期在系辦公室經手的二件分別案例來說好了~A女(碩一)退學、B男(碩二)休學後不復學。二件案例的共同點是:主人都是從小表現優異、乖巧聽話的好學生,而且他們都有一位精明幹練,善於規劃未來的媽媽。
A女在大四那年,就曾好幾次到系辦來聊起她的徬徨。那時,她正在實習毫無興趣的教育學程,也順應潮流的報考研究所,最大願望卻是馬上和男朋友結婚當家庭主婦。大學畢業之後,她留在系上繼續念研究所,但在學期結束後史無前例的以學業不及格被勒令退學。然後,她離家出走躲起來了,媽媽發狂似的到校急著找人。等我們間接又間接的聯絡到她之後,才慢慢拼湊出事情的原貌~她是建設公司家族的天之嬌女,從小優渥環境讓她有擁順利美好,但順利美好的推手是媽媽的精心安排,而這些安排卻都不是她想作的事。於是,她壓抑著自我從小一路聽話到大,當快接近父母迎收成果時,她終於受不了壓力決心逃開……
B男是溫如爾雅的氣質優型男,慣常的笑容與合宜的應對是他的好學生招牌。但是,他卻在提交論文的那學期選擇休學放棄學業。一年後,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系辦,叨唸著他就快退伍了卻不想繼續學業,希望系上能說服勸說他完成臨門一腳的論文,拿到那張就業時就會很有用的文憑證書。在我們將近一小時的對話中,媽媽細訴著她對孩子從小的辛苦栽培與期望,辛酸著母兼父職的困難與委屈,驕傲著孩子小時後的乖巧與傑出優秀,疑惑著孩子現在的無爭與軟弱性格,反對著孩子交往中的柔順女友,氣憤著孩子不順應安排。最後結論: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唉!
以上是近期案例,但是多年來總會遇到類似的學生問題。每次,最後我總都覺得出問題的不是學生,而是那些觀念錯誤的學生家長。
這些出問題的家長,在對待孩子採從小呵護備至的教養習慣,忘記了尊重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而慣性的以一種權力者的姿態發號施令,高舉「為你好」的聖戰旗幟,進行對孩子的成長權利的掠奪。
同時,我也深覺「權力」是一種誘人上當的陷阱。父母權是一般人最容易擁有並行使的力量,而這就是乖巧聽話的小孩子容易得人疼愛的原因。叛逆和拗執,是孩子挑戰權力的武器。有些父母會在挑戰中覺醒修正,有些父母會在挑戰中加強威力抗衡。而這場權力爭奪戰的結果,就是孩子人格養護的成形,也是親子家庭關係緊密或疏離的源頭。
我也相信,每位父母進行的都是「為孩子好」的決定。但在這些類似案例的提醒中,我們能夠每次都察覺自己又墮入權力陷阱,需要趕快把和孩子本身相關的決定選擇權交還給孩子嗎?
書寫至此,我又想起了昨晚和彤彤的對話情景。
我對寫完作業收拾著書包的彤彤說:「睡前,抽點時間作幾回評量吧。」於是,彤彤不情願的拿出書本,低聲啜泣的端坐桌前書寫著。
這樣的場景惱怒了我。於是,我又用堅定的強硬口氣說:「寫評量是為了幫你自己複習功課。若你有把握不寫評量也可以達到複習功課的效果,那就把評量收起來,寫不寫都OK的。」
彤彤放下筆,卻不敢率性起身收拾不想寫的補充課業,啜泣依然。
當下我不明白,我都已經將決定權交給她了,為什麼還要哭?最後,耐心的安撫後,彤彤才整理說出內心恐懼。原因是:(1)我講話口氣太兇了,像在罵她。(2)她不想寫評量,但也沒把握不寫評量可以在學校測驗時達成標準成果。(3)她想要不聽話(寫評量),但又怕我生氣。
最後,我再次告訴彤彤:「記住,不需要做出討好我的決定。你的決定也許會讓我生氣,也許會讓我快樂,但那又怎樣?你才是你自己決定的主人,我的生氣或快樂會很快就結束,但是任何決定對你的影響卻可能是長遠一輩子。所以,你要為自己負責,而不需要我為我的情緒反應負責。」
即使,是我和彤彤這麼相知相惜的最佳母女檔,我們之間依然還是會隱藏著不信任的問題。「尊重」和「相信」這件知易行難的課題,再次被演繹考驗。
彤彤,她有點不相信我會完全信任她的決定;我,也有點不相信彤彤可以為自己做出最佳決定。這種拔河似的試探,在我們培養出足夠的信任感之前,應該還會再有好幾次爭戰上演。但是,大人們能將孩子捧在手心上多久呢?當孩子的成長重量超過自己所能承擔時,應該就是放手讓他自己走的時候吧。
記得有人說過:只要孩子能記得回家的路,在快樂傷心時都願意回家接受擁抱,就放手讓他獨自遠遠的走。
對父母而言~放手,需要勇氣。
對孩子來說~享受探索的自由,需要智慧學習。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當子女的人,心念並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那是天經地義的知恩惜福,那是不容泯滅的天地之義。但是,當父母的人,卻不該懷著施予恩情的心態去面對並教養自己的小孩。因為,「生」是自己的選擇,「養育」本來就是選擇之後該盡的基本責任義務(就如同「不生不養」也可以是一種自由的人生選擇),所以盡心盡力的付出,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你情我願,而不該當成是養兒防老的投資報酬行為。
可是,在這些年的的體驗和觀察中,我卻發覺現代父母極容易在傾力為孩子付出所有之後,就認為孩子是他辛苦栽培的心血,常常不自覺的想擁有這份「所有權」,而讓孩子在日後陷入矛盾掙扎,進而影響未來的人生路。
就拿我這學期在系辦公室經手的二件分別案例來說好了~A女(碩一)退學、B男(碩二)休學後不復學。二件案例的共同點是:主人都是從小表現優異、乖巧聽話的好學生,而且他們都有一位精明幹練,善於規劃未來的媽媽。
A女在大四那年,就曾好幾次到系辦來聊起她的徬徨。那時,她正在實習毫無興趣的教育學程,也順應潮流的報考研究所,最大願望卻是馬上和男朋友結婚當家庭主婦。大學畢業之後,她留在系上繼續念研究所,但在學期結束後史無前例的以學業不及格被勒令退學。然後,她離家出走躲起來了,媽媽發狂似的到校急著找人。等我們間接又間接的聯絡到她之後,才慢慢拼湊出事情的原貌~她是建設公司家族的天之嬌女,從小優渥環境讓她有擁順利美好,但順利美好的推手是媽媽的精心安排,而這些安排卻都不是她想作的事。於是,她壓抑著自我從小一路聽話到大,當快接近父母迎收成果時,她終於受不了壓力決心逃開……
B男是溫如爾雅的氣質優型男,慣常的笑容與合宜的應對是他的好學生招牌。但是,他卻在提交論文的那學期選擇休學放棄學業。一年後,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系辦,叨唸著他就快退伍了卻不想繼續學業,希望系上能說服勸說他完成臨門一腳的論文,拿到那張就業時就會很有用的文憑證書。在我們將近一小時的對話中,媽媽細訴著她對孩子從小的辛苦栽培與期望,辛酸著母兼父職的困難與委屈,驕傲著孩子小時後的乖巧與傑出優秀,疑惑著孩子現在的無爭與軟弱性格,反對著孩子交往中的柔順女友,氣憤著孩子不順應安排。最後結論: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唉!
以上是近期案例,但是多年來總會遇到類似的學生問題。每次,最後我總都覺得出問題的不是學生,而是那些觀念錯誤的學生家長。
這些出問題的家長,在對待孩子採從小呵護備至的教養習慣,忘記了尊重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而慣性的以一種權力者的姿態發號施令,高舉「為你好」的聖戰旗幟,進行對孩子的成長權利的掠奪。
同時,我也深覺「權力」是一種誘人上當的陷阱。父母權是一般人最容易擁有並行使的力量,而這就是乖巧聽話的小孩子容易得人疼愛的原因。叛逆和拗執,是孩子挑戰權力的武器。有些父母會在挑戰中覺醒修正,有些父母會在挑戰中加強威力抗衡。而這場權力爭奪戰的結果,就是孩子人格養護的成形,也是親子家庭關係緊密或疏離的源頭。
我也相信,每位父母進行的都是「為孩子好」的決定。但在這些類似案例的提醒中,我們能夠每次都察覺自己又墮入權力陷阱,需要趕快把和孩子本身相關的決定選擇權交還給孩子嗎?
書寫至此,我又想起了昨晚和彤彤的對話情景。
我對寫完作業收拾著書包的彤彤說:「睡前,抽點時間作幾回評量吧。」於是,彤彤不情願的拿出書本,低聲啜泣的端坐桌前書寫著。
這樣的場景惱怒了我。於是,我又用堅定的強硬口氣說:「寫評量是為了幫你自己複習功課。若你有把握不寫評量也可以達到複習功課的效果,那就把評量收起來,寫不寫都OK的。」
彤彤放下筆,卻不敢率性起身收拾不想寫的補充課業,啜泣依然。
當下我不明白,我都已經將決定權交給她了,為什麼還要哭?最後,耐心的安撫後,彤彤才整理說出內心恐懼。原因是:(1)我講話口氣太兇了,像在罵她。(2)她不想寫評量,但也沒把握不寫評量可以在學校測驗時達成標準成果。(3)她想要不聽話(寫評量),但又怕我生氣。
最後,我再次告訴彤彤:「記住,不需要做出討好我的決定。你的決定也許會讓我生氣,也許會讓我快樂,但那又怎樣?你才是你自己決定的主人,我的生氣或快樂會很快就結束,但是任何決定對你的影響卻可能是長遠一輩子。所以,你要為自己負責,而不需要我為我的情緒反應負責。」
即使,是我和彤彤這麼相知相惜的最佳母女檔,我們之間依然還是會隱藏著不信任的問題。「尊重」和「相信」這件知易行難的課題,再次被演繹考驗。
彤彤,她有點不相信我會完全信任她的決定;我,也有點不相信彤彤可以為自己做出最佳決定。這種拔河似的試探,在我們培養出足夠的信任感之前,應該還會再有好幾次爭戰上演。但是,大人們能將孩子捧在手心上多久呢?當孩子的成長重量超過自己所能承擔時,應該就是放手讓他自己走的時候吧。
記得有人說過:只要孩子能記得回家的路,在快樂傷心時都願意回家接受擁抱,就放手讓他獨自遠遠的走。
對父母而言~放手,需要勇氣。
對孩子來說~享受探索的自由,需要智慧學習。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阿珠
2008-06-01 22:37:34
他在演講中提出一個理論,這也是我們一般人常作錯的部分。就是~在孩子需求的天平上,二端分別是有形部分和無形部分。有形大於無形,變成\般的不平衡:有形和無形都太多,也是一種V的不平衡,都是抹煞孩子的方式。最好的是,無形部分我們可以盡量提供(愛,讚美,瞭解,關懷.....),但有形部分應該給他挫折(增加勞動,降低物質需求....)。
總而言之,等我拿到COPY版,再寄給你參考看吧。
補充: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演講部分資料,可參考~~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20&topic=60&show=150 2008-06-09 12:23:42
親愛的版主
我想不僅孩子需要不斷的學習, 身為父母的也是一樣,學習作一位稱職的父母。或許很多父母都會說我是愛你啊!我這麼做全是為你啊!但是究竟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或許很多父母沒有去深思過,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去選擇之前,父母需要做把關的角色,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母的生活態度,就是所謂的身教 ,孩子會去模仿父母的言語和習慣,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做了什麼行為,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總總的價值觀,等到孩子大了需要父母的,我想是作為孩子愛的資源,愛不能過了頭,雖然父母的愛是源源不絕 ,但不過分溺愛或是缺少,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適度的給他人生的建議,努力放手讓她去飛,也是父母的一項功課。有時候我們不能給孩子模擬的想像的空間,偏偏父母很希望藉此考驗孩子的答案是不是和自己所期待的一樣 ,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我覺得對於小小孩要清楚的說明白你的要求,如果孩子有問題也需要明白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才能為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跟他一起成長。總之身為父母,在家的家庭教育,是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可說影響深遠,不得不重視!我們都要加油! 阿珠
版主回應
最近看了大陸周弘的書(賞識你的孩子),上週五又看了他的演講DVD,很欣賞他一語道破的問題父母癥結。他說~中國父母都太愛孩子了,但也都太不會愛孩子了。他在演講中提出一個理論,這也是我們一般人常作錯的部分。就是~在孩子需求的天平上,二端分別是有形部分和無形部分。有形大於無形,變成\般的不平衡:有形和無形都太多,也是一種V的不平衡,都是抹煞孩子的方式。最好的是,無形部分我們可以盡量提供(愛,讚美,瞭解,關懷.....),但有形部分應該給他挫折(增加勞動,降低物質需求....)。
總而言之,等我拿到COPY版,再寄給你參考看吧。
補充: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演講部分資料,可參考~~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20&topic=60&show=150 2008-06-09 12:23:42
台長,我可以冒昧引用您的文章嗎??
我覺得您的觀念很好
謝謝
還有
也謝謝指教!
^_^ 2008-09-29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