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乳草(小飛揚草)
紅乳草(小飛揚草)
英文名稱: Red Caustic Reeper, Thymeleaved Spurge
學 名: Chamaesyce thymifolia (L.) Millsp.
Euphorbia thymifolia (L.) Millsp.
科 名: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地錦草屬(Chamaesyce)
別 名: 千根草、細葉飛揚草、紅乳草、乳草、乳仔草、紅乳仔草、細本乳仔草、紅骨細本乳仔草、扁竹、小本乳汁草、結尾仔草、小飛揚草、過路蜈蚣草、萹蓄草、萹草、還魂草、烏仔目草、紅尾仔草、萹蓄。
原產地: 世界各地熱帶地區
分布: 台灣平地及澎湖,田邊、路旁或農田或山坡地濕潤處都很常見。
用 途:
1.常見的雜草。
2.藥用:紅乳草全草搗可以消腫毐、治疥癬,煎水服用可驅蛔蟲,葉更是一種興奮劑及緩瀉劑。使用的時候將全草曬乾,煮水當茶飲用,味道稍有一點酸苦,有人把它當作是夏季的清涼飲料。性味:全草:微酸、澀、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治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外用治濕疹,過敏性皮炎,帶狀泡疹、皮膚搔癢、乳癰。
莖: 莖匍匐平臥地面,紅色,體被細毛。
葉: 葉卵狀橢圓形,對生,基部歪形,葉端圓鈍形,細鋸齒緣。
花: 花腋生或頂生,聚繖花序,排列成頭狀,花密而小,為紅紫色苞片所包圍,雌雄同株異花。
果實: 蒴果上具粗毛,有三稜。種子光滑或有皺紋。
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草具毛,有白色乳汁,葉對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花腋生或頂生,聚繖花序,排列成頭狀,花密而小,為紅紫色苞片所包圍,雌雄同株異花。蒴果上具粗毛,有三稜。種子光滑或有皺紋。
文字資料來源: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小飛楊草/小飛揚草.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