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11:29:25許老爹

受證委員的意義與責任--2007.10.28 金義楨爺爺講於廣東地區培訓圓緣(整理/許老爹)



各位師兄師姊

 

今天早上我剛剛到這個共修所的上面來看到門口有一副對聯它的橫批寫了歡喜自在耕福田」,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

 

憑良心講在台灣看到上人帶動的愛灑人間」,跟慈濟直接的關係我連接不起來可是經過這一趟我從上海蘇州到昆山再到廣州深圳今天來到東莞看到這個橫批使我能了解上人為什麼要提倡愛灑人間」。

 



「愛灑人間」沒有這樣推動,今天我就沒有機會看到剛才的場面。不管是東莞,或是整個地球,「愛灑人間」的種子,已經發芽、開花,並且靠「歡喜自在」的力量結了果。

 

「歡喜」要從哪裏來?「自在」又從哪裏來?旁邊有副對聯,這對聯我在上海也有看到。對聯的內容就是上人教導我們的「福」、「慧」。「福」是從歡喜中做出來的;「慧」是從善解中得到的自在。

 

上人剛開始做慈濟的時候,沒有很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很繁瑣的經論;後來慢慢聽到了有《無量義經》。我學佛有一段時間了,這部經典的內容是什麼我不曉得;為什麼要提到《無量義經》?對慈濟有什麼影響?這個疑問在我心中存在了很久。後來,我慢慢地在《無量義經》看到了一個重點--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剛剛我看到了廣東地區薪火相傳的儀式,讓我開了眼界。薪火傳給每一位經過「靜」心思考,願意盡本分在發揮功能的人;盡本分不爭功,就是做到了「寂」。

 

在慈濟的每一個團體,要做到上人希望的透明、沒有爭執的「清」,講得很容易,事實上會有很多的困難、挫折與無奈,大家要經得起考驗。「澄」是一塊透明的水晶,它經得起任何的打擊與壓力。

 

要承擔慈濟的責任,就要立「志」,這是個大心願,不是只憑一時之間的感覺;要有上人一樣的眼光,看得遠,看得深。

 

民國七十八年,我第一次到靜思精舍尋根,第二天,上人親自帶我們到慈濟醫院,在五樓的杜院長辦公室,上人跟我們談到未來的規劃,哪個地方有護專、有醫學院、大學;當時聽上人這樣講,我們真的只能洗耳恭聽。遠程的計劃講完了,就講院長室旁邊的地下有一個工程,他說這是「紀念堂」,也就是以後的靜思堂,當時還沒蓋到地面上。

 

我們很奇怪,慈濟醫院的規模不比靜思堂大;那時候的慈濟會員不到兩萬人,我心想,蓋那麼大的靜思堂,將來能夠發揮功能嗎?這話當然不敢開口。現在回頭看看四十年前,如果沒有一個深遠的眼光,等到現在再來蓋,功能就差了很遠。

 

每一次有機會回花蓮,我都會到靜思堂看看,想一想為什麼在民國七十八年,在沒有充裕經費下,他會規劃一個這麼大的未來慈濟志業體?後來看到《無量義經》的「志玄」,深深體會上人的眼光、智慧,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

 

「虛漠」,我們在台灣,誰也沒有想到,慈濟以後會遍及整個地球;我們也會煩惱,這麼大的志業,錢要從哪裏來?這不能光靠計劃與希望,一定要有實質的力量。上人不是找很多有錢的人,他是希望積沙成塔,由很多的人來共同完成這個志業。上人靠著他對慈濟人的信心,把他的規劃一樣一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上人要把他的構想傳承給我們,我們會想,我們不是上人,我們做得到嗎?要許多人「守之不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守多久?要守「億百千劫」,無量無邊的時間。

 

最近看到《無量義經》音樂手語劇,一開頭說「宇宙無涯,生死剎那,新新生滅,無須驚訝」。慈濟的根本理念「尊重生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關鍵是「生滅」。宇宙是個無量空間,上人的觀念不是只講地球上的人、物,是包括很多的生命。

 

人的生命跟宇宙是一樣的,「宇宙無涯,生死剎那」,並不是講一個人本身的生滅,它是講每一分每一秒的情況都不同,我們能夠發現的只是一小部份。所以,我們現在了解的《無量義經》,跟尊重生命連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懂得慈濟的哲理、深度與廣度是無窮無盡。

 

上人拿慈濟理念,把許多複雜的佛法歸到那麼簡單,大家慢慢會了解,我們參加慈濟,不是為今天,也不是為明天,是為無量無邊的時間。今天我會拿這個哲理跟慈濟連在一起,是看到各位承傳薪火,我們應該了解的慈濟還很深廣,這些深廣,是上人把釋迦牟尼佛的思想發揮出來的。

 

我從廣州過來的時候,王師兄和陳師兄跟我聊到慈濟的一些問題,我跟他們講,上人早期講「感恩」;後來又講「多用心」。為什麼早期講感恩,因為慈濟志業慢慢在開展,所以看到呈現的上人會講感恩;等到慈濟已經有了基礎,上人把慈濟真正的問題拿出來,就開始講多用心。當時我就跟兩位師兄講,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的心量無涯;我們用這一生的生命來完成慈濟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用無涯的心來代代相傳,才可以完成慈濟的理想。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慈濟人?上人希望慈濟人不是出家當專業的法師,也不是希望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他希望的跟一般不同,他希望佛法要能夠存在人間,把佛法融入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佛法就是人應該在合理生活中產生的方法。

 

民國七十三年要蓋醫院的時候,預算是八億,當時的基金只有三千萬,要完成他的理想相差太遠,不容易,可是上人有這個擔當。醫院完成後,增加了上人的信心;也因為慈濟醫院的完成,影響到了整個台灣醫療體系一些的變革。

 

上人這一段路並不輕鬆,可是上人很穩重,他沒有叫過一次苦。九二一大地震中損壞的學校有一百多所,其中八十多所急著要重建,政府希望民間協助,上人一口就答應了。

 

上人答應之後,有些慈濟人懷疑我們的力量夠嗎?上人說夠!因為有你們在我身邊,我有信心完成這個人家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各位將要受證的慈濟新菩薩,我們要承傳的,不是穿藍天白雲,是要承傳上人的心、上人的理念、承擔與願景,不久之後你們將會正式受證;受證就代表真正承擔了「甘願做、歡喜受」的傳統。

 

最近我的感覺,受證的人很多,培訓的人也很多;可是退休的人也很多,閉關的人也很多。所以雖然經常可以看到新面孔,可是老的慢慢在消失。我希望廣東地區受證的人,就是真正體會上人的心,分擔上人的志業。我所以要這樣講,是我的一點苦心,請問各位受證以後,是準備閉關還是退休?當然,各位一定是慈濟的新力量。

 

我很希望在坐的師兄師姊,要把上人四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承傳過來,這才是我們受證的意義;也是我坐在這裏給各位看的一點目的。

 

 

我不管各位聽不聽懂我的話(眾答:懂),我希望,在台灣的一個老人跑到東莞來,在你們受證的前夕講了一段希望的話,各位看到我這個樣子,放在心上;做慈濟的時候,碰到困難,碰到挫折,假如說,這點印象對各位有一點幫助的話,我心滿意足,老人這次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