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2 11:19:49大頭阿呆如

(久違的好書推介)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

漫漫暑假 每週到書局尋寶 終於看到久違的好書
已經等不及高師大的預約 直接買回來看啦 又是一本一口氣啃完的好書
跟大家分享^^

☆(p.29)上天是公平的,天賦高的人,少年得志;毅力強的人,大器晚成。人生是看終點,所以早發跡晚發跡沒有差別。天賦不能強求,但毅力可以訓練,有毅力的人的成就往往比聰明人還大,因為「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想留下點什麼」的信念,盡力使自己不朽。

★(p.33)真正的學習是不拘任何形式的,課本的知識永遠可以自己學,但是課本之外的東西卻是可遇而不可求,多見識不同的文化是打開孩子視野最好的方法。

☆(p.35)畢業以後,沒人在意你在校的成績如何,但你真正學到的東西卻是使你一輩子受用不盡。

★(p.38)如果孩子需要在同儕團體中完成他的社會化,我們就要給他機會與別人玩。書本帶給他知識,遊戲教他拿捏人際關係的分寸。讀書和遊戲是人格和智力成長的兩大推手,缺一不可。所以在廿輸給孩子聽之餘,也要常讓他跟別人一起玩。在發展的理論上,遊戲比讀書更重要,因為情緒的窗口關得早,人品也比知識重要。在現在的社會,最後決勝負的是領袖魅力,而領袖力必須在團體才培養得出來。

☆(p.55)《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的12樣禮物:
1.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台灣:用牙籤挑出別人的短處)
2.橡皮筋:能伸能縮,保持彈性
3.OK繃:對生命中的挫折要視為常態
4.鉛筆:寫下你的理想及願望,年終時把寫的拿出來看自己做到多少,有檢討才有進步
5.橡皮擦:寫錯了擦掉再寫,犯錯沒關係,知錯能改就好
6.口香糖:不能填飽肚子,但在嚼時很愉快,無論什麼事都能在做中找到樂趣
7.棉花球:帶給你溫暖
8.巧克力:在你沮喪時安慰你,提升你的情緒
9.面紙:擦乾你和別人的眼淚
10.一條金線:友情就像一條金線,把同學的心綁在一起
11.一枚銅板:你是有價值的,不要妄自菲薄。
12.救生圈型的糖果:任何時候有困難都可以來找老師

★(p.57)我們究竟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孩子,還是用挑剔的眼光每天挑他的毛病。請不要再用「為他好」為藉口,「激將法」對自信心尚未建立的孩子來說是殘忍的行徑。鼓勵他,他會用笑容來回報你,他會努力不使你失望,你就達到教育他的目的了。

☆(p.64)嬰兒為何不能給予太多的刺激,否則反而有害,是因為嬰兒還沒有自主移動的能力,如果給予太多刺激就像把一個人綁在椅子上,強迫接受環境噪音一般,會痛苦不堪的。在這種情形下嬰兒通常會身體扭動,把頭轉開,哭叫抗議。因此,在孩子的教養上,適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

★(p.87)習慣是紀律的前身:
我和你形影不離 我是你最寶貴的資產,也是最沈重的負擔
我會把你推向成功或讓你毀滅 我隨時聽命於你 你所做的事一半不如交給我做
因為我可以做得更快、更正確、更有效率
我很容易指揮,只要對我態度堅決即可 那些偉大的人是我使他們偉大
那些失敗的人,也是我使他們失敗
我不是機器,但是我有機器的精準與人的智慧
你可以因我而受益,也會因我而受害 只要告訴我,你要我怎麼做
教育我、訓練我、引導我、獎勵我 我會自動自發的做
我是你忠誠的僕人,隨時聽命於你 我是誰呢?
我的名字叫習慣....

☆(p.96)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不必著急。反而是我們一定要她和別人一樣,而她又做不到時,她會覺得自己笨,為什麼別人能做她不能做。天下最可悲的事莫過於才小學一年級就覺得自己不如人、人生是灰暗的。

我們以前的觀念是勤能補拙,沒有花時間找出孩子為什麼錯的原因,就出很多的練習題,讓孩子一直做。孩子是一直做,但是一直錯,到最後挫折多了,對自己沒有信心,也對學習沒有興趣了。孔子在三千年前說「因材施教」,每個人不一樣,不可用同樣的教學模子去套,更不可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因為他們程度不同。我們要看的是孩子有沒有盡力,而不是他最後的分數。
☆(p.97)學校只是提供孩子學習的地方,就像機場只是登機的地方,它負責提供安全的飛航,就像學校負責提供孩子好的師資、合理的課程、優良的學習環境。機場不能強迫客人登機,學校也無法強迫學生學習。一切都要心甘情願做,效果才會好,硬是打打罵罵的強迫乘客登機了,旅途也不會愉快;但是老師父母可以描繪終點的景色,使孩子嚮往,她會自動朝那個方向飛去。

我們如果能從欣賞的觀點來看孩子的學習,包容他的不同,他不會以跟別人不同為恥,我們的觀念越新,就像飛機越新穎、設備越好,孩子的旅途會越平穩、越愉快。一路上,他會努力看窗外的奇山異水,欣賞到很多人間美景,使他不虛此行;如果我們用目前的方式,那麼他可能一登機就睡覺,一路睡到終點,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p.111)《恐懼之邦》的作者麥克‧克萊頓說:恐懼是最卑劣的斂財方式。「不要輸在跑點上」就是句恐懼的話,恐嚇父母如果不送孩子去補習,就會輸給別人。童年是人格成長、品德塑造最重要的時候,許多父母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把孩子的童年犧牲掉了,真是可惡又可悲。

教養孩子沒有撇步,也沒有捷徑,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所以不要管別人怎麼補,安心的把孩子留在身邊,學習課本以外的人生知識。每個孩子都不同,天下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手冊,只要孩子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想趕快開始他的一天,你就做對了。
人生是很公平的,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

★(p.122)史密斯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p.137)大人的態度常會影響孩子的觀點,當大人看得很重時,孩子便認為這是唯一的路,一旦考壞,便惴惴不安,寢食無心,甚至在還沒有考之前便先放棄了。父母親的一再叮嚀、一再交代,其實就是無形的壓力,怕辜負父母期望的得失心,真是比千斤擔還重,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怎麼承受得起,難怪現在的學生常享用死求解脫了。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不需要在意起跑時的那幾秒。可嘆很多父母對自己沒信心,看到別人的孩子怎樣補習就急忙回家依樣畫葫蘆,不管這對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適。

☆(p.155)孩子是上天給父母的福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必須先變成那樣的人,而且必須表裡如一才能贏得孩子的尊敬。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物質上的享受不是那麼重要,所以父母不必拼命加班以求給孩子更好的物質享受,但心靈上的滿足感卻是不可缺的,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才有安全感,才會有自信。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孩子成長,監督他、保護它、引導他走上正途,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父母同時還必須給孩子一種基本的謀生工具,那就是閱讀。閱讀像是敲門磚,可以打開人類知識之門。當一個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又有閱讀的習慣時,他就有了面對未來世界必備的條件,世界雖大,他已可以任意遨翔,他的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說安全感與閱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餘的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父母不必太在意應該怎樣帶孩子,盡信書不如無書,只要孩子每天迫不及待要睜開眼睛去迎接新的一天,你就知道你做對了。對孩子的教養來說,品德第一,有好的品德,以後可以去學習新的知識;有好的知識沒有好的品德,沒有任何人敢用他。但丁說:「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父母親只要抓住品德重點,順其自然,就會有個活潑快樂的孩子了。

☆(p.159)人生不是只有分數,出社會以後,在學校的成績一點都不重要,何必現在斤斤計較,為了將來不重要的東西賠掉孩子現在的自尊與自信?分數更不能代表孩子的總值,評量一個孩子的方式很多,分數固然是最公平的,卻是離事實最遠的,因為很多人格的特質或價值觀是分數測不出來的。

★(p.174)德國哲學家史沛曼說:「教養不是一個理性目的的過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叫『教養』的東西,它是在父母做了很多其他事之後,附帶產生的一個作用。」父母做對的事情,教養就自然出現。她說人的記憶是偏向記住不好的事情,許多人二十年後還會記得父母當時的辱罵言語,所以盡量不要用打罵的方式,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一定也會尊重父母。

☆(p.175)下次,當你的孩子犯錯時,請先按奈住你的怒氣,蹲下來,從孩子的眼光來看事情,你會發現,他原來是要取悅你,想拍你的馬屁,但是年紀還小,做不好,馬屁拍到馬腿上了。瞭解他的動機之後,怒氣會消一半,因為當你從欣賞的眼光來看孩子時,你會看到他的長處,你換個方式說他,他會接受,並且把你誇獎的長處一直努力去精進,以博得更多的稱讚。

★(p.180)有人說我們是悲觀的民族,什麼事都先看負面,父母總是喜歡罵孩子,不肯稱讚孩子。中國人也不能坦然接受別人的稱讚,總是要謙虛一番,挑出毛病來,有時還怕別人不信,加油添醋,生怕孩子壞得不夠。其實這都是對孩子自尊心的打擊。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對自己的看法都來自大人,我們對他的評價會影響他對自己的看法,既然你說我壞,我就壞給你看。外國人常能坦然接受別人的讚美,他們會微笑說謝謝,而我們幾乎都不能,總要找出些缺點來撫慰別人,生怕別人嫉妒陷害。在教育上,我們知道,要改正孩子的短處,最有效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所有的孩子都可望大人的稱讚,當你稱讚他時,他會更加努力做你稱讚的事,使你繼續稱讚他。久而久之,這個行為便成為他的長處,最後成為他出社會後謀生的能力。

請多讚美孩子,只要他今天有比昨天進步,雖然尚未達到你心中的標準也請你先稱讚他。你會發現孩子會更努力的取悅你,最後他的長處會表現出來。
★(p.184)古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早起來給孩子一個笑臉,他會有快樂的一天;一早就罵人,罵的和被罵的人心情都不好。老師如果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學生,就不會一直看到學生的缺點,用挑剔的眼光,雞蛋裡都可以挑出骨頭。人都有不安全感,尤其還未長大、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別人的讚美更是重要。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給孩子一個笑臉吧!

對於早上不起床的孩子,建議父母讓他遲到一次被罰後,他就明瞭早上起床上學是他的責任,不是父母的。

☆(p.197)培養同理心有兩種方式:一是閱讀,透過書中人物的感受而體會到他的痛苦;另一個是體驗,從實做中感受。目前因為智育掛帥,升學壓力的關係,孩子既沒有時間親身體驗,更沒有時間看小說,因此現在孩子比較沒有同理心,不會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也就感受不到父母的辛勞了。

★(p.225)伊蓮娜‧羅斯福說:「就長期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讀了什麼,而是你內心的改變,因閱讀而產生的想法和感覺是讀書的目的。」

☆(p.240)閱讀不像說話,一個孩子是不會自己學會閱讀的。在小學二年級以前,孩子是know to read,三年級以後是read to learn,用閱讀來打開知識之門。這扇門打開後,他的天地是人類五千年來文化的精華,在裡面遨遊的樂趣是無可比擬的。

「閱讀」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因為這個能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遠受用。

★(p.242)十八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抱在腿上開始親子共讀了。

閱讀是一件愉快的事,不要把它變成功課或作業。閱讀不一定要寫讀書報告才知道他有沒有讀進去,我們可以讓孩子畫張畫表達他看完的感覺,或是試著改變書的結局,自己創造一個結尾,讓他比較自己的結尾和原著的哪個好,這樣更可以增加他們讀的深度。

上一篇:好書推介(續)

下一篇:親子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