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2 14:00:39臨風妍笑

《梅花操─為小提琴和鋼琴》(2001年作品)

此曲是為追悼業師 許常惠先生而作。作曲者於2001年農曆春節過後回到巴黎便開始構思、寫作,至同年十月初始修正定稿。《梅花操》是台灣南管樂曲的代表作品,常惠師生前經常拿這首曲子來說明他早年的重要作品《葬花吟》和南管音樂的關係,雖然,《葬花吟》其實是受到佛教音樂《五會念佛》較多的影響。作曲者在這首曲子裡除了保留《梅花操》逐漸加快的時間結構,並以它各個段落詩意盎然的標題,另加上古琴曲《梅花三弄》裡的兩個小標題:《溪山月夜》和《風蕩梅花》,構成一個由七首小曲子連接而成的樂曲,來嘗試用簡約、多樣的音樂形式,描繪常惠師一生的音樂志業和風流蘊藉。這七個小曲依次是:

1. 溪山月夜:南管風格,俳句般的簡短序曲。呈示全曲的主幹音:A。
2. 釀雪爭春:在德布西與梅湘風格的鋼琴和聲伴隨下,小提琴呈示出全音階的《梅花操》主題,並略作發展。主幹音仍為A。
3. 臨風妍笑:以升F音為主幹。鋼琴和小提琴輪流奏出台灣原住民素樸的弓琴聲響和風中傳來福佬民謠《六月田水》﹝或《一隻鳥兒哮啾啾》﹞的熟悉音調。後者在樂曲結尾處柔和地緩緩唱出,讓我們彷彿看到常惠師醉後可掬的笑容。
4. 點水流香:鋼琴主奏。以全音階、半音階、自然音階和梅湘調式﹝有限移位調式的第二調式﹞的縱向疊置與橫向並置來表現梅花的紛飛飄落和水上漂浮。主幹音為C。
5. 風蕩梅花:基本上為小提琴獨奏,主幹音回到A。樂曲開始自《梅花操》主題的發展,小提琴在極高音區以泛音和顫音表現寒梅的飄蕩。作曲者並從常惠師的長笛曲《盲》裡的《盲者的呼喊》截取了一個小片段來呼應《梅花操》主題,並以結尾的半音旋轉音型作為隨後兩曲的生發細胞。
6. 聯珠破萼:小提琴和鋼琴都儘可能發揮細微的敲擊式音響來表現標題的詩意形象。主幹音在降E。結尾由小提琴的反覆撥奏A音,導入終曲。
7. 萬花競放:以樂器技巧與和聲音響的炫麗多彩來表現五色斑爛的繁花競放,並繼續發展第五曲《風蕩梅花》結尾處的半音旋轉音型。主幹音回到A,並輔以B的泛音列來豐富全曲的音響素材,結束全曲。

此次「台灣現代音樂論壇」因演出時間的考慮,僅挑選前五首曲子演出。全曲遂於第五曲《風蕩梅花》結束時戛然而止,而另有一番懸宕未休,耐人尋味的曲趣!

***
時間︰2006年10月7日 (六) 下午2:00
地點︰十方樂集音樂劇場 台北市民族西路187巷4號
演出︰小提琴/洪上筑、鋼琴/謝欣容
論壇來賓︰連憲升、楊建章、陳瓊瑜
(悄悄話) 2011-12-07 22:33:29
...... 2011-12-07 16:02:20

這麼好的午後冬陽
想與你攜手散步

Edith 2007-02-03 23:13:45

在"點水流香"一段
可以感覺到"風"
那是從落花的姿態顯出來的
像文學中以實寫虛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