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3 23:55:08LITTC

*春田花花的"混飯吃"哲學*

先不管我為什麼在紐約看了這部港片,也不管我怎麼會突然想到要來寫這篇評論,"春田花花同學會"確實給我比想像中更大的衝擊.

故事是發生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群劫匪挾持了整棟辦公樓的人質.問這些劫匪幹麻要在大過年的跑來搶劫?故事沒有說明,只是在一連串搞笑的叫送茶餐廳外賣的動作之後,我們聽到其中一名人質堅持不吃茶餐廳,說了一句:"大家都是混口飯吃..."

香港,一個被定位為功利市儈的城市.
她曾經,也一直,並且被期待永遠這樣地繁華下去.我們只能稱呼香港為一個城市,但她的形象是獨立而鮮明的.生活於其中的華人有部分仍舊緬懷著過去英租界的自由與光榮,更大部分根本不在乎是誰在"統治"他們,他們或許也明白,香港人既不是英國人,也不是大陸人,只是香港人,只是想好好呆在香港過好日子的香港人.
1997年的回歸帶來的不只是學習普通話的熱潮,更是傳統中國人混飯吃哲學與差不多精神的復返,不過他們是不能夠明目張膽的說出來的,這是曾經受過英式教育的香港人殘存的驕傲,他們可以誇張化.擬動物化.無理化這個潛藏在血脈中的想望,然後創建了"春田花花".

"春田花花幼兒園創校已經差不多五十年了,快要五十年,未夠五十年",究竟幾年其實不重要,因為所有的香港人都唸過這個學校,每個香港人都是同學,每天他們都在開同學會.
"春田花花"代表的是香港人的精神,為了某個可笑的專業領域,從小到大努力打拼著,終極目標也不過就是混口飯吃.

滑稽就出現在所有人認真而充滿熱情的眼神,雖然掩蓋在古板呆蠢的黑粗框眼鏡下,仍舊閃耀著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光芒.這個精神不是屬於英國的,不是屬於中國的,是屬於香港的,是屬於融合過嚴謹的英國式思想,和散漫的中國式幻想的香港人的.

當船長領著一班隨機的旅客遇難在荒島上,這麼荒繆的情節,觀眾笑看之餘,有兩點值得我們去深思.
一是香港哪來這樣一個荒島?荒島事件其實代表的是香港整體命運的遇難和擱淺.在全球化的迷思下,一個香港的消失是不會被重視的,香港人若是不自救,怎麼等國際也不會伸出援手.
二是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船長還是秉持著專業精神.他的自我犧牲雖然最後落了個枉費,畢竟也擁有過一時的眾人歌頌.外帶著烤焦的屁股肉回家的路上,餵食小貓的陌生美女翩然一笑,原來那專業精神也就這麼點剩餘價值了.

"春田花花"裏的眾生相總是在進食.吃得飽過好日子就是香港人最在乎的事.
無論是幾千人也能容納的豪華大酒樓,幾百個便當也能送的茶餐廳;無論是素滷味還是掛了滿屋的燒臘,都是代表著"吃飽喝足"而已.

每天出門回家都搞不清楚狀況的業務部經理,腦子壞掉和羊屎豆的壓力問題,香港人的要求這樣低微,挣來的與付出的卻完全不能平衡.
無怪乎有人要去打劫了,有人要去兼差了,有人要不停地換工作了.

在一年終結的時刻,所有的香港人被困囚在不同的地點,新的一年就要來了,唉..也不過就是另一個掙扎的輪迴.
就來開個"春田花花"同學會吧!反正只要天天有東西吃就行~能吃火鍋當然很好,茶餐廳勉勉強強填飽肚子也行~

終究只是"混飯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