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0-18 18:51:00賀達雅

論猜疑與存疑----讀後

懷疑有兩種:一種讓自己更狹隘,一種讓自己更開放。前者叫「猜疑」,後者叫「存疑」。在<第五把鑰匙>中,太太一開始的懷疑是「猜疑」。

猜疑之所以會使人狹隘,是因為它預設立場,然後想找到所有的證據來證明這個立場。因此,猜疑的人就開始鑽牛角尖,然後就愈陷愈深出不來了。除非他發現他找不到證據來證明他的預設立場,除非他發現所有事情和他原先設想的完全相反。他才有可機會跳出猜疑的死胡同。

哲學思考的開始也是懷疑,但不是「猜疑」,而是「存疑」。存疑是不預設立場,現象學家胡賽爾稱之為(暫時)「放入括號」或 「存而不論」;笛卡兒則稱之為「方法論的懷疑」。

不預設立場是可能的事嗎?當然,人是有限的,完全的不預設立場也許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將預設降到最小的程度。如何將預設降到最小的程度?透過與他人對話(蘇格拉底)加上在思想上不斷與自己對話(思辨: 黑格爾),還要佐之以經驗的實證。

「閉門造車」並非不好的事,因為任何車車輛的完成都要經過這個閉門造車的階段;之所以會不好,是因為它無法「出而合轍」(合乎一定的軌跡)。只有能出而合轍的車,才是理想的車。造車如此,做人亦然。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思想中去假設一套理論、去預設一套立場,然後用它來檢驗所有的事物。但這套思想最重要還是要能「出而合轍」,也就是說,它必須經得起理性和事實的檢驗。
火焰冰點 2008-01-06 21:46:01

黑格爾所謂「壞的無限」,用來詮釋有限的存有,這是辯證法
中什麼原理,什麼理由?請問您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