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 08:10:56Mr.Phantom

The dark history in market of stocks (3) ~

ps: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from the blog of Ruby0202, but totally it could be a splendid share to all.
回到鎖單的故事,把凱聚事件說完
就在小傅發現投信外資不守信用的同時,外界於是開始傳聞,投信賣凱聚,外資也賣凱聚,賣壓如排山倒海般殺出來,凱聚落得崩盤的下場。此役之後賠掉十餘億元的小傅,於是成為替罪羔羊,還弄得官司纏身。至於林x愷,富貴未減一毫,89年3月還在寶x投信新任董事長徐x冠力挺之下,在董監事改選中,搶下一席董事職位。繼續魚肉股市,充當法人白手套。
股市基金經理人官大 也曾因志信鎖單事件糾紛,不得不轉換跑道到寶x投信充當「鐵x真基金」操盤人。後來志信事件經媒體揭露曝光,加上官老兄太愛跟市場人士打交道的陋習始終不改,原本被寶x投信捧為活招牌的他,最後反被寶x從盛華挖來的基金經理人鄭國村所取代,職位也跟著泡湯。還好我們的官兄,也還真能委曲求全,目前投靠在朱成志的萬寶投顧裡,打著以前是super基金經理人的旗幟,在投資人面前占起卦、卜起命、扮起活神仙來。雖然落魄,但看在能賺錢的份上,一代名基金操盤手倒還能自得其樂。
市場人稱「阿不拉」的立法委員游淮銀,原本是寶x投信的最大股東,創立時期取名萬國,後來更名寶x。
84年,游淮銀因「結合其所屬,萬國投信旗下的鑽石基金經理人康耀,進場為尚鋒股票護盤,並由尚鋒給游淮銀個人回扣四千萬元,在取得回扣後,再放空尚鋒股票套利」之事件,被台北地檢署,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背信罪嫌起訴,檢方以游某身為立法院財委會立委,竟將所屬投資基金當作私人謀利工具,罔顧政府經濟秩序、投資大眾權益為由具體求刑三年八個月。同涉此案的基金經理人康耀、秘書楊寬仁兩人,檢察官分別求刑一年八個月、一年。當然,投資大眾的損失,只能各安天命,算你倒楣!!
從萬國到更名後的寶x,寶x投信讓人的印象始終脫離不了「太市場派」,導致市場形象一直不佳。89年11月1日,寶x投信經股東會通過更名為瑞銀投信,原股東厚生集團、太電、太設等讓出股權後,由瑞士銀行(UBS)取得85%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另外,英資馬丁可利則持有15%的股權。總經理一職仍由林x愷先生擔任。
法人扣法人的燒肉串
脫離大股東是市場派背景的陰影,再次更名的瑞銀投信,或將給人帶來改革後的清新形象,但管理階層若不能潔身自愛,遠離市場紙醉金迷的誘惑,仍舊是換湯不換藥。 88年,若不是台鳳事件暴露出,連股票操作績效不錯的南山人壽,也加入寶泰、統一、友邦及寶來等國內投信法人鎖單退價差,大買台鳳持股A錢行列的話,想要讓世人認清市場同流合污、齷齪的一面似乎還要大費口舌。
85年,萬寶投顧出現一位紅遍半邊天的謝x德分析師,當時就是與南山人壽內部勾結,每次買賣股票都搶在南山人壽之前預先上下車,有了這層關係,就開始大享又收會費又與法人陳倉暗渡的齊人之福,天天日進斗金,天天跟法人坐地分贓。
92年2月27日,久津突然在晚間召開董事會,做出提前召開股東會的決議,此舉讓市場錯愕。可轉債融券戶對這種作法相當不以為然,認為公司提前召開股東會,根本是在刻意軋投資人的空,相當惡劣;「尤其還選在228放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決議並發布訊息,讓投資人措手不及。
史上最大違約交割 又見法人
久津刻意藉由提前召開股東會,來軋融券投資人的空,結果因資金周轉失靈,在3月6日引爆逾20億元鉅額違約交割案。據了解,參與久津軋空戰役的投信有金鼎投信、統一投信及倍利投信等,統一投信及倍利投信因鎖單退價差的期限已過,剛好躲過這場風暴,沒被颱風尾掃到。金鼎投信「新兵憨憨不怕槍」,看老鳥統一投信及倍利投信幫人鎖單退價差很好賺,心想不參與太對不起自己,沒想到卻讓自己跳進萬丈深坑,抱著1679張久津股票欲哭無淚。

自爆發久津巨額違約交割事件之後,證期會為肅清國內嚴重的炒作股票的歪風,目前正對投信基金持股明細操作情況積極展開調查,但鎖單退價差之風並沒有因此受到遏止。尤其在政府四大基金開放國內投信代操之後,反而更有利法人以代操基金或是投信基金,交叉掩護來進行鎖單勾結。

通常投信鎖單退價差所買進的持股,都是公司派或市場主力將股價先行拉升一段後,再私底下給基金經理人一些好處,讓他們用投信的資金把公司派或市場主力手中的持股買走,這樣不但可以免除公司派或市場主力日後出貨的困擾,甚至還可以製造法人看好的假象,吸引市場投資人更多的買盤介入。

誰在股價雲端哭泣?
89年3月,精業的主力榮安邱開出高達15%的價差利誘,讓元大的法人好生歡喜,認定要昧著良心賺大錢,就靠這次「撩落去」,隨即帶領著代操客戶、中實戶及散戶等在高檔320元附近大舉搶進精業持股。結果榮安邱得以順利出貨,帶著大把鈔票去過著他美好的人生,留下一群錯愕受害者,在山頂上幻想著暖暖的冬陽會不會從西方升起?這真印證了「一將成名萬骨枯」的戰場至理名言,也顯示出法人作奸犯科陰險的一面。

「認養」是投信炒作股票所興起的名稱,像是某主力炒作某股票。投信認養股票就像主力炒作股票一樣,有辦法就跟公司結合就大家一起撈,若公司真的沒辦法給好處,那就只好找金主配合,利用職務之便,讓金主事先上下車,事後再跟金主拆帳。

92年5月,在力晶、彩晶、茂德等股身上,正上演出一部,基金經理人與金主搭配完美無缺的撈錢戲碼,不知是否讓你意會出,股市原本就是一場勾結的遊戲。通常投信跟公司派結合炒股票時,會有兩階段的合作關係,第一階段是由投信先行轉進公司派一些持股,除了剛要掛牌的新上市櫃股票之外,第一階段轉進來的股票,公司派會以投信買進之成交價的7%-10%的價差,私下退給投信操盤手作為買進操盤的酬勞。
第二階段是當股價拉上去時,投信操盤手能幫公司出幾張股票,雙方事先會定出一個底價或拆帳比率是多少,事後公司拿走它該拿的部分,其餘歸投信操盤人所有。
主力做股票存在出貨出不掉的風險,投信操盤人則沒有這個顧慮,因為投信的資金是大眾的錢,不管股票炒不炒得上去,反正都會有好處拿。這幾年來投信認養的風氣為什麼會這麼盛行?很多買進持股的標的或價位已偏離投信擇股的範圍,為什麼投信還是會大膽的持續買進?這是因為很多基金經理人抱持著,買得越多,拿的好處就越多的心態,更何況股票操作失利,又不是賠自己的錢,事後若真的手中持股不幸套牢出不掉,大不了被炒魷魚,回家吃自己。
不要說我炒作,我只是在認養
為什麼大家會存有這麼灑脫的想法,這還不是因為,只要隨隨便便逮到一個Case,基金經理人從中所獲得好處,就足夠讓他一輩子吃喝玩樂不用愁。投信認養就等於投信在炒作,股票漲升三步曲的養、套、殺,一樣會出現在認養股票的身上。任何股票通常是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不會因為它是法人在炒作就不會跌,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通常都只是法人為了方便出貨,所編造出來的美麗神話。

礙於投信無法做空及無法像外資一樣可以在現貨期貨兩個市場交叉操作,所以在操作上只能偏向死多頭,多半是大力鼓吹多頭主義,這也是為什麼投信拉起股票來,在三大法人中最為兇悍的主因,因為在投信的操作上,只能有買進跟賣出兩個動作,為了實現獲利,非得營造出市場一片欣欣向榮、技術線形呈現多頭排列走勢的氣氛不可,不然他要把手中的持股賣給誰?
所以說,我們時常會在媒體看到這樣的消息,當投信開始認養某檔個股時,你們會在媒體看到這支股票的好消息一籮筐,好像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任何你們想不到的好,都能適時由媒體及分析師口中掰出來。等到該股被棄養出貨完畢,又會看到同一批人,對該股提出「膨風」的相關報導,早上像是唱詩班的小天使,晚上搖身一變就成了閻王判官,對這一群人而言,他們可以為了贏,做起壞事來依舊心如止水,秉持著散戶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信念,週而復始繼續充當法人的搭擋。

但當一切事過境遷時,誰又會在意散戶口袋裡的錢不知不覺的消失。股票市場沒有正義、沒有對錯,只有輸贏。要踏進股市這個門檻,就必須認清股市運作的生態,不然以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切記!「萬般拉抬只為出」,這是股市不變的定率,股市本來就存在真與假,當眾多人說它是真的,假的也會變真,當眾多人棄它而去,真的也會變假的,這是股票上漲與下跌所憑藉的一股信念,也是股價常會出現上漲無壓力、下跌無支撐的最大主因。
散戶常勝部隊即將成軍
我們常說,趨勢的力量是由市場供需自然運作形成,大至政府、中至法人、小至散戶,都沒有辦法干預它的行進方向,基於這一點,我就敢很大聲的告訴你們:「散戶在股市的立足點,不一定比法人吃虧」!至於在這場金錢遊戲裡,賺錢與否,在於你是扮演搭轎的人,還是幫人抬轎的轎夫。不想當轎夫的話,我沒有要求你們一定要懂得技術分析及基本分析,但一定要看得出「趨勢」的方向,用你們真誠的心去感應它,只要你們能跟著它常相伴隨,你們就有搭轎的命!

學會掌握趨勢並不難,難的是你們不敢正視它的存在,因為你們害怕面對,先前所學的股市操作技巧,變成無用論的殘酷事實。當你們越不想去親近它,它就會離你們越遠,你們想跟股市贏家結緣的機會,也就會越來越渺茫。在本書股市操作技巧單元裡,我會帶領你們去體會,「趨勢」對股市所帶來的影響力!
十二、外資:外資為什麼追高殺低
外資:所謂的外資,簡單說就是國外法人或外國人投資在國內的資金。
由於外資向來以長期投資並持有大型績優股著稱,再加上外資投入的金額相當龐大,研究團隊實力堅強,在台灣股市數次發揮其呼風喚雨、喊水凍結的影響力,因此外資進出國內股市的動作,已成為國內其他法人及散戶追隨的焦點。目前外資分為下列3種:
(一)外國專業投資機構:
依類別不同又分為基金管理機構、證券商、銀行、保險公司、其他投資機構(包括有政府投資機構、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單位信託及投資信託)等五大類別。
(二)境內、外華僑及外國人:
指不分是否在台境內或境外,只要具有華僑資格或外國身份的法人或自然人,都屬於此項,其若想投資台灣股市,須向台灣的證期會申請匯入資金並得到許可。
(三)海外基金:
指國內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在國外發行募集的信託基金。

以上3種國外資金中,又以國外專業證券機構QFII進出股市的資金最多,影響力也最大。通常我們在研究外資法人的動向都以QFII買賣較具有參考的指標意義,但近年來,很多上市公司或主力,利用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戶頭,墊款買進某單一個股的跡象充斥於盤面,這是我們在做研究判斷所必須加以區分的陷阱。


外資為什麼追高殺低?
外資是僅次於政府的最大主力,它們的資金非常雄厚,屬於大兵團的做戰方式,不管是進攻或撤退,在操作上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佈局,靈活性不如投信及自營商。
由於外資資金非常龐大,在選股策略上,僅能著重股本在30億元以上的中大型股,或許你們對此一看法有所質疑,因為大家還是時常會看到外資買進小股本的股票。關於這一點我要在這裡舉例說明一下:

外資買進小股本的股票,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是私下與公司派發行Warrant。民國92年6月10日,外資大買洪氏英股票1500張、價錢在18.8元附近,6月11日,在18.7元又加碼1250張。當市場看到外資連續二天大買洪氏英股票,通常都會有跟進作多的欲望,原本持有洪氏英股票的人,看到有法人介入,不僅不會想賣,甚至還會產生加碼的衝動。
照理來說,外在環境是有利於洪氏英股價呈現上漲走勢。為什麼?洪氏英的多頭漲升氣氛已被營造出來,大主力外資,卻從6月12日起到6月25日止,開始反向一路賣出洪氏英股票,張數分別為233、334、217、123、78及182張,賣的價位在17-18.7元區間。 外資大舉介入洪氏英股票後,第三天就陸續認賠殺出,且認賠的動作不做一次,採取每天連續性的賣出,分明就是刻意要嚇投資人,引爆賣壓出來,這種做法實在不像是出自法人的習性。
其實民國92年6月10日及6月11日,外資大買洪氏英股票,是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幫洪氏英公司派承做Warrant 4000張所進場買進的避險部位。由於外資在承做Warrant時,所有買進賣出的避險動作,全由一套經過精算師精算後,在何種價位增減持股,對承銷商最有利的電腦程式控制,這套程式的判斷依據是,「股票漲時追買、跌時減碼」。這就是為什麼外資買賣洪氏英這檔股票時,一直出現追高殺低動作的最大主因,讓不了解內幕的人,還以為外資的操盤手法真遜。
民國86年,外資剛開始大舉進入台灣的時候,曾大力推廣上市公司承做Warrant,畢竟操作衍生性商品對外資機構而言,是輕而易舉且相當熟練的金融工具,一群自認為是強龍的外資機構,在野村證券高階主管Eddie的統籌帶領下,以為憑藉著一套電腦程式,就想強壓地頭蛇,初期大家都還搞不清楚Warrant的玩法,原來就是跟老外對賭,很多上市公司的老闆及主力都把它當做是墊款買股票的工具,不知Warrant的遊戲玩法是:「股票漲時,老外才追買股票,若處於下跌走勢,不僅不買,還會反手追殺原本手中建立的基本倉位」,當時很多嘗試玩新玩意的本土派股市作手,幾乎都被乾洗而吃了悶虧。
「豐銀吳」打垮紅毛番
前立法委員人稱「豐銀吳」的吳光訓,當年在股票市場上,還算是小有名氣的主力作手,雖然豐銀吳的外表讓人看起來草根性相當濃厚,但在台灣股市裡,他是第一個讓外資在Warrant操作上慘遭滑鐵盧的人,當時豐銀吳結合了尖美公司派、市場主力上都林、世界陳及影視大亨許安進等力量,讓這一群老外嚇得以後不再找市場派介入的上市公司承做Warrant業務。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技術指標絕對不是萬能的,它常常會被人為炒作或趨勢的力量所吞噬」。民國92年6月10日外資替洪氏英公司承做Warrant 4000張,聰明的人從(附表一)的買進賣出的資料來研判,應該不難看出誰又要被修理的很慘,誰家的電腦程式又要被丟棄。

表(一)洪氏英三大法人進出明細表
◎表(一)說明:
1.外資在92年6月10日及11日開始進場,建立發行Warrant 4000張的避險倉位,價位在18.8元附近。
2.92年6月12日,外資看洪氏英股價不漲,陸陸續續做出賣出動作,價位從18.7-17元不等。
3.當股價不跌反漲時,外資從92年6月27日的20.6元開始一路追高補回持股。之後我們又看到外資在洪氏英股價上漲過程中,再度出現追高殺低的動作。可見這一次外資依據程式作單又慘遭高手修理,出現兩面挨耳光的窘境。

外資買進小股本的股票,第二種可能性是承作外資墊款。由於政府近年來對外資來台投資股市的束縛逐漸鬆綁,加上外資近八年來,多次在台股一片悲觀的歷史低點,率先投信、自營商、公司派、市場主力、大戶及散戶等進場佈局拉抬,發揮其呼風喚雨的影響力。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分別在民國84年8月,指數重挫至4474點,民國88年2月,指數從10256點腰斬到5422點、90年9月,3411的低點是從10393點的高檔向下調整,市場上充滿「談股色變」的死寂氣氛、92年4月,美伊戰爭及SARS的雙重沖擊,指數被拖累來到4044點,當時若不是外資單槍匹馬、身先士卒去衝鋒陷陣的話,大盤的歷史低點可能又要被改寫。

歷經幾次光榮的戰役,在台灣搶錢的外資機構,逐漸奠定在市場上的群眾魅力,以外資進出馬首是瞻的人比比皆是,早已掩蓋先前主力在市場上的光環。
主力整形手術變身為假外資
為了挽回市場上的頹勢,唯有借助外資的名號,以假外資的做法來吸引投資人的認同。很多公司派或市場主力,若實力較為雄厚,就到海外成立一個投資公司,然後再以這個投資公司向證管會申請匯入資金,日後在股市的進出,就會讓人看起來像是外資在買賣一樣。若沒有在海外成立投資機構,也還有一變通的方法,那就是向外資機構墊款買進,雖然要多付帳戶管理費,成本比使用市場丙種資金還要高,但跟外資墊款買進股票,讓人感覺是法人在介入,有利市場投資人對該股票的認同。
以上這兩種作法就是我們在市場上時常會聽到的假外資。像中信金及日月光這兩家公司是最愛玩這套假外資遊戲。

中信金長久以來看到外資大舉介入,但每次金融股竄升為盤面漲升主流時,它反而成為配角,這就是因為買進中信金是以假外資居多,並不是市場法人看好而強勢介入。 外資機構在承做墊款業務時,手法跟傳統的地下丙種金主沒兩樣,偷賣、對做及被坑的事件層出不窮,92年久津事件未爆發之前,外資大買久津,是久津公司派本身跟外資機構墊款買進,投信及自營商則是鎖單退價差共襄盛舉,萬寶週刊則負責統籌媒體宣傳及招兵買馬尋找電視上具知名度的老師搭配喊進,一場多頭陣容相當完美的的軋空大戰,原本市場期望能寫下一場美好的光榮戰史,卻因公司派與金主間的資金調度協議破裂,在3月6日引爆逾20億元鉅額違約交割案。從附表(二)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手中握有公司派墊款買進30000多張久津的外資機構,那一次被拖下水的下場,少說也要賠個5億元。

久津三大法人進出明細說明:
1.外資從92年1月3日開始買進久津價位在16.9元之後陸續在1月22日以後加碼買進價位在17.7元至19.4元。
2.外資從92年2月13日開始,久津股價越漲,張數加碼越多,從20.3元一路加碼到28.9元。且在股價漲升過程中未見賣出,這種情形在外資操盤的手法裡,是不太可能會出現。
3.通常外資會對某檔個股採取只進不出、一路加追高搶進,這一定是承作外資墊款。
4.外資這一次墊款給久津,不僅誤導投資人跟進,連自己本身也深受重傷。真是害人又害己! 外資買進小股本的股票,第三種可能性則是鎖單拿價差。外資的選股依據比投信還要嚴苛,股本不能太小,所以跟市場搭配在股市一起撈錢的機會,就顯得比投信及自營商還要有距離感。畢竟外資資金龐大,縱使股本不夠大,但要配合吃進的張數就要數量夠多,不像投信及自營商,300至500張鎖單退價差的Case,還是配合的不亦樂乎!
民國92年2月,市場數度謠傳皇統(2490)面臨財務危機,整個地下金融圈的金主莫不把皇統列為拒絕往來的標的,在這種風聲鶴唳的危機下,我們竟然發現到公司派臨危不亂的靈活手腕,竟然僅花費15%-20%的價差,就把股本才18.75億的皇統拉高後,從92年2月18日開始,一舉清倉了近25000張的股票,讓法人抱住一顆威力強大的不定時炸彈,此舉真讓市場刮目相看,不禁也為法人如此大膽的吃相,捏下一把冷汗!
從附表(三)資料看出外資連續三天搶進皇統22981張、投信700張、自營商200張,讓我們真正見識到,外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駭人之舉。

皇統三大法人進出明細說明:
1.皇統從91年10月8日最低點9元起漲,低檔未見外資買進,92年2月18外資卻在股價大漲70%時,大舉敲進7600張,價位在14.3元。以皇統股本才18.75億而言,外資此舉實在是有點太離譜。
2.民國92年2月20日外資又加碼買進皇統8700張,價位在16.3元。92年2月21日又持續大買6681張,價位在15.2元。照理說外資一路大買皇統,股價不應該從2月20日的16.3元跌回15.2元。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外資這一次是在掩護公司派出貨跟坑殺不明就理的投資人。
3.外資在三個營業日之內買進皇統22981張,在幫公司出貨完畢後,即從92年2月22日的14.85元,一路反手追殺至3月12日8.35元,總共殺出22843張皇統。在這一趟漂亮的坑殺行動中,有人卻因此私下賺進了6000萬元的暗盤,但不幸的是,一群思想天真、相信法人的可憐投資人,就這樣莫明其妙被當犧牲品,陪葬在股市裡面。真是印證了「一將成名萬骨枯」的至理名言。
外資常常現貨賠小錢、期貨賺大錢
外資正常的操作是採長時間佈署,投資人的觀察方向應是「宜長不宜短」,還有外資常以「買現貨以拉期貨」或「大賣權值股壓低期貨」等手法,賺取事先在期貨市場作多或做放空的利潤。所以外資在大型股的買賣超較具有參考的指標意義,應是用來追蹤外資在期貨現貨兩個市場互相利用的套利手法。
我們時常看到外資連續幾天大賣台積電附表(四)、聯電附表(五),但過兩天又開始大買台積電、聯電,一下空,一下多,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法人在對作,但若能用心去觀察當時期貨與現貨,法人進出的資料,就會了解外資做盤的方式。

台積電三大法人進出明細說明:
1.從民國92年7月2日到92年7月4日,外資分別買進台積電15584張、15326張、11335張,但台積電股價卻游走在60-62元區間。就算7月7日外資賣2024張,7月8日再買32997張,股價最低61元;最高62元,動也不動。
2.7月10日外資賣台積電18856張,股價57.5元;7月11日外資再賣10763張,股價依舊還是57.5元。可見買賣台積電,參考外資進出也並不一定會賺錢。

聯電三大法人進出明細說明:
1.從92年7月9日外資買進聯電9884張,股價27.1元;7月10日外資再買進15410張,股價卻回跌至25.5元,跟進者每個人都呈現套牢。
2.7月11日外資大賣聯電20047張,股價卻比7月10日收盤價,還要多漲0.4元,跟著外資腳步賣出持股者,是不是又要懊惱不已。

由於外資買賣權值股的做盤方式是搭配期貨市場操作,看到外資買了一大堆權值股抱著沒賣,散戶別高興太早,因為當外資要一路從底部買上來的時候,早就在期貨市場佈署多單賺翻了,庫存的現貨縱使沒有好價錢出,也可以用來壓低指數,再從上往下賺一次放空期貨的行情。
由於期貨的槓桿原理比現貨市場還要大很多,外資利用買賣權值股來達到期貨的控盤,是一套對風險規避及利潤增加相當有助益的操作手法,已廣為法人所喜愛。
投信基金經理人會搭配外面金主事先搭轎搶錢的勾當,在外資圈也是常發生的事,或許大家認為這是一件相當不道德的事,但市場上假如沒有這一群人在攪局,整個股市如何能哄抬出投機行情,畢竟股市若只有投資,而沒有投機,就會變成一攤死水,資本市場的運作就會受阻。
不要羨慕法人掛勾賺錢的方法,若真的想不開,只好趕快生個小孩把他栽培為基金經理人,改天賺錢的時候,不要像葉志勇那麼笨就好!
不跟法人掛勾還是有賺錢的機會,三大法人的操盤習性是有脈絡可尋,比你研究技術分析及基本分析還要容易,只要你能精研法人進出手法,想在股市不贏也難!
十三、政府基金:階段性的市場自然供需
政府基金:自政黨輪替以來即背負穩定股市重任的國安基金及退撫基金、郵儲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等四大基金皆簡稱為政府基金。

國安基金、四大基金進場買股票護盤,不但經手的券商會洩密,連操盤人也會大搞內線利益輸送,一旦政府基金進場,便會有一些基金搭順風車,公司派則趁機倒股票,大戶金主玩當沖玩得不亦樂乎。導致進場護盤買進的效果,反而變成愈買股價愈跌,操作績效虧損連連。
民國91年,投入股市逾四千億元的政府基金,根據各基金單位的財測、退撫基金網站及行政院公報網站的統計顯示,1月至6月底,郵儲基金已虧損612.96億元、勞退基金已虧損254.42億元、勞保基金虧損318.42億元;1月至7月底,退撫基金虧損423.64億元;1月至9月底,國安基金已虧損563.72億元,累計共虧損2173.16億元。
政府基金慘賠,為了搪塞民意的攻擊,大家只好做秀推責任,身負護盤大任的四大基金均決定委託代客操作。
根據四大基金擬定的委託計畫,約有近千億元資金委託投信、投顧業者操作。四大基金中,退撫基金最快,在民國91年4月底交付實施。換了位置腦袋又沒有換,四大基金釋出千餘億元民脂民膏委外代操,只不過是增加投信、投顧等為所欲為的談判籌碼。 長久以來,這批被視為不用負責任的代操資金,不是被用來掩飾投信基金出貨,就是配合市場主力、公司鎖單退價差,或淪為出貨承接的買盤,這也是代操四大基金績效,一直慘不忍睹的最大主因。

四大基金開始逐步委外操作,代表它們的歷史性階段任務已經結束,未來對股市的影響已較不具直接的參考價值。國安基金是政府目前浮在檯面上可動用的基金,好不容易才把股市人氣拱起來,國安基金的階段性釋股,不會笨到把股市整個多頭氣勢壓抑下來。所以國安基金的進出,不妨把它當做是,「階段性的市場自然供需」,這樣反而更貼切。

十四、大股東:誰是坑殺投資人的屠夫
大股東:上市、櫃公司的董監事,或握有持股達一定比率的市場人士,統稱為大股東。大股東在股票市場的角色有三種:第一種:是不參與股價炒作拉抬,又可細分為:不僅不參與又不會賣股票跟市場派對作,及表面雖然不參與,但股價只要來到高檔,就會開始對手中持股做出調節,甚至採大量倒貨手法讓市場派一招斃命。
早期力霸集團及華隆集團等旗下股票,不管你是何方神聖,只要你敢進來示威,每一個下場都很慘。

小白兔拉攏猛虎做保鑣
民國86年,市場主力小傅,游說長億集團楊天生出資,共同介入炒作華隆股票,當時小傅深入叢林怕被翁大銘欺負,於是找來一隻大老虎羅福助出面坐鎮,並出資插小股共同坐在一條船上。心想萬事皆備的小傅,歡天喜地逢人吹噓華隆海外釋股案的利多,準備在華隆這檔股票上海撈它一票。事後夢境破裂,小傅不僅在基隆路「王牌酒店」與翁大銘發生衝突,那一次在華隆之役還讓長億集團楊天生大賠7億元,羅福助也平白無故被拖下水,損失一億元,至於翁大銘從始自終不僅毫髮未傷,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天還能享受小傅這個盤子,端出醇酒美女的供養,過著脂粉飄香、夜夜春宵的美好日子。

民國88年8月,前立法委員周荃,為了解決真相電視台資金危機的困境,曾透過她妹妹周菲出面跟翁大銘斡旋,希望翁大銘能出資入股真相,當時翁大銘表明要現金入股有困難,但願意拿出10000張嘉蓄股票,只要能把它從市場賣掉,所得之款項就用來投資真相,如此慷慨之做法讓周荃好生感動,就找來相關人士詢問如何賣股換現金,最後研商完畢後,由周菲出面接洽市場主力及金主共襄盛舉,把嘉蓄的現股全部變為墊款買進,皇天果然不負苦心人,嘉蓄股價從6.5元附近漲到最高來到9.2元,但當大家正為股價上漲而興高采烈之時,卻發現嘉蓄的籌碼綿延不絕的從某些特定號子供應賣出,嚇得主力周鼎及金主紛紛抽腿,後來主力及金主為了自保,還設計不懂股票的周菲,利用家人的戶頭,把他們手中持有的嘉蓄股票買走,最後違約交割套給證券公司。
這個事件發生,表面上跟翁大銘扯不上關係,但為什麼懂股票的他,不自己把股票賣掉再給現金,而要一位不懂股票的人,自己去處理股票變現?再來就是,股票在拉升的過程,為什麼某些特定號子不斷的利用機會在大賣嘉蓄股票,是誰有這麼多的持股?可見「薑是老的辣」!
民國83年,洪福證券暴發違約交割華國飯店股票案,主角翁大銘就此淡出股市,但事隔5年後,卻還能演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戲碼,可見翁大銘的「股市必殺絕技」已練到爐火純青,殺人於無形的至高境界。

股市盛傳力霸集團王又曾於民國66年時,趁翁明昌突然過世,不願將嘉麵經營權,拱手交還給翁明昌長子翁大銘,翁大銘一度想奪回嘉麵經營權,演出一場王又曾與翁大銘家族的奪產恩怨。
未經炒作的股票只是裝飾品
翁大銘在市場給人的印象是驍勇善戰、心狠手辣,王又曾老謀深算、長袖善舞的本事更讓人不寒而慄!市場上能從他們手中討到便宜的實在不多,不想自討沒趣、不願意在股票市場找死的人,早就把他們列為拒絕往來的對象。

大股東在股票市場的角色第二種:是不參與股價炒作,但會跟做手談好條件,委託幫忙出股票。股票雖然稱為流動性現金,但由於上市櫃股票家數越來越多,若沒獲得市場法人、做手等青睞的話,很多股票每天的成交量都在十位數徘徊,這其中不乏超低本益比的個股,低成交量不僅讓個股失去流通的機會,也會阻礙資本市場資金的募集及投資人持有的意願。
不管好股票壞股票,股票沒有經過炒作就會降低它的價值及變現力。通常大股東會為了辦理現金增資或個人資金需求賣股票換現金,但股票若不做量往上拉升吸引買盤,是賣不掉也不會得到市場認同。

早期很多公司派都是市場色彩濃厚,維繫股價及人氣的任務就落在大股東身上。但數位時代來臨,術有專精是物競天擇下的趨勢產物,如何活絡股價就必須有人代勞。不管是法人或主力等做手,在幫公司派操做股票時都會先行約定好條件,若公司的目的僅純粹維繫股價不出股票的話,只要付出委託操盤的打工費用即可。若是要出股票,則會事先定出一個底價,或底價隨所出的張數遞增而提高。打一個比例來說:目前該股股價市價是20元,公司要出脫5000張股票,底價隨所出的張數遞增而提高的談法如下:前2000張底價算18.6元,中間1500張算20元,最後1500張算21元,賣價超過底價所產生的價差所得全歸做手所有,或者前2000張底價一樣算18.6元,但後3000張底價雖然也一樣算18.6元,但結帳時,以賣價減掉底價所獲得之利潤三七拆帳,公司佔三成,做手佔七成,拆帳時會嚴格要求一律以抱現金交付,不得用匯款,以免日後留下炒作證據。
有時候市場熱絡或新上市、櫃掛牌底價偏低,做手也會採取溢價方式訂出底價,幫公司出貨或做蜜月行情。很多投信基金經理人利用溢價認養新上市、櫃股票,讓自己私人賺進上億身價。
操盤手財富會自動上門
溢價認養遊戲玩法如下:
假設股價市價或掛牌價為30元,投信法人採溢價方式跟公司約定一個高於30元以上的底價,如果底價為35元,就是賣出持股的價位不能低於35元,且超過35元以上的價差,才能歸法人操盤手私人所有。
底價隨所出的張數遞增而提高,或者採公司與做手的拆帳方式也一樣會出現在溢價的談判條件中。法人認養越兇悍,基金經理人私人財富累積越快,這也是為什麼法人也要分析師幫忙喊盤,因為他們也不能每一檔都套給基金或代操的四大基金,最好能透過分析師全部套給散戶,這樣他們撈錢的壽命才會長久。

最愛喊進法人認養股票的分析師有信義投顧傅瑞麟兄弟檔、許書豪及梁輝宏等人。
大股東在股票市場的角色第三種:大股東本身就是身兼股票炒手或跟市場做手聯合搭配。
早期有三分之一傳產公司的大股東都身兼自家股票的做手,若不是受到國產車張朝翔、國揚侯西峰、新巨群吳祚欽、廣三曾正仁等引爆地雷波及,這股大股東炒作自家股票的盛事將持續蔓延下來。

精英蔣國明現易名蔣東濬,是大股東炒股票史當中技術最高超的,精英在民國87年底經營權二度易主時,曾經因股價異常飆漲、交易過度集中等原因,被昱成條款處置長達1年多,表明是主管機關,因蔣東濬不願配合證金公司,提供持股給融券戶頭完成標借手續,而刻意要整死蔣東濬。

所幸鴻海精密 郭台銘適時拔刀相助,精英股價才避免67元即反轉做頭重挫的危機,不僅如此,日後還創下161元的高價,讓跟進作多的投資人個個否極泰來、眉開眼笑。
裁判吹哨,精英依舊連連灌籃得分
民國89年,精英電腦在大盤表現不佳、以及傳出大股東財務危機謠言下,股價一路由161元高點跌到40元以下,而民國90年,在市場專家以民國89年每股獲利7.97元、90年首季每股獲利達到6元的亮麗表現下,股價於4月再度大幅飆漲到198元天價。

其間市場不斷傳出大股東結合市場主力及國內法人聯合拉抬,引起證交所新仇舊恨,不斷傳出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共同責任制交割結算基金特別管理委員會有意對精英再度祭出昱成條款意欲嚇阻,而蔣東濬憑藉著過人膽識與智慧,讓精英股價歷經除權4.3元及小幅拉回盤旋至73.5元後,無懼空頭檢舉打壓的環伺,即再度展開另一段飆漲雄風,創下歷史新高價242元,再度殲滅空頭囂張氣焰,為股市多頭平添一起光榮戰績。
「購併大王」國巨陳泰銘應算是新巨群吳祚欽衍生而出的變形龍,吳祚欽靠交叉持股縱橫股市,陳泰銘大玩購併遊戲,讓自己擠入集團領域。民國85-86年,國巨陳泰銘利用股市電子股當道之際,從市場募集百億元現金,當時國巨全年營收才23億元,證管會竟會核准國巨連續兩次辦理現金增資,從市場吸金上百億元,真是股市奇蹟!
或許是閒置現金過多,攪亂國巨日後佈局的源頭,民國87年,在未更改現金增資用途,即私自動用45億元,高於市價二成買下信義計畫區的國巨大樓,準備成立企業總部;接著又投下20億元資金取得德記洋行五成以上股權,陳泰銘未能善用向小股東募集而來之股款,主管機關及會計師未能盡忠職權,善盡監督責任,都是讓陳泰銘患了「大頭病」的幫凶。

變形龍,花錢不必問王法
民國88年陳泰銘又再度投下65億元司買下聲寶三成股權,在本業營收未見提升之下,前前後後已動用130億元投資在非核心事業,嚴重扭曲企業的會計準則,公司資金進入非法使用的灰色地帶,但陳泰銘卻依舊我行我素,在他的王國裡享受無法無天的特權。
民國89年,陳泰銘花了天價180億元,購併飛利浦集團旗下即將被裁滅的賠錢貨被動元件廠,足足比華新科開價80億元,還要高出近1.3倍的價錢,被外界譏笑說「陳泰銘當了冤大頭」。
為什麼國內兩大被動元件廠對飛利浦被動元件廠的價值評估會南轅北轍?民國92年5月華新科以7億5700萬元的代價,入主匯僑工,持股達兩成二,華新科董事長焦佑衡成為匯僑工董事長,在華新科與匯僑工兩家產能合併後,MLCC產能已達到60億顆,進逼國巨每月65億顆。縱使華新科全數購併了匯僑工,代價也不到40億元,但產能已跟國巨相近,可見國巨180億元購併飛元,日後看來真是把小股東的錢當凱子騙。 或許陳泰銘會不服氣的說,匯僑工的生產設備技術層次較低,但兩相比較下,當時若加進飛利浦的技術層次轉移,先前華新科開價80億元,已屬合理價位。不禁讓人懷疑,陳泰銘另外100億元的花費,究竟是買了什麼東東?
正當市場質疑這場跨世紀大手筆交易的真誠度時,一群拿著納稅人錢的公務員,是否盡到監督之責?
主管機關瞎了狗眼!!
民國90年6月11日,譚清連譚老師在中天電視台「2400開扁」節目,首集即針對陳泰銘併購及非核心事業投資所引發財務漏洞開打,甚至還揭發陳泰銘如何擅用公款為自家別墅裝潢,連列為公司財產的畫作、藝術品也全部放在家裡,當做私人收藏品。更離譜的是,老婆及小孩的座車,不是賓特利就是保時捷等最高級轎、跑車,這些開支也由公款來支付,大享「一人當道,雞犬升天」的貴族化生活。

反觀當時國巨股價還在28.3-43.4元區間游走,等到大家看清陳泰銘如何乾坤大挪移,在投資人睡夢中把國巨的二、三百億現金變不見,一覺醒來反而負債多了190億元時,國巨的股價就一路重挫來到6.35元。
譚清連在「2400開扁」節目裡,左打陳泰銘右罵孫道存,雖然事後證明,譚老師所講的事件都是真的,但講真話的下場就是,慘遭兩大商業鉅子,以廣告交換,硬把譚清連從螢光幕上拉下來。
新巨群吳祚欽就是不懂得如何以合法掩飾非法,才會落到坐船跑路的地步。陳泰銘雖然把錢變不見了,但依舊住在陽明山價值2億元的紅瓦別墅,出入坐著名貴的賓特利轎車,假日不是赴陽明山紗帽路的私人俱樂部馬場騎著千萬名駒;就是帶著年輕漂亮妹妹,一同在浪漫氣氛下,品嚐由集團旗下德記洋行進貢的珍藏美酒,大享人間豔福。 有機會,我會繼續揭發幾個其他內幕,零零碎碎統計一下,這些故事包括:
市場主力亞視汪不甘被錩新公司派坑殺,媒體面前自暴內幕,91年7月,祥裕董事長劉志雄,虛構Toshiba欲併購祥裕股權內幕,誆騙市場主力小三入釣、市場金主因此受小三牽累為數不少,另股市名嘴譚清連幫忙公司在30元附近鎖單4000張祥裕股票,損失也相當慘重。皇統公司派操盤不僅一流,甚至每次在出貨緊要關頭之時,都能取得法人相助,真是高竿!中環翁明顯歷經幾次股市重大戰役的洗禮,已深得股市要如何與法人搭配,才能掌握致勝先機的箇中道理,現在操起盤來頗有大將之風。中信金不思改進,一天到晚以假外資就想騙投資人上鉤的把戲已不管用,台積電及聯電已淪為外資在現貨與期貨的槓桿控盤工具,張忠謀及曹興誠這幾年來就落得輕鬆,不用像88年以前,還要給好處拜託法人來買。力捷黃崇仁最愛炒作股票,只要逮到時機,每次都是假借轉機之名,大拉特拉集團旗下股票,投資人跟他的股票心臟要好,跌停到漲停或漲停到跌停,一天振幅14%是常有的事…。
誰是坑殺投資人的屠夫?
股票的股性是人為所賦與的,公司派與市場互動良好才會成為眾星拱月大家爭相追逐的標的,一天到晚跟市場對作或糾紛不斷的公司,要列為拒絕往來戶。這也是為什麼,長久以來,市場對力霸集團、華隆集團及聯華集團等旗下股票,能不碰就儘量不碰的最大主因。因為這些大股東都心理變態,以修理投資人為他們最大的人生樂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研究股性就是研究長期操作此檔股票之作手的習性,它會有一定的脈絡可循,只要你能洞悉,就能掌握致勝的要訣,比用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還更實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