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2 08:52:58Mr.Phantom

The dark history in market of stocks (2) ~

ps: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from the blog of Ruby0202, but totally it could be a splendid share to all.
「古董張」有多壞?
張世傑人稱「古董張」或「張臥龍教授」,是早期的市場主力之一,專門幫一些病入膏肓的公司,完成出貨的任務。當時市場上幾乎有90%的老師都拿他的好處,在報章雜誌、廣播電台及電視上配合「張臥龍教授」,一起達成出貨給散戶的最終目的。 「夜路走多了早晚遇上鬼」,散戶被騙久了也會變精,跟他配合的老師越來越喊不動買盤進來,而喊得動的老師拿了錢又不是很聽話,這位張姓老兄為了一家多妻的生計著想,迫不得己只好親自粉墨登場唱起老生來,於民國90年開始轉型為檯面上解盤的分析師兼作手。
在股票市場上聽到「古董張」的名字或外號,十個投資人裡有九個都不會對他有好印象,甚至還恨之入骨。但在上市櫃公司老闆們的眼中,他絕對是一個好人,且還是救命恩人,因為他都能不負使命,達到把股票分散給散戶套牢的目的。

嚴格說起來,張世傑真的是一個很壞的人,但投資人們有沒有好好想一想,為什麼市場上這麼多人罵他、恨他、詛咒他、甚至揚言要殺了他,但還有這麼多人要跟他的股票?這是因為他的股票漲跌速度一流,比賭梭哈還要刺激,且每次都讓人帶來致富的機會。只要是有本事的人,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獲利以倍數計算的戰果。其實投資人們都打從心裡了解「萬般拉抬皆為出」,只不過明明敵人擺在眼前,且每次只要抓對節奏,要賺錢還是很容易。
人的心理很奇妙,眼看人家的股票天天漲停板,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跟人稱「古董張」的張世傑交手,就是賺不到他的錢?越是賺不到也就越不甘心,不甘心當然就很自然又跳進來。
嫌貨人才是買貨人,投資人罵張世傑乃是以技不如人的情緒發洩居多,畢竟張世傑雖壞,但是他也光明正大地把你們手中的錢贏過來,更何況他本來就告訴你們,他的股票會暴跌暴漲,不像其它的名嘴讓你們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甚至還表現出一付道貌岸然偽君子的樣子。
張世傑在股市的做法,最能真實反映「爾虞我詐」的坑人市場特質。他把股市最殘酷無情的一面,活生生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讓投資人有機會去學習面對危機。股市的勝算在於洞悉市場心理,如果想從某特定人介入的個股勝出,就應該對他的操作習性多下一點功夫。
張世傑算是從民國90年活躍檯面至今的人,操作手法十年如一日,若這一面教材所帶來的實戰機會,都無法讓你們在股市悟出求得勝算的技巧,那麼你們又如何能征服那些作手隱身幕後的個股?
時下分析師大多很怕被冠上跟法人、公司派及主力掛勾的帽子,明明有,就算打死也不承認。通常能跟市場掛勾的,才是有實力的分析師,若本身沒有一點實力,不能具備被利用的價值,市場上根本沒有人會理你。
分析師跟法人、公司派及主力勾結並不是不好,市場本身若沒有這群人在運作,股市就會變成一灘死水。若合作方式是「低檔共襄盛舉大家一起來,以後高檔跑貨各憑本事」,反而對股市的熱絡相當有助益。
單打獨鬥 必將提前陣亡
最糟糕的是,有些分析師的勾結行為純粹只是幫人出貨,這種情形是高檔才叫會員買進,然後再跟主力或公司派拿價差;另外一種則是,分析師先行選定一檔股票,然後利用金主或主力的資金介入,在推薦之前先拉出一點價差,當會員及散戶開始搶進時,就把金主手中股票伺機出脫。
市場上有一金主,光是跟10餘名分析師長期配合這種隔日沖的作法,每年都可進帳3-5億元。由於這種作法會員及投資人買進後,縱使受傷也比較不嚴重,目前連投信基金經理人也陸續加入他們的短線陣容,在股市裡跟著一起坐地分贓。

據了解,跟我們這位隔日沖的大金主配合的分析師,幾乎以非凡頻道一群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的老師為主,操作標的都以成交量平常在3000-5000張左右的中小型上市電子股為主,且一定要有融資券可供作盤時進行當軋的動作。這位隔日沖的大金主旗下的分析師,每個月淨賺的利潤都足以買一部Benz SLK230的跑車,至於跟投信基金經理人的拆帳方式,則以投信總買進金額的2%作為酬勞。

九、媒體記者:小操盤手買得起250萬的禮物
媒體記者:可分為報章雜誌及電子媒體記者。
報紙以財訊快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及中時晚報等較具影響力,雜誌則是萬寶週刊、非凡週刊及先探週刊三足鼎立的天下,非凡及年代壟斷電子財經新聞的版圖,中央社及財訊則盤據精業及轟天雷等看盤系統盤中即時新聞,若以影響力而言,財訊快報主筆室老謝的文章依舊是最具殺傷力及煽動性。

民國84年,若非股市劉德華譚清連掀起電視財經節目的一股風潮,平面媒體幾乎是早期股價炒作時,藉以傳遞訊息的唯一管道。在10年前左右,中霸天楊天生與南霸天王玉雲在股票市場宣戰,當時雙方已進入短兵相接的肉搏階段,長億集團操盤手小傅便情商財訊快報老謝襄助,在老謝妙筆龍飛之下,南霸天王玉雲果然兵敗如山倒,長億集團操盤手小傅在楊天生面前立下汗馬大功一件之後,馬上到金生儀鐘錶行買了一只鑲滿鑽石、價值新台幣250元萬的伯爵錶作為答謝老謝之禮,由於這個禮太過於厚重,老謝不敢就此收下,現在這只手錶變成戴在楊天生手上。
老謝以筆誅敵,在小傅廣為宣傳下,一時之間成為各派人馬爭相拉攏的無冕王,終於奠定日後媒體殺手的王牌地位。
在多頭行情走勢時,財訊快報光靠主筆室文章,不僅能達到喊盤的效應,甚至在空頭行情的殺傷力更是一針見血。老謝不僅為自己帶來名利雙收,連報社的公基金也在他的神筆一揮之下,每年都成倍數的累積。
老謝演出香豔的傷痕劇
當時還有一則香豔的傷痕悲劇,據說泰公劉泰英的最愛,股市奇女子香奈兒小姐,在民國88年因地雷股事件黯然離開泰公身邊,另投名主。首先被名女人相中的股市靠山,不是別人,就是老謝謝金河。事後若不是老謝動用新聞界的人脈遮掩,或許社會上就會上演出一場股市名人天雷勾動地火的偷情戲碼。

媒體在股市所扮演的是訊息傳遞的角色,不管是以法人、公司派、主力或投顧老師所主導的拉升行情過程中,要想使某股股價節節高升,並於股價高檔獲得投資人的認同,而勇於追價的話,就必須借助媒體記者的硃磯之筆來園夢畫餅。目前主管機關明文規定:凡投顧老師上台推薦的個股,所引述的資料必須已在媒體發布過。這無異奠定了媒體記者在股市生態運作中的被利用價值,通常法人、公司派欲借助媒體記者之力時,都會事先讓他們上車坐轎,至於主力的作法,早期偏向撥股票,看給記者什麼價位的股票多少張掛在帳面上,等到股價上漲賣掉後,看賺多少錢再結算或以折價方式切貨多少張給記者,現在則流行請記者喝花酒、或寫一篇文章以多少錢來計算。
電子媒體因投顧節目充斥各頻道,媒體本身的觸角反而不易伸展而出,在市場的影響力不如平面媒體,較沒有被利用的價值。
十、自營商:自營商淪為跑龍套墊檔的角色
自營商:直接以自有資金進出股市的證券商,它通常是證券公司中的自營部門,它們以證券公司自己的營運資金投入股市,賺取股市中的差價。
由於自營商投入股市的資金是證券公司本身的錢,而且每一季的盈虧都必須列入當季的財務報表中,因此自營商的股市操作特性都是以短線買賣為主。

早期證券公司大股東介入股市炒作個股時,若出貨不順利,通常會把手中持股轉套給旗下自營商,反正自營商的損失是全體股東共同分攤,此箇中好手乃早期股市作手「阿不拉游淮銀」。
由於自營商本身可動用的資金不大,若有集團背景當靠山,則隱身在自家投信下,做個掌握內線搭轎的大散戶;而身家單薄者,通常都會紅杏出牆與外面主力相互搭唱在一起。有很多主力介入的持股,若一時間無法出貨,通常會以退價差轉給代操資金的方法來達到出貨的目的。
為了避免事後出狀況時沒台階下,通常在他們欲承接出貨標的前,都會製造有法人買進的跡象,所以這個角色的扮演常常就會落在自營商的身上。自營商因資金規模不大,在股市當中只能淪為跑龍套墊檔的角色,它們進出的個股也較不具市場指標性的參考價值。

十一、投信:股票不炒不會漲
投信:投信的全名是「投資信託公司」,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基金公司。投信公司就是一種集合大眾的資金,然後交給專業的投資者,代為投資全球金融市場、國內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其所得的投資收益扣除固定的支出後,再按照基金持有的數量,分配給投資大眾。
近年來由於民眾投資共同基金之風氣越來越風行,加上政府開放投信執行「代客操作」業務,投信影響股市的力量也跟著壯大,現在國內約有300支共同基金,全體投信可投入股市的資金已經突破5000億元。

規模日益龐大的投信體系,目前對國內股市的撼動力,已足以和外資相抗衡。投信法人買賣股票的操作方式,原則上是以中長期投資為主,但由於國內基金持有人,普遍都以短期的觀點來看待基金績效,使得基金經理人在操作基金時,也常以短線進出股市。
國內投信基金操盤要職,多由本土人士擔綱,其等操盤手法及技巧,多半沿襲早期主力炒作股市的習性,由於投信用的是投資大眾的錢,在買股票時較無資金調度上的壓力,加上投信在選股的限制上,不像外資那麼嚴苛,更助漲了投信在股市興風作浪的投機空間。
對任何法人、主力、業內及上市櫃公司大股東而言,股票不炒不會漲,若有人說股票的上漲是受到投資大眾的認同,那可真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笑話!正確的說應該是炒作該檔股票的作手編織出的美麗神話,受到投資大眾的認同。不少基本面不錯的公司,也是靠鎖籌碼的伎倆,業績只是用來包裝好看罷了!
編織神話讓飯桶陶醉!!
民國86年群益中小型基金的經典之作,就是藍天電腦一役,在筆記型電腦景氣大好之際,呼朋喚友鎖定籌碼,作價拉抬,同時利用傳媒吹捧其傲人的基本面,一舉累積數倍的漲幅,勇奪基金績效排行榜的冠軍。

當出貨完畢,藍天電腦業績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迅速歸於平淡,股價也跟著暴跌。這樣與主力無異的惡劣行徑,終究讓人抓到群益操盤人葉志勇的把柄,發現他用家人戶頭預先上下車的事實,在過去兩年半內葉志勇母親,買賣股票的內容被懷疑與群益投信旗下基金有雷同之處,最後葉志勇被勒令去職。曲終人散,只剩下投資散戶嚴重虧損套牢。
上述事實之所以東窗事發,乃是葉志勇太過招搖、坑害太廣之故,甚至連記者都擺一道……,但這並不是稀有案例,事實上,未被揭露的投信靠鎖籌碼拉抬績效,多不勝數,磬竹難書!
葉志勇事件,曾經是台灣有史以來最轟動的一次利益輸送案,當時若不是公文不幸外洩,主管投信的四組組長鍾慧貞,是否有勇氣讓整個事件,經由她手中公開查辦都還是值得懷疑 當時鍾慧貞還為了公文不幸外洩的事,忍不住與另外一位主管大罵,要對方為公文洩漏負責任。
雖然葉志勇事件,當時確實對檯面下少數大搞利益輸送、及聯手拉抬炒作的基金,帶來殺雞儆猴的警惕作用,但是,法令對於基金經理人的規範,並未讓投信在金融市場大搞利益輸送的負面動作真正受到嚇阻。近年來反而因投信在股市的影響力日益壯大,更是變本加厲、大搞特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的基金經理人聰明得很,再也不會笨到像葉志勇一樣,親手沾染腥味,留下把柄要害。
証期會趕快來抓另一群「新的葉志勇」!!
現在每一個「新的葉志勇」,操作時都會找出一位跟自己不相關但值得信任的人,來對外充當「白手套」,當要偷偷跟股票時,就由白手套出面向金主墊款買進,要不然就是找金主去買,然後再按比率拆帳。
民國92年5月份,當茂德(5387)還在5.55-6元區間盤底的時候,市場就出現了一群自稱代表投信的白手套,紛紛出來找金主洽談,說明投信即將在8-10元開始大舉進場買進茂德股票,要配合內幕搭轎的金主,可先行在5.55-6元區間先行購進持股,等待茂德股價來到8-10元,投信開始搶進時,再把持股轉給投信,所獲得利潤再來拆帳。 光是這檔茂德股票,利用內線消息做一買一賣的動作,金主交易完畢後所產生的利益就高達近2億元。利益輸送是投信基金經理人私下撈錢的慣用手法之一,鎖單退價差、認養也是投信基金經理人中飽私囊的兩大法寶。

美酒、美女、美鈔、美麗的操作……
民國88年6月,市場主力小傅在復興南路脂粉飄香的紫爵酒店利用醇酒美色,收買南京東路上與松江路路口的寶x投信總經理林x愷,對外負責幫他統籌外資及投信鎖單凱聚4000張、期限四個月的承諾。基金操盤是專業經理人的權責,林x愷雖貴為投信總經理,但也僅能充當白手套的角色。這麼大的生意,總不能僅扮皇帝和妖豔酒店妹睡一夜就算了!索取回扣,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於是他們又定好條件,小傅負責退價差800萬,未來四個月內,只要凱聚收盤市價不低於買進價,或低於買進價,但有補足當日浮動價差的話,由總經理林x愷出面統籌外資及投信鎖單的凱聚持股就不能賣出。
轉帳日期在民國88年6月4日,法人買進券商以中興證券為主。這生意對林總而言是穩賺不賠,何況還有醇酒美女相伴,真是好處多多。林總渾身被溫香軟玉熨燙過後,總該履行承諾吧!
民國6月4日開盤,林總依承諾在盤面上14.45元轉進小傅掛出的凱聚持股,價差800萬由小傅身邊的小吳帶著現金親手交給林總,拿現金而不使用支票或匯款轉帳,就是為了避免事後流下證據。
酒白喝,女人白玩,錢白賺,都沒問題,但是主力的條件是 林總必須叫外資及投信買進凱聚,鎖單四個月不能賣。
但,誰會真的鎖單四個月?那是講信用的人做的「蠢事」。股票市場上偷雞摸狗之徒一堆,誰不偷賣股票?通常法人鎖單拿價差能一個月不賣就已經不錯,畢竟法人一筆錢鎖單越久,這筆錢就變成死錢,很難利用它再來承做下一筆鎖單退價差的Case。
林總原諒自己的劣根性,外資只鎖單凱聚1000張,結果被查出6月7日偷賣51張,6月9日賣50張,6月11日又偷賣70張,過三天又再賣了100張,偷偷摸摸沒被人發現,於是連續2天又賣59張和100張。6月21日,凱聚股價收盤跌破14.45元,早已偷賣股票的林總於是裝模作樣,一付可憐兮兮的模樣去找小傅追討當日凱聚股價跌破14.45元所造成浮動差額。
小傅是個老實人,還真的補了700萬給林總,豈不妙哉!雞鳴狗盜之徒有一個宿命,就是幹壞事總會有露相的一天。小傅給了700萬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小傅由報上不經意發現,林總早已偷賣股票。小傅這才知道自己早已吃了虧,豈肯罷休?林總一生當中最厚道的表現就在這一次,畢竟他是大法官之子,名門之後,真相大白後怎麼辦?於是同意退還小傅補繳浮動價差700萬當中的520萬,由小傅派人到林總的辦公室抱現金回來。
大家一起躲在被窩裡,男盜女娼
外資偷賣,投信怎麼會不偷賣,只不過早期投信持股變動不是每日公告,現在縱使有公告,也是全體投信買賣總額,所以投信偷賣是事後才知道,當時沒有辦法查到證據。
少數投信基金經理人就是自恃,目前每日持股變動採全體投信買賣總額公告,所以大家一起躲在被窩裡,男盜女娼也不會有人知道。投信資訊不夠透明化,是常久以來,證券市場為人所詬病的。86年6月4日,外資及投信買進凱聚持股,進行四個月的鎖單承諾後,小傅依照約定付給林x愷800萬價差做為鎖單的酬勞及中間人的佣金。照道理法人偷賣就構成毀約,毀約就應退款,甚至罰錢,但林x愷是什麼人,豈肯退款?騙到手的錢怎會雙手奉還?甚至還動用黑白兩道關係,硬把小傅的800萬吞掉,小傅現在雖貴為國會議員,但林x愷擺出一付玉石俱焚的態度,要錢沒有,逼急了就算跳出來也要利用檢調關係整死你,嚇得小傅日後也不敢找人去要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