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4 14:00:26river old

空間詩真理

▲高雄真愛碼頭






「空間總讓我靜默。」
~Jules Valles







▲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在空間中,我總是看見真理在相對應。

也許看空間思空間已成為我個人的一種習慣,於是每當我面對一個引起我腦袋運動的畫面時,我所謂的『真理』便自動跑出來解釋,那何以讓我有所感覺的道理。

這件事可能是非常個人的,也很可能是大家的。


我沒有聽過別人有類似的說法。(或許有,只是我不知。)這有幾種可能:

1. 先天因素:一直以來我都是以圖像在思考的,儘管我也進行大量的文字閱讀;但如果那些文字無法轉換成畫面時,我的腦袋好像就很難裝得進去。畫面一直是我自以為最敏感的部分,所以對於味覺、聽覺、嗅覺或觸覺,我都甘願讓步。

2. 後天因素:也許正如前面說的,是我個人職業被訓練出來的習慣;隨時在觀察空間、體驗空間,並評論空間、給予空間相對的意義解說。由於這般的習性,我不自覺地(可能很多『建築人』都是如此)會將『建築空間』與『哲學真理』給並置討論,從而賦予那不說話的場面生出可解讀的文字來。

3. 群眾因素:當人在思考一件事情時,絕對是以個人的經驗為基礎以解釋他所面臨的景況。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樣從畫面出發,也不是和我一樣會急於理解空間中所帶來的感覺或意義,因為那對他平日的生活並不是重點,所以也沒有需要。


▲高雄五福路協和蒸籠店





畫面生出文字出來,像是詩人寫詩的過程。

那一定有著觸動個人情緒引擎的鑰匙,才會引發『寫詩』的行為動作。這應該是本能,也是一種不自覺的本能。(自覺是作品產生與發表後,才認知自己行為的事。)

可是在這一點上,我又以為人人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人人都是詩人,人人都在無形中進行不自覺的『詩性』創作。如果這話屬實,那對空間而來的詩意靈感,就不是我在這裡聊心事了。


最近我藉由上課的機會,一直在表達這樣的觀念與想法,試圖要將詩的文字,與空間畫面做一場如戲劇故事般的結合。我一直以為這樣會有機會將『形而上』(不可見)與『形而下』(可見),做出一道連接彼此的橋樑,進而讓不喜歡開口的建築空間說出話來!

法國現象學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巴舍拉在《空間詩學》裡說:「存有的故事與空間遊戲休戚相關。…而生命的真實事物是處於外在空間的。」

「我既是我所在的空間。」人的存在事實就是佔有著某種特定空間(身體本身就是一個空間),我們認知的這個世界,也是一種以空間形式而存在的。人無法脫離空間,人緊緊寄託於空間,藉空間而生存。我們明知『空間』如鬼魅般存在於我們的存在,但為何來自空間的心事總被遠遠地隔絕在外?好像它不管我們,以致我們也不必管它?


▲彰化王功景觀橋





建築設計的熱情者,就像充滿生命活力的藝術家,其實是高度渴望與群眾進行對話溝通的。雖然對於生活、對於環境,人人有不同的角度看法,但對於孤獨的空間創作者,任何人的任何聲音都可能會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沒有神,不知人類疾苦的。」

專業與非專業的鴻溝都是一場意識型態的假象、利益鬥爭的迷糊帳而已。台灣的建築專業者若不能看出這個迷障,『建築』的神氣永遠都是別人的。

文字的詩性,繪畫的詩性,音樂的詩性,但願我們的環境也逐日找到自己的『空間詩性』。




▲▼高雄港台泥分裝槽


▲鳳山市打鐵歷史街區







PS.
Gaston Bachelard巴舍拉的《空間詩學》是一部精彩的現象學著作,
以非常人性的角度探討了我們存在的空間世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8515




歡喜就好 2008-01-16 08:48:15

謝謝你的照片與文字的媒合!一直都不知道,人也可以用這樣的心情來看待周遭的空間,感謝你的激發。

版主回應
我也還在磨練中,
希望找出『現實世界』與『精神靈魂』
的共相。
2008-01-17 13:32:06
伊人 2008-01-14 18:44:07

不過,補充說明,我難產中....所以才說又回到原點了。

版主回應
別喪志!

如果易產,還有什麼好玩?
2008-01-14 23:53:59
伊人 2008-01-14 18:43:14

在您的部落格空間中,我也從建築語彙中感覺詩意盎然。
不曉得您去過橋頭糖廠嗎?
因為正好我要&quot生&quot出一本描述它的論文。

版主回應
去過阿!
而且和學生在那裡也做過一些活動與調查。

不知你的論文是討論什麼?

但願你也能生出『詩意』的論文!
2008-01-14 2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