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2 19:30:32river old

真見『白塔』 ~重遊鵝鑾鼻



這個比例漂亮!

應該不是台灣人或中國人設計的。可能是日本人…

結果一查,答案是英國人。



從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鵝鑾鼻燈塔。因為每次來都只是在外頭晃晃,看到一座白色的堡壘和高塔,然後拍拍『到此一遊』照,便算對行程交差了事,可以走人。但這次我才知道可以走進堡壘,這麼近跟燈塔面對面。

不知是因自己建築知識增長了,還是對美開始有自己的意見和領悟,我不禁驚嘆:「這建築物真是漂亮!」

這樣的直覺讚美,在吾人的價值裡必須符合1.確實令人賞心悅目,2.可以進行『美』的探討與分析,3.相遇的當刻個人的情緒要穩定或開朗。其實要同時符合這些條件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當然也會因為遇到這等美妙的事,而不吝惜自己的讚美聲。

條件1.屬於外在客觀的情境。(總)
條件2.屬於對象本體的內容。(客)
條件3.屬於觀者的內在心情。(主)

艷陽下,白色的燈塔是一種典型的景色。雖然典型,雖然人人都會印象深刻,但卻一點也不常見。因為我們對白色燈塔的概念,不是來自文學語言,就是來自圖片符號,真正親眼目睹白色燈塔與親受其形體的威力,卻是少之又少。我們親眼見的燈塔,大都在『遠方』,很少是在跟前的。我,一個常常看建築看得很入裡的人,都還未曾這般接近這種建築呢!

燈塔的作用在現在衛星定位這麼發達的時代,幾乎很快就要被淘汰了。作為一種很快就要喪失機能的建築,我們情不自禁就又要緬懷了起來。然而,就算未來當它完全失去作用,那在海角末端擎起的一座高塔,象徵一種善意的方向指引、一種人類抵抗自然的痕跡,還是會在我們的腦海裡,佔有一席之地。



鵝鑾鼻燈塔的造型美來自對『圓』的立體重複,包括圓環體、圓柱體、圓錐體。整個建築只有一個簡單的軸心,在不同的高度發展出不同的形體來。這是外部大體造型,而細部建造構成更是精彩。整座建築是由鑄鐵製,也就是在工廠預先製作,後來才在現場組裝而成的。細看那牆身上突出規則的焊接線,和局部出現的卯釘點,以及平台下鑲空的鑄鐵斜撐、維修台上纖細的鐵欄杆、交叉成菱形網架的塔燈頂,都清楚的明示自己的身份:「我是工業技術化下的標準產品!」

果然是英國人的設計!

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是清同治年間,透過倫敦辦事處所延攬,為中國所聘用的首任總工程師。他在海關任職29年,中國大部分的沿海燈塔都是出自他的規劃與設計。鵝鑾鼻燈塔建於1881年,和他設計的高雄燈塔(1883年建,磚造)都屬於大型的『西式』燈塔。

所謂『西式』,其實是只在建築入口,或周邊相關的建築物上,出現許多西洋古典建築的語彙,如拱圈、三角楣等。鵝鑾鼻燈塔也可以在入口處明顯看見裝飾突出的『西式』門楣,但真正有趣的是,設計本身在刻意強調建材的現代化下,呈現一股難得一見,源自歐洲工業革命後的鋼材建築時尚呢!


台灣的好建築,常常都有著海島型容易跟他人混血的基因。
大概是因為漂泊不定的命運,大概是因為人善被人騎的性格使然,
我們好像從來也沒有什麼好去堅持堅守的『原則』……

台灣建築的油麻菜籽命,跟台灣這島嶼向來的命運,幾乎都差不多。


鵝鑾鼻燈塔基本檔案:
(from book:台灣的燈塔,遠足文化)

創建年:清光緒7年
發光年:清光緒9年
燈高:21.4米
光程:27.2浬
備註:
1.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周邊是一座城堡)
2.清領時期在台灣本島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
3.全台光力最強的燈塔,也是亞洲之冠。
4.有人看守,開放參觀。


法式蘋果派 2007-09-19 15:56:35

這讓我想起布列塔尼,也有很多座美麗的驚險的燈塔,有部法語片應該就叫做燈塔,很好看的,有空老師可以找來看看,你應該會喜歡

版主回應
謝謝 有機會我會去找來看看 2007-09-20 12:54:21
小魚 2007-09-18 10:18:57

就是抗拒不了白色燈塔,覺得那樣的美,會打從心底發出一聲『哇~~喔!』

鵝鑾鼻是,馬祖的東湧燈塔是,甚至是,澎湖漁翁鳥燈塔,也是。只要看到那一整片的白,就會有種恍如置身於希臘的錯覺。

river old鏡頭底下的鵝鑾鼻燈塔,更有一種讓人窒息的美,不禁想起了,那個位於南台灣、遙遠的、逝去了的,青春歲月。

版主回應
哇!美到窒息

那一定是真的很美了

小魚竟然去過那麼多處的燈塔

可見你一定有一番白塔的情結了

有些歲月的記憶 還真是常常縈繞 揮之不去
2007-09-18 19:58:30
chinju 2007-09-15 15:11:05

剛看到時 的確嚇一跳 墾丁的燈塔有這麼美嗎
跟印象中差太多....
老師功力深厚!
害我都想再去墾丁了!

版主回應
有些地方就算重複走過

也會因為年齡的不同

而產生出不同的味道

不是它變了

而是我們變了

生命就是這麼奇妙!!
2007-09-18 08: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