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10:04:46耶利亞

遇見十八歲的自己/2.結婚的意義


2.結婚的意義

 

十八歲的日記:

結婚─那儀式與紙張代表著什麼?保障?責任?憑證?契約?如果結婚是為了保障彼此的愛不變,那這愛情也叫人真懷疑;如果是為了傳宗接代的責任及傳統,那或許有著些許的作用;但這不是愛情的真諦;如果是為了當憑證,那更令人受不了;如果是契約,那還結什麼婚;如是真愛,結不結婚不是重點,是否能找到一個值得如此去愛的人,才是重要。但在茫茫天涯裡,如何去發現這刻骨銘心的愛呢?也不必刻意去尋找了,反正該你的,跑不掉,不該你的,也強求不來。」;婚姻─我真的是怕透了,若是兩個人不能誠心相待對方,婚姻真是一個可怕的枷鎖;真實─人與人之間,要的就是誠心相待,其他的,都不重要,人類最重要的,就誠心相待。婚姻這檔事,真的寧缺勿濫,尤其是情感,放在一個根本不能愛自己一輩子的人身上,簡直是浪費生命。

 

喔,看來,十八歲的我,已經把結婚想透了。不過,和現在年輕人是不一樣了。現代年輕人對於婚姻,大概也不注重儀式與那張結婚紙,不過會著重於結婚對於自己的利益的考量。所以,在台灣或中國大陸,如果沒有先買好房子,好像就不必急著結婚,反正現在男女同居者已見怪不怪。不過,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思想和一般不一樣。記得我帶十二歲及六歲的女兒回台灣時,她們看到表哥表姐們,都是與男朋友或女朋友住在一起,她們還傻傻的問:「你們結婚了嗎?」

包袱或禮物

由大帥哥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演出的電影《在雲端》(Up In The Air),描寫一名不想結婚的裁員專家,他的工作是飛來飛去為各地公司去解決裁員的麻煩,他人生的目標則是乘坐飛機累積里程達到100萬哩,從而晉升為白金會員。由於他經常在飛機上,也以各地的旅館為家,沒有固定伴侶,也不想結婚生子。他的人生哲學是「從人生包袱裡丟掉不必的東西」,他以為一般人結婚生子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養兒防老,早就不符合時代的變化。至於配偶,也是說變就變,因此他到處演講,教導別人要如何丟掉人生的包袱。

後來公司新進一名剛畢業的女同事,她發明了一種互聯網遠程會議系統,讓裁員變得輕鬆省事,不必搭飛機去各地面對面的裁員。這位年輕的女同事的人生哲學觀和喬治完全不同,她是一位為愛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的人,而且她認為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結婚生子,結婚是人生的禮物,不然就白活一生了。因此在與喬治共事中,有不少精彩的對白。

喬治在旅程中認識了另一位和他一樣的優秀主管的熟女,這位熟女完全認同喬治的愛情觀,所以和喬治一拍即合,兩人在有空檔時就相聚在一起,其餘時間是各過各的,誰也不干涉誰。因此兩人雖然很相配,卻相敬如賓,除了偶而上上床外,從不干涉對方的生活。

在年輕女同事不斷的鼓吹,還有喬治妹妹的婚禮刺激下,喬治也想要找到對象定下來,於是心血來潮,沒有事先通知,就上門去拜訪熟女,本來他以為熟女也是和他一樣的單身貴族,沒有想到熟女是有老公有小孩的愛情遊客。他只好知難而退。熟女後來告訴他,兩人的關係只是在虛擬的世界裡,不能破壞她真實的生活。教導人丟掉人生包袱的喬治,沒有想到會愛上已是別人包袱的熟女,而且熟女的手段比他更高明,真實與虛擬兼備,他在無限惆悵之下,只好再回到飛機上,繼續以雲端為家的生活。

年輕女同事則繼續她的追愛生活,她慘遭男朋友劈腿拋棄下,決定愈挫愈勇,換到別州工作,並且下定決心再尋找另一段愛情,不達結婚目的不干休。

這兩種人的結婚觀,剛好是這時代的反映,兩人內心都渴望有愛,但男的選擇短暫的遊客心態,女的是要天長地久,生死不渝。

浮木或真愛

十八歲的我說:「結不結婚不是重點,是否能找到一個值得如此去愛的人,才是重要。但在茫茫天涯裡,如何去發現這刻骨銘心的愛呢?也不必刻意去尋找了,反正該你的,跑不掉,不該你的,也強求不來。」

從四十八歲的我來檢視自己的結婚觀,是不是也找到了值得去愛的人?

在二十八歲的時候,我遇到了女兒的父親,他展開熱情追求的時候,其實我內心沒有想要結婚,當時的我,因為母親的驟然去世,再加上弟兄姐妹們都結婚了,時常就是一個人。雖然有許多男朋友追著,但內心總是空蕩蕩的。在女兒父親熱情的追求下,我心想,那麼就先結婚吧,也許結婚一年後再離婚就可以免去親友催促,或質疑我為何不結婚的種種問題。

二十八歲的我,失去了母親,有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父親,及五個都已結婚的兄弟姐妹。每次在家庭聚會時,我仿佛是一頁早該翻頁,但是都一直沒有翻頁的書,不要說別人,連我自己都看膩了。

於是有個人熱情的追求,也就半推半就地答應訂婚。其實訂婚之後我就後悔了,而且最奇怪的是,幫我們拍訂婚照片的朋友,他的摩托車被偷了,而訂婚的相片連底片(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都在摩托車內,於是我們訂婚的場面,除了留在參加者的腦海外,是無跡可尋的。

如果當時我在屬靈的領域上有早點領悟的話,早該預料到這不是一場美滿的婚姻。但我沒有,忘了倚靠我的神,只在忙亂的生活中,從空虛中去抓一個浮木。這塊浮木就能成為我的救贖嗎?

剛開始是還算OK的,因為兩人剛結婚,有很多事情需要去適應,再加上立即有了孩子,短短一年內,我從單身女郎變成妻子及母親,忙到早忘了自己誰了。在忙亂的日子裡,不會也不容許自己有太多的反省,因此日子就在忙、盲及茫中,一天天的消失。

這樣的日子裡,有沒有甜蜜,有的。孩子的笑容、成長,是我最大的甜蜜。老公呢?也還算不錯啦,家事也做,孩子也照顧,就是事業無成,還很會花錢擺場面。而我呢,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把日子過下去再說。每當心中對老公有氣時,就想著他是疼愛孩子的父親,也就將就地過下去。

如果按照我十八歲的人生計畫,我是不應該如此將就的過日子。

傭俗或覺悟

十八歲的日記中,我寫著:「今天姐回來吃飯,看到她,心裡就有一股氣,我知這是不該的,但卻沒法子,那天偶然間,我才明白她為何要結婚,一個理想的破碎,心還能如何?不認命如她,也就自甘混入那漩渦裡,是好是壞就任它攪和吧。只求不觸到那一痛處,任自己平凡傭俗,為何?借問情為何物,甘心如此嗎?」

我這位姐姐,本來有一位她一直與之保持聯絡的男同學,兩人長大後,姐姐因為家裡經濟因素,只念了高商夜校,而這位男同學則是上了大學,而且還打算繼續深造。因此兩人就在學歷高低差距下,漸行漸遠。姐姐在理想破碎下,就匆匆忙忙的下嫁一位在市場賣南北貨的攤販。這位姐姐本來是如瓊瑤筆下的女主角,長髮飄飄,喜愛文學與哲學,像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如今剪了長髮,變成在市場賣雜貨的女攤販,難怪,大哥說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但是,姐姐的覺悟,其實也是她的選擇,她從理想的破滅下,走入了現實,因此她實事求是,把文學、哲學全甩一邊,甘心扮演起錙銖必較的市場小販。省察這二十多年來,她始終如一,也把這個角色扮演得很好,賺的雖然是小錢,但因節省有方,也累積到兩棟房子及一筆銀行存款的小富階級,她的人生也算是安康。

十八歲的我,以為姐姐是不認命,自甘墮落,任自己平凡傭俗,沒有勇氣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四十八歲的我,如今來看姐姐的這場婚姻,覺得是她早早的覺悟,認清自己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

神給每個人自由意識,雖然神為人類寫生命冊,但神給人選擇權。就像父母一樣,雖然我們可以為子女做好人生的規畫,但還是會尊重子女的選擇,只要子女覺得快樂就好。

同樣地,當姐姐覺悟到以自己高商的學歷,要嫁一位哲學碩士,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如安於現狀,下嫁一位愛自己的小販,實實在在的過日子,用自己的勞力來賺取財富。結果她做到了,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的。

凡事互相效力

而我自己呢?我有沒有覺悟?我嫁給前夫時,就知道他沒有錢,除了一份攝影記者的工作外,他什麼都沒有。而當我懷孕時,他提議到美國與他妹妹共同生活時,沒有經過理智的考慮下,我居然也答應。

那段時期,是我頭腦混亂期,不過,幸好是混亂期,如果我腦袋瓜夠理智,我大概不會來美國生產,而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大女兒,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大概就不會被救活了。

從這件事情上,就令我想到聖經上所說的:「凡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算不上是愛神的人(雖然期待自己是,但神給予我的,要遠大於我所給的微不足道的愛。)但那段混沌期,是讓我得了益處。看到如今也十八歲了的大女兒,長得這麼美、這麼討人喜歡,實在沒有理由後悔移民來美國。

 

十八歲的我,希望是與值得去愛的人共同結婚過生活;四十八歲的我,檢視結婚之後的生活,也是有值得去愛的人共同生活,那就是我那兩個可愛的女兒。本來老公也還算是值得去愛的人,但他變了,變得對家庭生活不再眷戀了。所以就讓他去吧。套句十八歲的我所說的:「反正該你的,跑不掉,不該你的,也強求不來。」所以四十八歲的我,選擇離婚,讓已經是走了調的婚姻生活解套,還給彼此一個空間,思考未來的生活。

十八歲的我,寫著:「婚姻─我真的是怕透了,若是兩個人不能誠心相待對方,婚姻真是一個可怕的枷鎖;真實─人與人之間,要的就是誠心相待,其他的,都不重要,人類最重要的,就誠心相待。」喔,我還真能預料到四十八歲的我所遇到的問題。婚姻的最後幾年,真是像一個可怕的枷鎖,丈夫雖然還是天天回家,但他的心,沒有回家。躺在我身旁的,只是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和這樣的軀殼,不能過日子的。所以我選擇放手,讓這具軀殼去自由。

寧缺勿濫

十八歲的我,寫著:婚姻這檔事,真的寧缺勿濫,尤其是情感,放在一個根本不能愛自己一輩子的人身上,簡直是浪費生命。」是呀,把感情放在一個根本不能愛自己的人的身上,是浪費生命。這句話,說起容易,做起來難。以前,我常用此來勸告愛情或婚姻變調的朋友,當真正發生在我身上時,理智上,我也是如此認為,但感情上,還是會暗夜哭泣,還是會心痛,還是會沮喪。

不過,要真正拋開,也沒有那麼難。我記得有位記者女性朋友,有一年我們倆個共同去香港採訪新聞,共住一個房間,每當夜晚時,她就暗自哭泣。一問之下,才知道她老公有外遇,她哭著對我說:「我真是沒有用,我老公帶著那個女人要離開時,我居然跪在地上求他,只要他不拋棄我,隨便他和那個女的要怎樣…我真沒有用…」當時我還安慰她,並且為了讓她開心一點,當晚還約了一些文藝界的朋友共同去唱卡拉OK

約過了半年,接到她的電話,在電話的那頭,聽到她忍不住的興奮說:「我離婚了,而且再結婚了,我真的好笨哦,早就該離婚了,想不通當時我怎麼會對前夫那麼痴情?」原來那天在香港去唱卡拉ok時,她遇到一位古董店的老闆,這位老闆一見她,就驚為天人,展開熱烈的追求,這位老闆是有名的企業家,她嫁給他之後,就變成企業夫人,不僅不用再辛苦採訪新聞,新老公還給了她開了間藝廊,讓她打發時間,對於自己的幸運,她都高興得無法形容。

我想,這是比較戲劇性的變化,因此對於離婚的傷痛,她當然很容易就痊癒了。通常,女人在遇人不淑,「膽敢」離婚之後,都是守著孩子守著寡,很少會再有第二春,這也是女人不敢輕易掙脫枷鎖的原因。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比守著一個不回家的男人要好,起碼,不用再去聽偶爾睡在旁邊的那個男人在說謊。反正都是假的,與其聽一個說謊男人,結結巴巴地說那些連他自己都不信的鳥事,還不如每日一片,睡前看部電影,反正都是假,電影還比較有劇情,也比較精彩,起碼,男主角都是不一樣的人,而不是那個已褪了色的男人。

所以四十八歲的我,選擇了十八歲的我的想法:寧缺勿濫。把那個已爛掉而又不肯回頭的男人,從我生命當中切割出去。當然,切割是會痛苦的,但就像身體上的腫瘤一樣,當它還沒有變成惡性時,就要趕快動手術,否則變成惡性腫瘤時,可能就要賠上了性命。


未完待續,下接/  3. 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