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5 16:28:22Honigmann

佛洛伊德之尋仇覓恨

性衝動和侵犯傾向是原慾中最神秘的部分
也是愉悅的來源
一旦經歷過之後,就很難加以放棄

「無故尋仇覓恨」(有時似傻若狂)
曹雪芹的寶玉性格刻畫
以佛洛依德的講法
好像解釋得過去

"如果他們少了侵犯性就會覺得不舒服,那是愛的補充物"
"人們似乎很喜歡怨恨、迫害,或者至少嘲笑他們身旁的鄰居"
"如果有外來者可以恨的話,原慾會把團體的成員結合得更緊密"

佛洛伊德把這種小怨恨稱為「微小差異的自戀」(the narcism of small difference),是人類恆久不滅的感情

但也可能成為狹隘民族主義的根源


*取材自「佛洛依德傳」(三部曲之三),彼得‧蓋伊(立緒出版社)與
「西方帝國簡史」,安東尼‧派格登(左岸出版社)


PS:颱風兩天,Dr.Paperless足不出戶
可也差點被掉落的排油煙機管子砸到
(當時的我相當鎮定,繼續炒菜)
形成便宜的管子傷害昂貴的腦子之尷尬局面
天佑當鋪!

(圖片引自members.telering.at/ pat/02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