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0 15:12:10富農分校

鼓山區讀經補習班-示範,是培養品格的土壤

◎本文摘自:【盧蘇偉開講】陪孩子走對的路

場景:板橋地院電梯內

人物:少年保護官盧蘇偉、受輔導少年

「請問上幾樓?」盧蘇偉問著這位常來此報到的少年。

「三樓!」原本預期少年會順口道謝,但等了幾秒,無聲無息。

「謝謝你給我服務的機會!」盧蘇偉如此對他道謝。

叮!三樓到了。

「謝謝!」少年踏出電梯前,很神奇的,這兩個字在少年口中出現了。

「我們常認為,若大人不好好『教』,孩子就會愈來愈糟糕;其實問題的重點是,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的示範,」盧蘇偉信手拈來許多他與孩子的相處對話,不禁感嘆:我們的社會,實在太缺乏「好的示範」了。

什麼是「好的示範」?他點出幾個要素:它是圓融、關懷與溫和的過程,而非粗暴的數落與謾罵。許多父母師長碰到缺乏禮儀的孩子,就開始搬出一堆大道理碎碎唸;然而,說再多,恐怕都沒有像盧蘇偉般,反過來向孩子道謝更具力量。

孩子,是不需要用嘴巴教的;成人生活的示範與演出,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孩子做了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是如何面對與處理這件事情,」長期接觸迷途少年的盧蘇偉,有感而發。

這個對「示範」的堅持,讓他在面對自己孩子年幼階段,有兩、三次從便利商店「不告而取」拿走棒棒糖時,也是相同的處理態度。

「來!我們回到便利商店,把買東西的程序補齊!」

他拿了一個十元硬幣,給當時才四、五歲的孩子小豆豆。先到便利商店向店員致歉,然後把棒棒糖交還給店員,再教小豆豆付十元買下那枝棒棒糖。

「我告訴豆豆,只有付了錢,店員給了發票後,東西才正式屬於我們,」盧蘇偉正色提醒,「這個過程,甚至可能要重複教好幾次!」學法律的他,就是透過起碼三次的實際示範,來教導孩子什麼才是「合法正當的購買程序」。

「根據國外研究,十二歲以前的孩子,在認知判斷能力上其實還沒建立完全,」這讓他更有耐性,苦口婆心再三示範;更重要的是,從頭到尾,他不曾為豆豆貼上「偷竊」的標籤。

懲罰難導向好行為

不過,在盧蘇偉童年時代,當時普遍的教育方式,可不是這樣的。

從小生長在深山礦工家庭的盧蘇偉,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曾因誤信同學「這是我親戚的果園」玩笑話,放心上樹採果子吃;結果不僅被果園主人當場抓個正著,還淒慘的被「吊三腳」掛在樹上,等待父母前來「解救」。

然而,當遠遠看到母親身影,原本「媽媽終於來救我了」的期待心情,卻被母親手裡拿著的一把菜刀給嚇出一身冷汗!「她氣著對我說,吃不起我們就不要吃,但絕對不可以去偷人家東西,」最後菜刀雖被果園主人奮力搶下,「但回家也少不了一頓毒打!」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那次的「果園事件」,給了他極大警惕;也因自己從小是被師長父母打大的,讓他自己面對孩子教養問題時,從不輕易動用體罰,但目前已踏入青春期的豆豆,卻絲毫不見此階段青少年慣見的叛逆。

「我相信我母親會採取這樣的教導方式,是因為我母親的上一代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盧蘇偉平心回憶。隨著自己鑽研輔導理論多年,了解懲罰的後果,往往只是把「壞行為」與「懲罰者」相連結,卻很難將「壞行為」導向我們預期的「好行為」。

誠實,也要維繫人際關係

堅持好品格,需要方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伴隨在公正、誠實、正直的背後,孩子是否也變得不近人情,甚至破壞了周遭人際關係的和諧。

盧蘇偉的孩子,是老師心目中的「誠實樹」。因為每當老師詢問「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其他同學靜默不敢吭聲時,豆豆總是不畏旁人眼光,一股腦兒的說出他的所見所聞。這個「誠實」的行為,卻也往往會遭到「白目、抓耙子」的誤解。

因此,他告訴孩子:沒有錯,誠實是好的;但在表達的過程中,必須再加上幾句說明,別人才不會誤解。比如說,「到底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我並不是很清楚,只是我看到的是這樣,或許其他同學看到的不一樣……。」雖然,只是多加幾句話,孩子的誠實卻可以變得很有意義,也不致因一項原應為人稱道的好品格,遭致同學排擠。

中性字眼捍衛好品格

除此之外,多使用「中性字眼」,也是盧蘇偉教導孩子維繫誠實正直好品格的另一訣竅。

像有一次,豆豆的媽媽剛燙了個新髮型。豆豆乍看便脫口而出,「媽媽,你燙的這個頭髮,好像拖把一樣!」

之後盧蘇偉把他叫來跟前說道:雖然你很誠實的描述了你的想法,但是我相信任何人聽了都會很不舒服。你可以用「媽媽你這個頭髮好特別」,或是「這個髮型好獨特」這種不帶批判色彩的中性描述來表達,「既不違背內在與本分,別人聽起來也不會不舒服,」他如此告訴豆豆。

在傳授「什麼是好品格」的過程中,他也教孩子如何「保護」、「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好品格,「若沒有適當的方法,孩子就堅持不下去,」盧蘇偉提醒。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好品格?

★ 絕不亂貼負面標籤:讓孩子多表達以了解箇中原委,不隨意加諸「偷竊」、「說謊」等負面字眼在孩子身上。

★ 多使用中性字眼:誠實背後,不代表一定得傷害別人的情感。多使用不帶批判色彩的語句,有助人際關係的和諧。

★ 示範遠勝於懲罰:懲罰往往只能把「壞行為」與「懲罰者」相連結,卻很難將「壞行為」導向預期的「好行為」。

摘至親子天下

宏遠經典文教機構
宏遠經典文教機構部落格
鼓山區讀經幼兒園-裕誠分校
橋頭區讀經幼兒園-橋頭分校
小港區讀經幼兒園-小港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