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大人都這麼卓越 ?
這是老闆今天在臉書分享的一篇文章
點進去看後發現很合我的心
分享給大家
所謂的貧富差距
除了那些靠土地致富的田僑仔
對我來說富人之所以為富
說實在的人家真的在小時候就很努力,家裡又願意栽培,借錢也要把小孩送出國唸碩士
回到台灣找到工作也不能閒著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從早上開會開到下午
到處與經貿人士交流送名片喇東喇西的
肚子沒料
誰要理你 ?
閒時要看跟經濟有關的書籍等等
對我來說看經濟學人是痛苦又催眠的事
大一唸的經濟學早就還給教授了
但對這些人來說是興趣
讀的可是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可以領百萬年薪
我遇過的人
他們都非常努力工作與進修
對我來說
唸書本來就不是我的興趣
舞蹈 & 文化涉獵 & 郊遊賞青 & 談戀愛 & 寫文章才是
領不到百萬年薪
但精神生活很富足
我很滿意
總之
身為一個人
想要如何為自己定位
真的要想清楚也要腳踏實地的做
憤怒怪政府
不能解決自己偷懶不努力的問題
祝福大家能夠成為你\妳心裡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721&path=h&pnumber=1
為什麼東大人都這麼卓越:關鍵就在「一公分」思考術
東京大學是培育出最多日本首相、最多一級城市首長,公務員高考及格人數也最多的一流學府。在日本人眼裡,東大人就等於是「菁英」的代名詞。
自小成績平平的作者鄭秀娟,即使日文檢定一級不及格,卻成功考取日本公費留學資格,史無前例地成為東京大學社會情報學研究所第一位台灣留學生!在人才濟濟的東大校園,她學習到東大人獨樹一格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態度,並在擔任東大校友會幹部期間,接觸了上百位東大畢業名人,包括日圓先生榊原英資、司法院院長賴浩敏等政府官員、教授、律師、知名企業董事長……而從他們身上,她觀察到東大人的成功特質,她更相信,只要用對方法,不必上東大,也能像東大人一樣卓越!
東大人的「一公分」:相信自己做得到
常有人問我:東大人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呢?我想了想,腦中浮現的是第一印象是我認識的東大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不過,在一般生活上,有些東大人比一般人還有「特色」。
他們之中有人會穿著剛乾洗好的外套出門,但是卻忘了拿下洗衣店的標籤;有人可以連續一個星期都睡在實驗室的椅子上;有人在居酒屋點菜,連續四道點的都是炸物,例如炸雞、炸喜相逢、炸魷魚、炸丸子……這些事在其他人眼中看來很奇怪,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
雖然這些東大朋友們的言行有時會引人側目,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往往能自信地侃侃而談,且言之有物,擲地有聲,讓人忍不住為他們拍手喝采。
如果硬要我回答東大人和一般人的差距有多少,老實說,我覺得東大人和一般人差不多。我想,就是大約「一公分」的差距吧!如果你問,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微小的「一公分」?我會說是「努力」。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東大人可以這麼努力呢?或者,為什麼東大人覺得「努力」有用呢?其他人也很努力,但為什麼就是無法達到「優秀」,甚至「卓越」的境地呢?這背後的關鍵差異,到底是什麼?
這個關鍵的「一公分」,是東大人有著一股莫名的堅定自信。這種自信來自於「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信念。因為這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相信自己是有潛力的,即使失敗了,仍然有勇氣再接再厲。
他們採取的方法也不見得是最有效,或者看起來很聰明的方法,但是他們會朝著自己的方向,執著地前進。即使多浪費一些時間,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換言之,不是被動地等待事情發生,而是主動地創造事情發生。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英文諺語「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憑),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To believe is to see」(心誠則靈)。你相信什麼,才能看到什麼。
同理,你相信什麼,才能做到什麼!如果你覺得你是很優秀的人,你就是優秀的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未來是成功的,必然也可以是成功的!
這裡提出的想法並不是時下流行的「吸引力法則」,而是「願力法則」。也就是人有「願」景,但同時也願意為了自己的理念努「力」付出。你希望什麼事情會發生,而且願意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代價去完成它,這件事就會真的發生。
找回自己的「一公分」
東大人跟其他人只差的這「一公分」,並不是東大人才有的特權,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一公分」。
回顧你自己的生命歷程,一定有某些時刻讓你覺得自己很棒,過得十分有意義,而且心裡充滿幸福感。回想過去的光輝歲月,自己究竟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才造就了那樣的成績,這往往能幫助你重新建立自信心。
寫下你的生命故事,可以幫助你找回自己的「一公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會覺得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平凡人,自己的生命故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如果你能把它寫下來,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個很棒的人。
追求完美,讓東大人從優秀到卓越
卓越的英文是extraordinary,若拆解這個英文字,ordinary是「一般」,而extra則是「超越」;換句話說,要做到「脫穎而出」,就要超越平凡,這一點,我也從東大人身上有了深刻的體會。
在準備碩士論文時,我曾麻煩一位松田學姊幫忙我修改論文,她很認真地指正我在論文中錯誤百出的日語用法,讓我十分感激。記得最後要繳交論文時,她剛好人在外地度假,我硬著頭皮,把論文傳真到飯店給她,由於傳真機轉印不清楚,造成標點符號和字體模糊不清,但學姊還是仔細校正後再回傳給我。
收到論文時,我發現,她甚至連字裡行間的逗點是全型、半型,都一一修正過。或許,對一般人來說,這點小錯誤其實不算什麼,但對東大人來說,追求完美,就是追求務實的表現。
在小事上做到完美,就像蓋房子時把地基打好,如此,即使建築樓層再高也不會晃動。相反地,倘若沒有把細節弄好,到最後可能得花費更多力氣來收拾殘局。
有的人會質疑,「為什麼要追求完美?如果用七分力氣就能把事情做完,剩下的三分力氣可以拿來休息,或是拿來做其他的事情,這不是更好嗎?」我也聽過有人說,追求完美主義是精神上的潔癖,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
我從東大人身上看到,對於自己在乎的事情,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其實一點都不足惜!就像某個汽車廣告的台詞「專注完美,近乎苛求」,這就是東大人的寫照!如果願意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完」,一定會發現,事情會有不同的結果。
因為「做對」,才能彰顯出自己的價值,這也是東大人從「優秀」變「卓越」的關鍵能力之一!
追求完美,不是只追求當下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長期來看,當下的十分耕耘也許只有一分收穫,但養成了追求卓越、力求完美的習慣,久而久之,十分耕耘也可能創造出五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收穫。
如何訂做東大腦?
《牛頓》雜誌創辦人兼總編輯的竹內均,是世界級地球物理專家,曾在東京大學任教,後來成為東京大學榮譽教授,他常常被人家問道:「要如何才能夠有效率地念書?」他回答:「只要身體健康,而且想去做就可以了!」
竹內均認為:成功的條件,端看一個人有沒有「對知識的向上心」,就算只是一開始,沒有什麼才能,旁人也不太看好,只要不斷地努力,用時間來補足天生才能的不足,經過磨練之後,總有一天可以展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打造東大腦的念書習慣》的作者加藤俊德是一位腦科學家,他研究過超過一萬人的腦部發展,運用MRI(核磁共振攝影)技術,分析受試者的工作、生活習慣、想法等等。
加藤俊德說,就算是臉孔相同的雙胞胎,成年後,兩人的腦部影像也不會相同。他認為,人腦有許多潛在能力,而這些尚未使用的腦部區域會越用越發達,他和東大的腦科學專家奧真也共同研究東大學生的腦部,看看東大生和其他人的腦部發展有什麼不一樣?結果發現,比起其他同齡學生的大腦,東大生「言語的理解能力」、「集中力」比較強。
加藤俊德同時也訪問這些受試的東大生,向他們確認:「小時候,父母是不是常念書給你聽?」
這些學生十分驚訝地問:「為什麼您知道我小時候的生活習慣呢?」緊接著反問了許多問題,和其他的受測者相比,東大生很會發問,對於知識存有許多的好奇。
這些接受測試的東大生算不上健談,聽了加藤俊德的提問,有些人無法當下立刻回答,而是隔了二三秒,想清楚之後才回答。甚至有些人結束這項測驗後,想到什麼事情,還會寫電子郵件詢問:「上次跟您談到……,想再多請教您一些問題……」
書中也提到,許多人小時候都會問:「為什麼天這麼藍?」、「為什麼會下雨?」這一類的問題,但年紀漸長,就不再對陌生事物感到好奇了。而東大生,對於知識的求知欲很強,總想再多知道一點,有「舉一反十」的能力。此外,東大生在思考時會自問自答:「真的是這樣嗎?」並在腦海中不斷搜尋、重組自己的知識,經過「假設」、「檢證」、「修正」後,才確定自己的想法。
綜合許多東大人的成長經驗,我認為有幾個方法可以培養「東大腦」:
一、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我認識的東大生在小時候並不覺得念書辛苦,對他們來說,尋訪知識、得到知識是有趣的探險活動。
除了書本上的文字知識之外,對於需要去親身體驗的事務,例如彈琴或畫畫,他們也都保持開放的好奇心,常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呢」、「有相同的東西嗎」、「有相反的東西嗎」等問題,以吸收許多知識。
二、從點到面的知識連結力
知識的基礎單位是字彙。在小時候增加各種字彙,可以幫助自己順利地吸收知識。而字彙是點狀的知識。如果可以把這些點狀的知識,從點狀擴散延伸成線狀,甚至是連結成面狀的知識,都有助於個人知識庫的累積及連結。
例如:「東」這個字,可以聯想到「東大」這個字,再發展為「東大在地理上的位置,社會上的定位,歷史的定位」等,可以深化腦內對「東」這個字的記憶,同時也可以從單一字彙,延展到整體有系統的知識素養。
三、對於看見成果的堅持力
我認識的東大人,不是只「做」,還要「做到」、「做完」、「做好」,也就是要看到一定的「成果」才肯罷休。不管是短期集中注意力,或是長期持續的紀律,東大人專心從事一件事情。不受外界各種干擾的影響,必定堅持要把這個事情做到一定的成果才休息。
讀到這裡,你也許想知道,這些東大人,天生就是這樣好學不倦嗎?還是後天養成的呢?我的觀察是,先天家庭環境的影響固然不小,但這樣的態度,和後天個人習慣的養成還是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知名的暢銷作家齋藤孝是東京大學的畢業生,出版過許多和教育、工作術相關的書,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曾說過,大家都以為東大人很會念書,其實不然,「不是因為聰明才會念書,而是因為念書才聰明」。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看書。因為喜歡看書,讓我得到許多知識及各種形式的「獎勵」,這些獎勵又成為我追求知識的強烈動機,將這些從書本中得到的知識實際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也讓我獲得更多啟發。
東大人教我的事:有「芯」最要緊
接觸了許多東大畢業的成功人士後,我開始感到好奇,東大畢業生和一般人其實差不多,也沒什麼架子,為什麼他們能在某些專業領域中這麼有成就?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這些成功之道可不可能複製到他人身上?
我仔細觀察這些東大前輩,有些人的特點是「專注」,有些人是「維持紀律」,他們之中有些人本來就家世顯赫,有些人則是白手起家。
每一個人的個性不同,做法不同,境遇也不同,很難一言以蔽之,如果硬要說他們有什麼共通點的話,我的看法是,他們都很有「芯」。
有「芯」的東大人
東大人因為有「芯」,可以堅持走自己的方向,不會受到外界風吹草動的影響。他們的人生雖然也有低潮,但因為沒有忘記自己的「芯」,在「芯」的指引下,遇到困難還是可以很快地振作起來。
而「芯」是什麼?「芯」就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如果你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包括「我是誰?」、「這一生所為何來?」,一旦面臨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刻,就能比較從容自在地做出判斷,並且執行自己所做的決定。
在一般人眼中,「成功」的定義往往是自己擁有的事物,例如受人敬重的社會地位、擁有上億的房產。這些財富或名聲很容易就可以用數字來衡量,我們也容易用這種外在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有」(having)什麼東西,並不代表我們「是」(being)什麼人。
上一篇:輕度憂鬱症
下一篇:找工作 & 找男友有感第二發
啊~我好擔心這篇無人回應
所以改了 title
多謝你的支持
很多話無法公開說
很多回憶只能用文字照片記錄
雖然工作很忙
仍抽空把所學所聞打成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裡就像 2046 的樹洞一樣
記載著滿滿回憶
我覺得妳這一篇寫得很棒,引用的資料也很棒。看得出來寫作是妳的興趣,因為妳經營這個部落格非常久,這需要投入很多心力,有興趣的人就不以為苦。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