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6 23:56:00徐江屏

總因眼前的紛擾而起(兼答Didier)

  我得先花點工夫來說明你所指出那段話我的提法及何以如此認為的依據,不然接下去的討論可能會漫無邊際,失了焦點。

  其實阿扁當了總統以後的這些年族群意識會「潛移默化」的被激化,阿扁多多少少得負些責任,尤其這次阿扁動不動把自己與台灣等同起來,不經意撕扯著台灣與中國的對立糾結,模糊了中華民國,強化了台灣的主體意識,這都是鮮明的例子。而自我神化的提法和國族認同又緊緊相繫,「為了台灣,我不能倒下去」。這當然可以歸結於政治修辭的問題,但法律所賦予阿扁總統的職務,自然有其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換個時空,這和老蔣時代動不動說誰愛國誰不愛國,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差別呢?既然走的是一條民主的道路,骨子裏操作的卻是威權的認同,儘管認同對象改成了台灣,強烈的排他性卻是和其做為全民總統的目標相違的。相較320前後阿扁的言行,倒覺得選後的阿扁至少表現出應有的謙卑,不管他心裏是歡喜還是不歡喜。

  還是希望把問題的焦點放回眼前的紛擾上,一直以為相對於之前國民黨執政,民進黨終究是受到媒體較為強力的監督,文官體系又還沒把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切分清楚,分際的拿捏上也還不明確,所以才會有民進黨政府政策制定草率的印象。沒錯,國民黨是長期的既得利益者,但他們也付出了失去政權的代價,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習慣在野黨的身份,但這代價已經沈重得有些承受不了了。

  四年下來,媒體的立場越來越明顯,氾濫的政治談話及扣應節目,讓大家以為生活就只剩下政治了,以為所謂的利益只剩下從政治中攫取,全民的利益就是政治人物口中以為的利益。表面上是開放民眾表達意見,其實也不過是各個不同立場的政黨透過認同的民眾再重新表達一次而已。這是民主嗎?這是黃光國認為的民粹,假民眾力量的集結遂行政黨利益之實。你所說媒體對這次聚眾活動的報導,是個有趣的例子,全程報導讓台灣全島的人以為台灣全面陷入對立與衝突之中。但不要忘了,那也不過是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現象,在我每天上班下班途中,依循著原有生活步調過著正常生活的人終是兩千三百萬人的大多數。有那麼嚴重嗎?更不要提什麼建請總統頒佈緊急命令的可笑建議了。

  我說了很多次了,把馬英九和陳水扁並列在一起,通常在還沒來得及展開討論之前,就先引來漫天的口水了。像你的說法我都認同,這也是我一直以為是用兩套不同的標準在評斷同樣當權的政治人物。對陳水扁過苛,對馬英九過於寬容。同樣的法律人,對遵守法律卻有不同的認知,馬英九多了點轉寰,陳水扁則剛強,所以馬英九多些人味,陳水扁則顯刻薄。當角色互換,陳水扁強調對抗議群眾應該要柔性勸導,沒有太多人以為善意。馬英九在中選會爆發警民衝突,強力譴責暴力,並要求立即逮捕現行犯,沒有太多媒體會追查到底後來有沒有這麼做。同樣的邏輯依舊上演,同樣也值得我們好好靜下心來想想,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

  說著說著還是回到我一貫以為的,我們所必須嚴密監督的,是檯面上這些政治人物到底是如何的操玩權位,如何在激化對立情緒以獲致自我的政治利益,我們所必須強力譴責的是不負責任煽惑鼓動製造發生動亂的可能以卸責的政客。台灣的未來與大家息息相關,而這些政客們彷彿一付與我無關的模樣,尤其該被民眾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