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2 16:09:46江南

《俗俚詩》

俗俚詩,相當於現代的打油詩,是一種近乎於白話的詩句。詩的前幾句一般都是俗不可耐,但最後的點睛之筆,卻又往往會讓人拍案叫絕。
明代徐渭(徐文長)給一幅題為《柳亭送別圖》的畫題詩,開頭幾句是:“東邊一棵樹,西邊一棵樹,南邊一棵樹,北邊一棵樹------”最後一句方有起色:“縱然碧絲千萬條,哪能綰能行人住?”

清代的李調元也喜歡寫這類詩。有一次與朋友吃飯,他在飯桌上指著屋簷下的麻雀作詩:“一窩兩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眾人大笑,他卻不以為然地將臉繃起,說了最後兩句:“食盡皇家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眾人方知他在諷刺朝中碌碌無為的食俸者。

清嘉慶年間有一位戍邊大將楊遇春,與幾個人同遊寺廟,見到一尊臥佛躺在殿上,似睡非睡。大家請楊遇春作詩助興,他指著臥佛笑著說:“你到睡得好,一睡萬事了。我若陪你睡------”大夥這時已經忍不住掩口而笑,但又不好意思笑出聲。只聽他又說了一句:“江山誰來保?”這一句真是唱絕了,不由得大家不佩服。
鴻魚 2007-06-25 05:44:24

如果有人問江南說:江南好好在那?江南可一句答之,也可以一句不說。〈江南好在不言中〉是一句答之。那不答呢?是那句呢?

版主回應
先生此题颇难,因为不能作答,(“不言中”定为答一句)那就好在梦中吧,梦游千里尽是美。 2007-06-25 08:34:03
裕文 2007-06-24 11:21:38

每每在最後一句
充滿禪機智慧
猶畫龍點睛之效
ㄏㄏ

版主回應
裕文您好:
欢迎您的来访,有空时常来坐坐。
2007-06-24 11:28:57
pin 2007-06-23 22:48:25

古人爲什麼那麼的有創意呢!
對細微的事能夠延伸引述到大格局.
這智慧真是我們該探討學習的.

版主回應
pin您好:
欢迎您的来访。
古人为何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创意?这种创意是建立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上的,同时也与中华民族以文教化、以文治国兴邦的主流思想分不开的。久而久之,这种文化精髓深深在溶入到整个社会与个人的行为中间,这种智慧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均会体现出来。
2007-06-24 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