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3 22:16:11江南
《苏州评弹》
中国的京剧、昆剧人们都很熟悉,许多人称这二个剧种为中国的国粹。在大陆的各地还有许多不同表演形式的地方戏,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江苏的淮剧、锡剧,浙江的越剧、甬剧,上海的沪剧,湖南的花鼓戏等。而现在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苏州评弹"称得上是地方戏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苏州评弹与其他剧种的表演相比要简便得多,由于它对表演场地的大小、灯光、音响均无苛求,特别适合到江南水乡的小集镇上去表演,也深受江南民众的喜爱。
【吴语】是中国的八大方言之一,苏州方言属于【吴语】的一个分枝。它的特点是听起来特别的委婉,当地人自己评论苏州方言时,以一句“糯得来”将其概括。用苏州方言来弹唱和叙说也就成了苏州评弹的主要特色。
苏州评弹的艺人常年累月深入到各地的小集镇去表演,这种巡回演出的方式,艺人们称之谓“跑码头”。每到一处码头就去和当地的茶馆合作,由茶馆提供场地、出售门票、张贴评弹演出的海报,演出期间艺人的生活起居通常就在茶馆的小客房内。早上起来洗漱完毕,艺人就要进行排练,那怕是天天演唱的熟段子,也必须每天早上反复排练。即使是各流派的大牌人物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真可谓是一丝不苟。“跑码头”的生活很辛苦,六十年代后期每张演出票价在10—15分钱人民币,分给茶馆约三分之一的收入,生意清淡时一场的演出收入还不够吃饭。艺人必须每天演唱二场才能维持下去,遇到节日时每天要演唱三场。艺人们通常都是夫妻搭档跑码头,一个集镇上住半个月左右,演出火爆时也可能住上一至二个月。
茶馆里的演出台比茶客的座席略高一点,中间放一把齐腰高的宽茶几,茶几的二侧各置一把太师椅供艺人演出时就坐。茶几上放置茶具、毛巾、折扇,三弦和琵琶就靠在各人的椅背边。根据观众的喜好不同,艺人通常下午演出评书,晚上演出弹词以吸引各类观众,从而增加上座率。弹词的唱腔因流派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我最爱听的流派是蒋月泉的“蒋调”和徐丽仙的“徐调”。评话,只有说,没有唱;弹词有说有唱。评话的演出内容以历代兴亡的英雄史诗和侠义公案为主。有《三国》、《水浒》、《英烈》、《隋唐》和《七侠五义》等。由于评话的演出内容和表演风格,比较粗犷豪放,所以评话又称“大书”(此时念作“度丝”)。评话的道具主要由一只披了案面的长条桌和一把太师椅组成,案上放一把折扇和一块惊堂木,演出的成本比较低。弹词的题材,大多是讲家族兴衰和爱情故事,主要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等。因为弹词的题材比评话要小,表演风格也比评话纤细柔和,所以弹词又称“小书”。男艺人的演出服装穿长衫,女艺人的演出服装穿高跨旗袍。随便说一句,北方也有评书,但北方评书用普通话表演。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苏州评弹,建议你去听一听,感受一下“糯得来”的艺术。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苏州评弹与其他剧种的表演相比要简便得多,由于它对表演场地的大小、灯光、音响均无苛求,特别适合到江南水乡的小集镇上去表演,也深受江南民众的喜爱。
【吴语】是中国的八大方言之一,苏州方言属于【吴语】的一个分枝。它的特点是听起来特别的委婉,当地人自己评论苏州方言时,以一句“糯得来”将其概括。用苏州方言来弹唱和叙说也就成了苏州评弹的主要特色。
苏州评弹的艺人常年累月深入到各地的小集镇去表演,这种巡回演出的方式,艺人们称之谓“跑码头”。每到一处码头就去和当地的茶馆合作,由茶馆提供场地、出售门票、张贴评弹演出的海报,演出期间艺人的生活起居通常就在茶馆的小客房内。早上起来洗漱完毕,艺人就要进行排练,那怕是天天演唱的熟段子,也必须每天早上反复排练。即使是各流派的大牌人物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真可谓是一丝不苟。“跑码头”的生活很辛苦,六十年代后期每张演出票价在10—15分钱人民币,分给茶馆约三分之一的收入,生意清淡时一场的演出收入还不够吃饭。艺人必须每天演唱二场才能维持下去,遇到节日时每天要演唱三场。艺人们通常都是夫妻搭档跑码头,一个集镇上住半个月左右,演出火爆时也可能住上一至二个月。
茶馆里的演出台比茶客的座席略高一点,中间放一把齐腰高的宽茶几,茶几的二侧各置一把太师椅供艺人演出时就坐。茶几上放置茶具、毛巾、折扇,三弦和琵琶就靠在各人的椅背边。根据观众的喜好不同,艺人通常下午演出评书,晚上演出弹词以吸引各类观众,从而增加上座率。弹词的唱腔因流派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我最爱听的流派是蒋月泉的“蒋调”和徐丽仙的“徐调”。评话,只有说,没有唱;弹词有说有唱。评话的演出内容以历代兴亡的英雄史诗和侠义公案为主。有《三国》、《水浒》、《英烈》、《隋唐》和《七侠五义》等。由于评话的演出内容和表演风格,比较粗犷豪放,所以评话又称“大书”(此时念作“度丝”)。评话的道具主要由一只披了案面的长条桌和一把太师椅组成,案上放一把折扇和一块惊堂木,演出的成本比较低。弹词的题材,大多是讲家族兴衰和爱情故事,主要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等。因为弹词的题材比评话要小,表演风格也比评话纤细柔和,所以弹词又称“小书”。男艺人的演出服装穿长衫,女艺人的演出服装穿高跨旗袍。随便说一句,北方也有评书,但北方评书用普通话表演。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苏州评弹,建议你去听一听,感受一下“糯得来”的艺术。
菲菲
2007-04-04 11:38:13
地方戲曲,台灣也是有的,最出名的是【楊麗花歌仔戲團】,因為她是將舞台戲搬至螢光幕的台灣第一人。
記得小時候,常可以在廟寺、夜市人潮穿流熱鬧之處看到謝神廟會類似野台戲的搭建,連續夜晚唱個一禮拜左右的歌仔戲,響徹雲霄的羅鼓聲,又加上點燃泡竹劈哩啪啦聲好不熱鬧,儘管台下小貓兩三隻奚奚落落的觀眾,因為通常他戲臺開唱的時間多是人潮回家路途中的6、7點時間,該出來的人不是在吃晚餐,就是仍然在回家路途之中。如今這種廟寺花錢請劇團的景象逐漸式微,可能是考量經濟負擔吧,再不然就是因為傳統民俗藝術沒落與傳承的斷層。。
版主回應
不知菲菲您听过评弹吗?大陆上听弹词的人中间有不少是女性,那些曲折缠绵的情爱传统故事往往会使她们听得欲罢不能。大陆现在通过电视荧屏在播放苏州评弹,为广大喜爱它的人提供了方便
2007-04-04 13:00:13
蘇州評彈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尤其是江南水鄕一帶的語言,溫婉柔軟,很好聽!但是,我覺得京韻大鼓也不錯,隨著韻鼓的節奏,也蠻能牽動人心! ︿︿
京韵大鼓的确很好听,特别是听骆玉笙的演唱,可谓是出神入化。高吭洪亮的嗓音唱出一口字正腔圆的京片子,鹤发童颜,举手投足之间将击大鼓与演唱完美地结合起来。她是名符其实的一代鼓王。 2007-04-04 1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