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打坐方式即將開課
如何正確打坐方式即將開課
費用:1200元
一周2堂,20堂課
讓你身,心,靈得到舒服
在現代繁忙的生活節奏中,靜坐愈來愈收到重視,
成為許多人調整身心的方法,但靜坐的派別很多,各有倚重倚輕,
你是不是去廟裡常有人叫你打坐,你知道要如何打坐,也會失眠困惱嗎?正確打坐或讓你開悟
利用三脈七輪(圖文解說)和冥想打坐法下面網址看看
http://hky1080.pixnet.net/blog/post/22140805
下面是聖巖法師的現身說法,從他實際的經驗中,分享打坐的實踐方法。
--聖巖法師
1.方法
1.調身/打坐時,怎麼坐?
調身、調心,是從調息開始,先把呼吸調勻了, 身體自然會舒暢,
心念自然會安靜。
調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讓身體感到平穩、舒服、輕柔。
打坐姿勢的要領是,將身體的重心感,放在臀部和墊子之間,
脊椎和後頸是垂直的,後腦、後頸,直到尾椎骨為止,呈一直線。
下要彎腰駝背,也下要左曲右歪;坐的時候頭頂與上空呈一條垂直線,
不要低頭或仰頭,下半身最奸將雙腿盤起,如果下能盤腿,
兩腳交叉坐或者坐在椅子上也是可以的。
雙手的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重疊置於腿上;然後輕合嘴唇、
舌頭輕抵上顎、輕扣上下牙齒,眼球放鬆,兩肩、兩臂;兩手均下用力,
腰部挺直,小腹放鬆一一這是最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坐姿,可以使身體穩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氣脈循環更為通暢。
重心的感覺,下在頭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墊子之間,
身體其他的部分則下去管它。
眼睛可以閉著,但是這樣很可能會昏沈打瞌睡、有幻境、有雜念,
那可以將眼睛睜開20%,但只是睜開而已,眼前的東西下需要去注意它。
要練習將我們的心,用來享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
能夠如此,心有所寄,就不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了。
2.調息/打坐時,怎麼呼吸?
呼吸的感覺,是在鼻孔的前端部位,但是下要特別去留心空氣進
入鼻孔之後,是進到肺部或進到哪裡;就是自然的平常呼吸,下要控制它,
下要故意讓呼吸快或慢,深或淺,只要知道有呼吸出及呼吸入的感覺就好。這時你的心,就好比站在電影院門口的收票員,收到一張票,
就讓一個人進去,至於-進去之後是坐在哪一個位子上,
那就不是收票員該管的了。
有些人想控制呼吸,希望呼吸越長越好,越深越好,這下但沒有必要,
而且會引起呼吸不順、胸悶氣塞的副作用;也有的人呼吸時注意小腹,
最初開始能夠感覺到小腹在蠕動,但是,這只能使心一時間安定下來,
卻沒有辦法入定和開智慧。
所以,當橫隔膜下降-時,呼吸的深度可能會使小腹起伏蠕動,
但不要試著用意志去控制它蠕動,只曉得呼吸的感觸是在鼻孔就好。
也許有人已經習慣呼吸在小腹的蠕動,並且心境平靜,那可以暫時用它,
直到你的心已安定之後,就下要再去注意小腹了。
每次開始打坐,都要把姿勢坐好,這是調身。
坐好之後覺得身體很舒暢,然後曉得呼吸,享受呼吸,
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打坐,而呼吸只是身體的一部分,
所有的感覺也都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不須特別注意某一或某些部分。
下特別注意局部或局部的狀況,不受身體、環境以及心裡的狀況困擾,
保持清明的心,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打坐,這是[默];曉得身體在打坐,
清楚知道身體及周遭環境的狀況,也覺察到心裡所產生的雜念妄想,
則是[照]。
很清楚知道身體在打坐,也知道身體上的狀況,但是下去管它,
這便是『默照同時』。
3.調心/打坐時,怎麼安心?
默照修行法有四個調心的層次:
(1)收心
把心從『緣過去境』以及『緣未來境』的狀況,收到『緣現在境』,
的這一點上。捨下過去境及未來境,是『默』,綠現在境『照』。
(2)攝心
是將收回的心,攝於現前正在用的方法上。
也就是把心從過去境及未來境中收回來,只綠現前境之後,
進一步將現前境的範圍縮小,對於現前環境所發生的種種狀況,
雖然可能部看得到、聽得到,但是不要被它們所影響而生起情緒反應。
接著,很清楚地把現在的這一念,既不被雜念、妄想、瞌睡所困擾,
也下要跟雜念、妄想、瞌睡纏鬥,只要把心輕鬆而又綿密地用在方法上,
其他問題就下會產生了。
不跟雜念、妄想、瞌睡纏鬥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3)安心
是將心念安住於正在用的方法上。
此時的心,已經可以不受身心環境的各種狀況所影響,平穩,
安定、持續地在用方法,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打坐,
也清楚知道自己已在平穩、安定的狀況中打坐。清楚知道就是『照』,
平穩安定則是『默』。
(4)無心
放下一切攀緣心,既下執妄境也不求真境,如常人一般生活,
這便是《金剛經》的『無住生心』,亦即《六祖壇經》的『無念心』、
『無相心』。
從安心而至無心,是持續用功,下斷地放捨諸相,
一直到了無心可安亦無相可捨的狀況。
在這過程之中,收心的層次要捨過去、未來;攝心的層次要捨雜念、
妄想;安心的層次要捨身心環境正在發生的狀況:無心的層次要捨妄、捨真,
下執有無兩邊,也下著中間。
一如〈永嘉證道歌〉所說的『下除妄想下求真』,
但也下是躲在無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隨緣攝化,悲智無量。
加盟優點專家網,既能提升流量又能能賺,現在就注冊吧
上一篇:解開心中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