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3 16:52:06Ling

艾滋病(輔助治療)

http://www.usetm.com/big5/y4/ReadNews.asp?NewsID=171&BigClassID=37&SmallClassID=27&SpecialID=0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1981年才被人們認識的一种新的性傳播疾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導致一系列條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和腫瘤發生的致命性綜合征。
【病原學】
自從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世界多方科學家對該病進行了艱苦的研究工作。發現HIV-1型病毒是本病的病原体,它對輔助T細胞(CD4)細胞免疫系統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是該病毒的主要攻擊目標,另外,巨噬細胞和單核系統也是具有CD4受体的細胞群,也為靶細胞。通過檢查外周血液CD4細胞群的變動數量可以有助于探討免疫系統异常進展情況。對于本病的科學基礎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和堅持不懈努力,但在防治方面進展不大。
80年代初,國外學者分別從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出了淋巴結病相關病毒,即LAV和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當時曾用HTLV-Ⅲ型/LAV代表艾滋病病毒,現已肯定兩者是同一病毒。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決定統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屬逆轉錄病毒科的慢病毒屬。是具有轉成二倍体的病毒,能使單鏈病毒RNA轉成雙鏈DNA合而為一以進入宿主細胞的染色体組里,通過病毒聚合酶,及逆性轉錄酶的催化作用能產生這种新合体。此病毒家庭的成員也在球体中共存,在病毒RNA和聚合酶周圍以及搭在特异性罩的糖蛋白的脂質膜中共享一体。
HIV-1在結构上是由2种不同的單位組成,病毒罩(envelope)和病毒角(core),是由一層宿主細胞性雙層脂質組成的。2個大罩糖蛋白,gp120和gp41,是由兩層聯成的,為既有蛋白,gp160,進行酶解裂而產生者,并共同形成一個非同价的外圍蛋白复合体。gP41蛋白是分子穿膜部分,而gP120蛋白由病毒表面脫出并起著病毒聯接宿主細胞側的作用。脂質雙層也被埋于宿主衍生蛋白之中。再聯合之gP160在哺乳和非哺乳細胞干流兩者之中進行合成,而且當前正用以制備非HIV感染患者的臨床疫苗做試驗。同時用于HIV感染患者誘導更有效的免疫反應。
病毒角(virial core)是由核罩甙(uncleo capsid)和病毒酶組成。前者為4种蛋白質构成;P7、P9、P17以及P24,全部合成為一個53Kol的既存蛋白質,HIV-1蛋白酶可分解它們。
蛋白質P7和P9与病毒RNA緊密聯接在一起并形成核角(uncleiu core)。蛋白質P24是病毒酶周圍的內罩中之原發蛋白質。蛋白質P17鄰接脂質雙層內面并在此起穩定病毒微体成分的作用。核罩里的病毒RNA是增添病毒酶的關鍵:可逆轉遞酶(RNA-依賴性、DNA聚合酶),戍核酸酶、內切酶(integrase)以及病毒蛋白酶等。
HIV對熱敏感,在56℃下經30分鐘可滅活,50%乙醇或乙醚、0.2%次氯酸鈉、0.1%家用漂白粉,0.3%雙氧水、0.5%來蘇處理5分鐘即可滅活,但對紫外線不敏感。

【流行病學】
本病在美國從1978年在紐約發現第1例以后,1979年7例,1980年12例,1981年204例,1982年750例,到1983年已累計發生 1739例,逐年直線上升,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到1992年7月底統計已達164個國家,約50万人以上患AIDS,病人隨著年代的推進,累積數量不斷增加,1995年6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世界登記在冊的艾滋病病例已接近117万。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實際數要比此數高得多,估計全世界AIDS 病例總數可能已超過500万,全世界目前HIV感染者的總數已超過2000万人,每天還約增加600人。死亡病人數近100万人,故稱之為世紀絕症。目前以美洲為最多,其次是亞洲,歐洲名列第三。但亞洲HIV感染人數正飛速上升,本世紀未下世紀初期,亞洲處于艾滋病擴散期。在泰國,印度,已從高危人群擴散到一般人群,成人已有20%受感染。產前婦女HIV陽性率高達8%,再過5年,大多數新感染的病例將來自于亞洲。
在我國大陸,自1986年首次發現一美籍阿根廷人在西安發病,經多方檢查确診為AIDS。距世界首例報道AIDS相隔4年。同年在浙江省從血友病病人中又檢出HIV感染者4例,為我國首次發現HIV帶毒者。此后在我國陸續發現外國人HIV帶毒者約17名之多。直至1989年從云南發現HIV帶毒者146 例,又在北京及河北發現3例HIV帶毒者。
進入90年代我國的HIV病情情況更加不可阻擋地迅猛發展,按國家衛生部公布的數字,1990年HIV帶毒者為492人,AIDS僅為5名,其后逐年上升,至1995年HIV感染者為3341人,AIDS為117名,專家估計我國實際HIV感染人數應為5万-10万人。這僅僅只有5年其增長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很多人至今仍認為艾滋病在美國、歐洲和非洲等地多見,實際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艾滋病已在我國各地傳播開了。我國已報道通過注射進口第Ⅷ因子而感染HIV的病例,各大城市都先后報導了艾滋病的病例,這些情況需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
傳染源:為艾滋病患者及HIV攜帶者。傳染性最強的是臨床無症狀而血清HIV抗体陽性的感染者,其HIV分离率最高。無症狀的感染者是艾滋病流行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而病毒陽性而抗体陰性的HIV感染者,則更是危險的傳播者,這种現象,在早期和晚期病人比較多見。
傳播途徑:HIV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眼淚、骨髓液、尿、母乳等体液,以及腦、皮膚、淋巴腺、骨髓等組織內存在著HIV。一般感染源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母乳等為主,很少通過唾液,但也不能否定。
性行為感染:AIDS的本質是一种性病,由性行為感染,特別是男性同性戀者經“肛交”途徑感染率最高,血液和精液中HIV的含量几乎相等,故是感染力度最強的感染源,由于肛交直腸粘膜易受損出血,所以,肛交感染HIV較多。性伙伴數越多,性活動開始年齡越小,加上吸毒者,其感染傾向也越高。
男女間性接触感染以嫖娼為甚,因為妓女HIV感染机會多,傳染的可能性最大。妓女HIV攜帶率在美國各大城市近93%。在非洲HIV的傳播以男女性行為為主。
血及血制品傳染:輸入了被HIV污染的血或血液制品,使HIV直接進入体內引起感染以及產褥期感染,靜脈扎毒針刺感染。目前尚未見因針灸感染AIDS的發生。血友病患者輸入第Ⅶ因子,已發現有1/3患者HIV抗体為陽性。而且現在發現成倍增加。主要原因是對獻血者沒有進行徹底的HIV檢查。在非洲因濫扎毒品使用共同的注射器,其針頭部殘留有污染的血液而自己直接將病毒注入体內感染非常多見。特別是女性病例更多。器官移植,人工受精也是更重要的傳播途徑。
母嬰垂直傳染:攜帶有HIV的母親可以經胎(胎內感染)、產道感染及經母乳傳播給嬰儿。
職業危險因素:醫務人員可因針頭刺傷或粘膜被污染的血液濺污而接触病毒,已有因被HIV的血液針頭刺傷醫務工作者而發病的報導,雖然病例不多,但應引起高度重視。


A.早期病症
[治法]:解毒涼血,祛濕抗菌
赤芍12 玄參12 生地15 金銀花15 川連12 麥冬15 云苓15 紫花地丁12
薏苡仁24 白術15 木通4 龍膽草12 党參15 黃芪20 枸杞子15 五味子10

B.中期病症
[治法]:養陰益气,補腎,解毒
夏枯草18 紫花地丁15 川連8 紫草12 枸杞子18 杜仲10 党參15
黃芪20 白術15 麥冬12 生地12 淮山15 山萸肉12 扁豆12 百合12

C.晚期病症
[治法]:健脾,補气養血
白術15 云苓15 党參18 黃芪20 當歸9 炙甘草6 白芍12 枸杞子15
紅棗8 補骨脂15 熟地15 菟絲子15 五味子12 炙甘草6

[以上三個藥方的加減]:
(1)淋巴腫大者,加浙貝10 山慈菇10 貓爪草12
(2)出現肉瘤,加紫草15 夏枯草15 莪術15
(3)抽搐者,加龍骨15 廣地龍10 鉤藤12
(4)皮膚瘙痒, 加苦參 12 地膚子10 黃柏12
(5)盜汗者,加五味子9 女貞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