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1 00:00:00丸子

聽創作坊河說故事


創作坊河,自1990年開始蜿蜒漫流,一路上,清澈水面搖映照著無數山光雲影,偶爾曲曲折折驚險繞行,然後,一點一滴形成現在的樣貌。河水依舊潺潺流動,河畔與河底的景色,不斷翻新,唯一不變的,是領著我們的孩子,往前奔流至海洋的初衷。

生活的臉顏不斷轉變,創作坊陪伴孩子經歷過有聯考的時代,也陪伴孩子走過基測時期,現在,我們同樣在這一條河上,持續陪伴孩子迎向即將開辦的十二年國教,正如秋芳老師語重心長的擔憂:

十二年國教政策這樣飄飄搖搖,想到作文老師的陪伴,不再只是412分之12,而是更艱難的6分之1。夜半時忽然醒來,真的悚然心驚。不斷問自己,如何領著孩子,透過文字,整理自己、安頓自己?

這將是我們在陪伴孩子時,更深沉的憂慮,也是更深重的責任。

看到《今周刊》的封面專題,讓人憂懼。新一波藍色流感,席捲全台,全台憂鬱症人口突破 450萬。

希望,文字永遠是我們送給孩子們,最美好的出口。

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出口,是創作坊河最最簡單的心願,卻也是最最不簡單的責任。

我們渴望帶著曾經駐足在這一條河流前的大孩子與小孩子,來到人生的出海口,張大眼看見更浩瀚的世界,甚至有能力參與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工程,學會在成就個人的同時,也豐富我們所處的大環境。

溯游而上,細細追溯這一條創作坊河源頭,它來自於秋芳老師童年時期對於幸福出海口的嚮往與渴望。

生長在大家庭的秋芳老師,父母交際圈大,家裡進出的人口相當複雜,教育責任則落在哥哥姐姐身上,年幼的她深刻感受到打罵教育的可怕,當現實生活是自己不能作主、改變的時候,她仍然不放棄為生命點燃火光的一絲絲機會,她寄望著未來,當自己長大、有能力時,她要打造一個永遠沒有語言、肢體暴力,恪守「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規範的桃花源,她要證明自己也有機會選擇一個更好的人生。

就讀台大中文系的時候,她的一方桃花源有了更加明確的輪廓,那是一個和文字相互依存的文學夢工廠,在文字的世界裡,學會整理自己,尋找生命的出口,活得更尊榮,活得更有意義。

於是,秋芳老師28歲那一年,成立了創作坊,創作坊河開始潺潺流動著……

這一條創作坊河很快地遇見了一位欣賞它的君子廠長,當時是還是桃園縣議員的廠長,在從政一段時間後,發現政治的力量遠不如教育的力量大,只有改變人的心,我們應該做的事與想要做的事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

於是,她資助創作坊舉辦一個讓孩子們探訪桃園老街溪的活動,從河流的源頭開始,一路往下觀察、探詢,期許孩子學會關懷近在我們身邊的環境。廠長甚至還出資租下中壢藝術館,讓孩子們站上正式的舞台,學習克服自我恐懼,主動地在台上報告自己訪查老街溪的見聞和心得。

看見這些孩子們一個個變得如此不同時,廠長更加相信,教育的力量無限大,而創作坊堅持的作文教育就是人格教育」信念,正好與廠長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卸下議員身分後,她毫不猶豫地加入創作坊,成為這一座文學夢工廠的廠長,為這一條創作坊河,注入更強大的力量。

在秋芳老師還沒成立創作坊之前,曾經開了一家「要你好看」漫畫店,當時請了一個還在念高中的工讀生小緯,辦事能力強的小緯什麼都好,唯獨不用功讀書,秋芳老師還特地把他拎回家監督讀書進度,讓他順利考上大學,擁有一段華燦的大學歲月,還因此讓他順利遇見了一生的伴侶羽豔老師。

十年後,漫畫店工讀生小緯變成了創作坊的長期機動組」組長小緯哥哥,不只這樣,他還把自己心愛的妻子羽豔老師送進了創作坊,協助廠長和秋芳老師,成為創作坊有史以來的超級王牌行政小豔姐姐呢!

而其實,2005年加入創作坊的小豔姐姐,只有一個很可愛的初衷:我要代替我先生,好好孝順廠長和秋芳老師。

孝順,果真是幸福的起點。

2005年末,秋芳老師寫了13個感謝,其中一個感謝便是給小豔姐姐的:

無論日子忙或閒,我沒下班,小豔子絕不離開,每想到這一年,就感動得掉眼淚!我常說:「我不是要請一個行政小姐,外面這樣的人太多了,我要請的是黃秋芳,做的事只有黃秋芳能做的事。」小豔子真的做到了!沒有小豔子,創作坊的發展會再慢上一兩年。

同時,秋芳老師也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小豔姐姐,巧合的是小豔姐姐也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她的大老闆廠長和小老闆秋芳老師,在沒有相約說謝謝的情況下,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向對方表達一整年的謝意。

於是,小豔姐姐更加清楚,她的任務不只是單向的孝順了,而是更全面的「真愛無敵」,廠長與秋芳老師的愛、創作坊老師們的愛、孩子們的愛,這些愛領著她慢慢轉型為現在的羽豔老師,她要把真愛無敵的信念,傳播得更遠、更深、更美,讓所有的人都活得更幸福!

創作坊河,從此搖曳著一圈圈永不散去的瀲灩波光。

 

2007年,創作坊河匯入新的生命,長期在中壢耕耘的創作坊,岔開一條支流,纏綿奔赴新竹,秉持同樣的初衷,開展一段段豐富的生命風景,而書瑋老師是當初的開國元老,一路走來,她仍然慶幸自己做了對的選擇。

書瑋老師還不是書瑋老師之前,是一位在新竹工作的會計師,家住苗栗的她選擇通車,每一天能夠清醒思考的時刻,便是等待搭火車的瞬間。她清楚記得自己做出選擇的關鍵地點正是火車站,看著來來往往的車班,這一班車走了,下一班車來了,固定的時間、固定的車班,就算閉著眼睛也能猜到接下來的發展,這些固定的生活程式,一如她機械般的事務所工作,日復一日,每一天都重複著前一天的想法、行動,這難道就是她嚮往的生活全部嗎?有多久沒聽見自己大笑了?又有多久沒為身旁的人帶來笑聲?

為了「一定要活得快樂」的人生最高準則,為了「不再過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她選擇加入創作坊,那裡是她所遇過的收藏最多也製造最多快樂的地方。然後,我們總能聽見創作坊河不時地濺起嘩啦啦的晶亮水花,那裡頭始終有滿溢的笑聲綿延傳遞……

依雯老師在還沒有成為創作坊的老師前,是台北某作文機構的跑班老師,除了自己負責教學的作文班外,她還負責編寫該機構的作文教案,也負責到各個補習班示範教學,為該機構的其他作文老師爭取任教的機會。

光鮮亮麗的跑班老師形象背後,其實只是個寂寞得不得了的獨行俠,她常笑稱那時的自己生活中有兩個老闆。一個老闆是作文機構老闆,每天用電話遙控她到指定地點教學,奇異的是她從來沒有同事可以共談教學大計,她總懷疑自己比較像神秘特務,而不是作文老師。另一個老闆是負責餵飽肚子的各家餐飲店老闆,一天當中約有三次機會向老闆大喊:「老闆,我要吃……

當生活中只剩下兩個老闆的聲音時,依雯老師更加深刻地被創作坊的團隊運作吸引,渴望加入一個團隊,一起為孩子們的寫作力與品格力盡心謀畫,成為她加入創作坊的初衷,也成為她最最珍惜創作坊的地方。

這座孤島,因為遇見了創作坊河的蜿蜒纏繞,而成為與陸地相連的沙洲,和更多的生命美好激盪。

2009年,中壢教室發現、捏塑了淑君老師,2010年,淑君老師秉持著「只要創作坊有缺口,我就去填補」的信念,坐鎮新竹教室,繼成為歷史上的王牌行政小豔姐姐之後迅速竄起的王牌行政新星。

在還沒加入創作坊之前,淑君老師在竹北的某升學補習班工作,那時她是帶班導師,每當任課老師上課時,她必須在教室巡堂,一手拿著愛心大哥,眼睛則必須像靈敏的雷達一樣,敏銳抓出正在打瞌睡或者已經呈現昏睡狀態的孩子,緊握愛心大哥朝著他們的桌子用力一拍,傾盡全力醒孩子,讓疲累的他們不得好眠。

不只如此,當孩子們各項大考、小考成績出爐後,還要他們排排站,算一算自己總共少了幾分,需要被老師打幾下,「啪啪啪……」的聲響,可以說是淑君老師當時生活的主旋律,每天必定重複點播。

淑君老師非常困惑,教育孩子難道只能用這類「嚇」他們、「打」他們的方式嗎?我們的教育只剩下這一條窄窄小小的路嗎?我存在的價值是否也只是為了打打孩子、嚇嚇孩子呢?

創作坊是淑君老師最美麗的人生轉彎,她發現她愛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還存在著更多的可能,她發現自己在改變孩子的同時,也賦予自我生命更深刻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淑君老師相信創作坊河,能孕育無限的生命、造就無限可能,一如她也曾在這裡汲取人生的營養。

還記得雯婷老師通過試教,確定可以留在創作坊成為無薪的見習老師時,她最最焦慮的問題居然是:「你們真的會教我『教作文』的方法嗎?」試教完的時候問一次,下了樓梯又問一次,推開大門要回家的時候,又不安地問了一次。是不是很可愛呢?

後來,雯婷老師真的成為創作坊的帶班老師,三年的時間,讓她不只會教孩子寫作文,也為自己的生命灌注新的活水,越活越起勁、越活越有滋味。

這一條創作坊河,有新加入的人,當然也有離開的人,雯婷老師對於自己為什麼會留下來,則有極為動人的界定:加入創作坊的動機最重要,一個動機強烈的人,越能接受各種考驗,越能明白自己留下來的意義與價值。我加入創作坊的動機,就是為了找到一個管道去改變這個不夠美好的世界,儘管我的力量很小,但只要有改變世界的一點點可能,我都願意去做。

一如創作坊河湧動的初衷,也是為了改變不夠好的生活、不夠好的世界。

因為這樣的信念,使得雯婷老師停留在這裡,繼續打造她的改變世界工程,這一條創作坊河,看似流動得溫柔繾綣,其實還蘊藏著堅強的意志力,想撼動這個世界。

剛剛加入創作坊的小芳姐姐,擅長使用意象,無論是期初營的自我介紹,或是每一次的報告檢視,都能夠感受到她從一個非文學人,慢慢活得像一個文學人了呢!還記得在經過《詩經》兩天一夜期初營的文學激盪後,她有感而發表示:我感覺自己像走進了超市,一口氣買了好多的東西,有的是可以立即食用的蔬果,有的則是可以放好幾年的罐頭,需要慢慢想、慢慢感受。

真的很有意思吧!

對於小芳姐姐而言,創作坊河像座圖書館,有許多值得賞玩、深入了解的地方,而她也會期許自己像個組合式收納櫃,在制式的組合規範裡,盡好自己的本分,並留下一些伸縮彈性的空間,應變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為我們的孩子打造更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

2012教師節,創作坊選擇回顧這些動人的初衷故事慶祝這屬於我們的節日,我們更希望停留在創作坊河的大人與小孩,都能從中撈取生命的營養,找到使自己活得幸福的方法,一起帶著讓人生、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渴望,檢視自己的初衷,自信且充滿希望地奔赴寬闊的出海口,實踐點亮生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