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9 17:44:00我們要遷台了
〔大頭貼〕我的反高作業簿
★ 反高大頭貼6號 勞工權益工作者 宇桐
從1970年代以來一直是高度就業國家的台灣,在二十一世紀一開始就面臨了失業率攀升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經驗直接感受到,許多人突然中年失業、公司大量裁員、回鄉務農的原住民變多了、路旁小販增加了、因為失業家庭失和、自殺的悲劇比比皆是,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全台發生13起自殺案件,其中有 一半以上與失業相關連。悲劇的背後,往往有更深沉的社會因素。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性之一,就是勞動力的商品化,你我身旁的朋友以及大多數的人,都必須找一份頭路、受僱於老闆來養活自己。理論上,叫做原始資本積累,說的不是資本家創業的第一筆資金,說的是資本主義這種僱傭關係如何開始、發展、擴大。當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當生產資料漸漸控制在資本家的手中,其他人就只能靠販賣它的勞動力來生活。因此,現在的受僱者比起以前的奴隸、佃農來說雖然比較自由,但是卻自由得一無所有,說起來有些悲哀,但很真實。當社會的生產資料漸漸往財團、資本家方面集中時,相對的,勞動者也就更依賴資本。也因為這樣,當一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僱者一但失去了工作,就會像是被遺棄的嬰兒 ,無家可歸、坐以待斃。這也是為什麼失業率與自殺率呈現正比的原因。
失業以後生活還是要過,小孩還是要養育以及受教育,前從哪來?真的像阿扁講的那樣,教育是個人的投資嗎?當然不是!我們只要分析失業的原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失業勞工子女應該免學費!而且要由資本家來負擔。
主流分析失業問題時,用的是粗淺的現象分類,將失業分為「摩擦性」、「結構性」、「景氣性」三種,後兩者指的是非自願性離開工作崗位。「結構性」失業講的是產業型態的轉變,造成工作的消失、原工作者無法銜接新型態的工作;「景氣性」失業談的是景氣循環對資本僱用規模的影響,景氣好產業規模大,就業率高,反之,景氣不好產業規模縮小,失業率則增加。除了以上兩種失業型態外,台灣的特殊情況就是「資本外移型」失業,所謂「錢進中國、債留台灣」還造成裁員失業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失業勞工子女免學費的訴求,絕不能從道德的層面來分析與看待。這樣的訴求,不是訴諸資本家個人的情操與社會關懷,而是從整個資本家階級與受僱者階級的關係來解釋。我們不用有色的眼光來看資本家,因為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代理人,只要資本主義社會還繼續存在,資本家就必須為資本找出路、讓錢生錢,這是他的”宿命”。而資本家慣常的辦法就是投資生產,僱用勞工來賺錢,無論是景氣性的失業或者結構性的失業,整個社會的資本還是要繼續運動不能停止,所以景氣一好就要有備用、可用、堪用、好用、現成的勞動力來支援,也所以產業轉型時更需要備用、可用、堪用、好用、現成的勞動力來支援。而這些勞動力哪裡來?當然是靠教育來培養。
這不就明白了嗎,資本主義社會要順利地再生產,一定素質、甚至不斷提昇素質的勞動力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受僱者階級的學養能力是延續資本家階級利益不可或缺的條件,就算個別的老闆不一定會僱用到失業工人的子女,但就整個老闆階級來說,失業勞工的子女一定要有「勞動能力」要為資本主義所用,不能是一個”廢人”和社會問題;因此,想當然耳,資本家這一個階級就應該跟買保險一樣來分攤另一個階級的教育費用。特別是非自願被淘汰出職場的受僱者,怎麼能再要求已經缺乏生存能力的人去負擔他的小孩(未來受僱者)的教育費用呢?
我們的資本家,在汰換機器之前還會花好幾年的時間來儲存一筆折舊費用,等到機器報銷、退役,馬上可以補上一台新機器。同樣是老闆的生財工具,勞工被迫離開職場,新進人員的教育費用卻可以不用負擔,台灣真是老闆的天堂!工人的地獄!
反高學費格鬥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ighfight/
從1970年代以來一直是高度就業國家的台灣,在二十一世紀一開始就面臨了失業率攀升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經驗直接感受到,許多人突然中年失業、公司大量裁員、回鄉務農的原住民變多了、路旁小販增加了、因為失業家庭失和、自殺的悲劇比比皆是,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全台發生13起自殺案件,其中有 一半以上與失業相關連。悲劇的背後,往往有更深沉的社會因素。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性之一,就是勞動力的商品化,你我身旁的朋友以及大多數的人,都必須找一份頭路、受僱於老闆來養活自己。理論上,叫做原始資本積累,說的不是資本家創業的第一筆資金,說的是資本主義這種僱傭關係如何開始、發展、擴大。當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當生產資料漸漸控制在資本家的手中,其他人就只能靠販賣它的勞動力來生活。因此,現在的受僱者比起以前的奴隸、佃農來說雖然比較自由,但是卻自由得一無所有,說起來有些悲哀,但很真實。當社會的生產資料漸漸往財團、資本家方面集中時,相對的,勞動者也就更依賴資本。也因為這樣,當一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僱者一但失去了工作,就會像是被遺棄的嬰兒 ,無家可歸、坐以待斃。這也是為什麼失業率與自殺率呈現正比的原因。
失業以後生活還是要過,小孩還是要養育以及受教育,前從哪來?真的像阿扁講的那樣,教育是個人的投資嗎?當然不是!我們只要分析失業的原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失業勞工子女應該免學費!而且要由資本家來負擔。
主流分析失業問題時,用的是粗淺的現象分類,將失業分為「摩擦性」、「結構性」、「景氣性」三種,後兩者指的是非自願性離開工作崗位。「結構性」失業講的是產業型態的轉變,造成工作的消失、原工作者無法銜接新型態的工作;「景氣性」失業談的是景氣循環對資本僱用規模的影響,景氣好產業規模大,就業率高,反之,景氣不好產業規模縮小,失業率則增加。除了以上兩種失業型態外,台灣的特殊情況就是「資本外移型」失業,所謂「錢進中國、債留台灣」還造成裁員失業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失業勞工子女免學費的訴求,絕不能從道德的層面來分析與看待。這樣的訴求,不是訴諸資本家個人的情操與社會關懷,而是從整個資本家階級與受僱者階級的關係來解釋。我們不用有色的眼光來看資本家,因為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代理人,只要資本主義社會還繼續存在,資本家就必須為資本找出路、讓錢生錢,這是他的”宿命”。而資本家慣常的辦法就是投資生產,僱用勞工來賺錢,無論是景氣性的失業或者結構性的失業,整個社會的資本還是要繼續運動不能停止,所以景氣一好就要有備用、可用、堪用、好用、現成的勞動力來支援,也所以產業轉型時更需要備用、可用、堪用、好用、現成的勞動力來支援。而這些勞動力哪裡來?當然是靠教育來培養。
這不就明白了嗎,資本主義社會要順利地再生產,一定素質、甚至不斷提昇素質的勞動力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受僱者階級的學養能力是延續資本家階級利益不可或缺的條件,就算個別的老闆不一定會僱用到失業工人的子女,但就整個老闆階級來說,失業勞工的子女一定要有「勞動能力」要為資本主義所用,不能是一個”廢人”和社會問題;因此,想當然耳,資本家這一個階級就應該跟買保險一樣來分攤另一個階級的教育費用。特別是非自願被淘汰出職場的受僱者,怎麼能再要求已經缺乏生存能力的人去負擔他的小孩(未來受僱者)的教育費用呢?
我們的資本家,在汰換機器之前還會花好幾年的時間來儲存一筆折舊費用,等到機器報銷、退役,馬上可以補上一台新機器。同樣是老闆的生財工具,勞工被迫離開職場,新進人員的教育費用卻可以不用負擔,台灣真是老闆的天堂!工人的地獄!
反高學費格鬥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ighfight/
上一篇:〔大頭貼〕大律師耍狠來嗆高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