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讀《詩經》1:讀詩,讓我們更溫柔!
2021年的網路劇《司藤》,讓原創《半妖司藤》的尾魚,在台灣浮出閱讀版圖。她喜歡揹起背包一個人遠行的晃晃悠悠,轉了近半個中國,尤其對人煙稀少的荒僻西部情有獨鍾,所有的奇人奇事,游離在現實生活外,輾轉路上,懸疑,妖異,言情癡纏,放在文學版圖裡,可以視為極物質的IP產業,卻不被「仰視」為純粹精神的文學。比較特別的是,初崛起時的簡體書《怨氣撞鈴》、《開封志怪》,在2015、2016前後兩年,透過聯合文學編輯、包裝成正體版本,滲出點純文學的精緻微光。
創作者付出了很多努力,爬梳著每一個字,絕對是「朋友超過,戀人未滿」,充滿熱血、激情,以及從一個小點可以放大到全世界的純粹;出書後,許許多多現實的摻和,愛情的想像落實在一天又一天的日常,像忙碌的白日慢慢沉入黑夜;而後又藉編輯的魔法棒,擦出亮光,瞬間在黑暗中織綴出璀璨的煙火。
一如帶著對《詩經》的熱血,以及裴溥言老師百歲紀念的激情的《有了詩就不一樣:來讀《詩經》吧!》,無限激切,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平息。幸好有編輯魔法,入伏盛夏,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搭築舞台,邀約更多的人「在家讀《詩經》」,這些最真實的生命歌詠,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領著我們放慢速度,感受美,珍惜活著的幸福,找到安定和溫柔的力量。
從遠古神話時期開始,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戰,共工怒撞不周山,天塌下來了,洪水氾濫,女媧不得不日以繼夜補天;黃帝和蚩尤大戰於涿鹿,鬧到天昏地暗……
隨生活版圖擴大,戰爭越來越多,傳說也越來越豐富。夏朝覆滅,演繹出玄異神奇的《封神榜》;周朝在武王建國後,命令弟弟周公制定禮節法令,不願再生殺戮,把商朝遺民遷移到黃河北岸集中管理,安排另外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就近監視。
沒想到,管叔和蔡叔聯合紂王的兒子武庚叛反,周公率軍長征。沿黃河一路向東,直到臨海,整頓了七十幾個小部落,一統天下。如果以「周公戰記」為題,簡直可以寫出好幾本曲折漫長的系列小說或漫畫。
好不容易迎來和平,周公怕再有戰爭,把全國土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分封家臣故舊,裂生出一百多個國家,讓大家彼此牽制,確立「王」的絕對地位。
周公的封地在「周南」,弟弟召公的封地在「召南」,左右合圍,聯手守住核心王都;最遙遠的東方海岸邊界,封國為「齊」,交給聰明而忠誠的姜子牙,雙邊翼護這個新興政權,希望周朝天下永垂不朽。
這個暑假,我們一起來讀《詩經》吧!
首陽山,黃河彎曲處,屬於周公的「周南」和屬於召公的「召南」,是《詩經》萌芽的舞臺。歌謠明朗、自由,從〈周南.關雎〉到〈周南.桃妖〉,可說是最「轟動」的名詩!如果走過水岸、看小鳥兒翩然飛起,有人念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你接不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春花絢爛時,有人感慨:「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你搭不上「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哎呀,這叫做「落伍」囉!
越過河的北岸向東,有「邶」、「鄘」、「衛」的殷商故居,展現出遠較其他地區更卓越的文化水平,當然也比較多衝突和痛苦。
翻開《詩經》,讀到〈邶風〉、〈鄘風〉、〈衛風〉,其實是同一個國家︱︱「衛國」,只是分別獨立的小部落,在曲調上有所差異。所謂「風」,是指民俗歌謠的流通,像風一樣,人人傳唱,成為當地普遍的流行歌曲。其中,〈衛風.考槃〉,簡直像「文學烤盤」,烘烤出好多不得了的開創詩。
周南旁邊有個城市叫「雒邑」,就是後來的洛陽。平王東遷,緊貼雒邑王城的「鄭」。鄭武王在戰亂時保護王室,得到很多王權優待,迅速崛起於正在轉彎的歷史舞臺,人們生活悠然,公務員認真守法,「鄭風」歌謠,溫柔嫵媚,像小小的桃花源;還有,工商實業大國在〈齊風.雞鳴〉中表現出富庶、嚴謹,讓我們在詩中,學會珍惜日常生活的溫暖和幸福。
國都東遷後,王畿生活失去大一統時的安穩。這時的歌謠,跟所有諸侯一樣,稱為「王風」,其實就是從周南舊址開展出來的生活變動。對照地圖,我們對文明初生的地理背景和歷史糾纏,多一點了解,才有能力用「現在的知識」想像「古代的情意」,也才有機會用「整體」的概念領略詩的情味。
首陽山往西,可以看到「豐」京和「鎬」京,並立發展成「雙子城」。傳統與現代,在牽制和平衡中不斷進步,在滲透和整合累積到足夠基礎後,後來匯整出長安古都的輝煌。
「長安」後來又變身成好多小說、電影、電視劇的舞臺;再往西,就是「秦」,周朝祖先的故土。讀完電視劇裡常常出現的〈秦風.蒹葭〉,感受這首詩裡充滿理想的追逐,以及現代社會中的引用和轉換,我們也將在新的學期,展開嶄新的追尋。
我們讀《詩經》,就是要和「此時此地」發生關係。想像歷史時空,也在記憶裡勾出自己的「現場感」,像VR顯像般直接「進入」想像世界,這樣讀起來就特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