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時間癡人,所有的青春華美全都變成了垃圾
2014年,即將開展,想起2011年普立茲小說獎、台灣2012年度好書《時間裡的癡人》。
文案廣告很吸引人:「全書藉由一個搖滾樂的世界,描述音樂與時間的交錯,高峰樂段的神奇停頓、人生的大起大落、沒有絕對的起點與終點,宿命讓我們與某些人相遇,就算是短暫連結,也足以殘酷地掀起波濤、改變人生。十三個主角,十三個章節,每篇變換主述角色,但彼此環環相扣的故事,讀者在各自獨立的故事中,走過紐約、舊金山、拿波里到非洲,角色和故事始終相互關聯,串成一個長篇,時間長達四十年。書中主角並不全然認識,或知道彼此的過去,但讀者清楚知道,他們的人生有過一連串的交集。回想各人過去的生活,傳達出人生的失落、宿命的無情。」
依雯居然不自覺在網路上連續買了兩本,於是,創作坊中壢教室獲贈一本。
創作坊團隊的新書,常常轉來轉去,有興趣的人就接手看一看。最搶手的當然是「年度推薦書」,只有誘惑,沒有指定,只是依雯這次特別準備了「釣餌」,整本音樂人的故事,讓愛上音樂的人自動上鉤,繞著不同的音樂工作者,用看得見、聽得到的音樂,凸顯出我們從來說不出、說不清,也說不盡的千萬種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
每一個時代,都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很多聲音冒出來;很多聲音被遺忘;很多古典的聲音被再製重生;也有很多瘋狂搖滾被社會機制馴化……,到最後,那最無所不在、最需要被傾聽、卻被社會判定成「自閉者音樂」的巨大存在,就是停頓。
我們需要停頓。但是,幾個人能夠停頓?幾個人聽到停頓?幾個人理解了停頓呢?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優雅的「A Visit」,彷彿德布西的〈月光〉,在一片幽靜悠然中,以一種奇襲軍隊的高效率模式,無聲無息地藏在貝多芬的〈命運〉裡,全然不在意我們做了準備或沒準備,猛然敲門!
絕色、權勢、繁複奢華,或者站在另一面,猥瑣、卑微、絕望窘促……,每一段光澤、每一種型態、每一次選擇,都在瞬間被打亂,全書風格與語調多變,像高密度的「小說技巧炫示場」,熱愛文字書寫的人,也吞了一些「餌」。不過,始終活在讀書、寫字中的我,深深被吸引的還是,在人生的破碎垃圾中,不必刻意蒐尋、而仍殘留下來的一點點溫暖。
這些年來,游離在殘敗的垃圾人生、拆解的時間碎片,以及讓人又驚又忌的書寫炫技間的小說作品,不算不多,但是,表相張狂的《時間裡的癡人》,暗流裡,伏藏著暖暖的悲憫。
我們可能渴望停留在某一個定點而又不能;可能在生命的某個瞬間忽然想起,也許對岸的風景更美;可能在不曾說出來的沉默裡,設想過千百遍,如果當時做了另一種選擇;可能在某一段保鮮期過後赫然發現,所有的青春華美全都變成了垃圾。
這就是時間,暴徒般的歲月。
如果所有的青春華美,全都將變成垃圾。不知道還能有多少人,能夠在凋萎腐朽中,嗅聞到芬芳?在歷盡滄桑的疲倦中,發現一點點溫暖?
每一個新年度的開始,我們都藏著這樣的願望,在貌似暴徒的倉促敲門聲裡,尋找和我們相似而又模糊的,永生不死的老靈魂……
上一篇:讀書,我的愛迪生實驗室
下一篇:誠誠懇懇的Murm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