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9 11:09:12小蟹子

《悶蛋小鎮》推薦序:〈璞玉悶蛋〉

      35屆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優選作品〈黑心貨〉,被作家黃麗群質疑是抄襲她的作品〈成家〉。

2013.9.10決審委員顏崑陽、李昂、楊照比對兩篇作品,並做慎重的討論後,由聯合報提出聲明,兩篇文章彷彿相似之處,唯在敘述形式,具體內容各見差別:〈黑心貨〉主題在嘲諷大陸貨品,而〈成家〉則旨在描寫一個愛子心切的父親,為冥間兒子成家,所謂「抄襲」,難以成立,仍維持原先決定。

模仿?抄襲?創作的意義和價值?文學獎的意義和價值?在對照閱讀〈黑心貨〉和〈成家〉後,應該別有領略吧?

每一個時代,總會有一些作家,堅持自己的信念,超越「模仿」或「抄襲」的捷徑,跋涉在自己的生命地圖,遍體鱗傷、仍然元氣淋漓地寫出她自己!

忽然想起張友漁的《悶蛋小鎮》,想起我們藏在悶蛋世界裡,可能開鑿出來的只屬於自己的美好璞玉。


            ☆☆☆《悶蛋小鎮》推薦序:〈璞玉悶蛋〉☆☆☆

1.  我們都是悶蛋?

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悶蛋」,困在大同小異的「蛋殼」裡。表現不好的人,困在分數、評比,傾天瀑下的關切或責罵;表現特好的人,困在疲憊、壓力,隨時被檢視或推翻的恐懼;表現不好不壞的人,困在空洞、迷惑,沒有什麼被記得也沒什麼好記得。

沒有人生下來就「酷」得像哈利波特,在額頭上裂出正邪對決的閃電傷疤;更不可能有一種成長方式像獵命師、像《飢餓遊戲》、像任何一個我們熱情擁抱過的英雄,一路走來高潮迭起,痛快又過癮,大家都為著黏答答的各種不同理由,辛苦掙扎,動彈不得。

想要一輩子當個悶蛋,簡直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不必努力、不需要花心思,連我們生活著的地方,也像「悶蛋」,住在一個小型悶蛋,塞進一個更小的悶蛋移動,再擠進另一個大一點的悶蛋,上學,上班,回家,一日又一日,索然無味。

只有轉一個小小的彎,才能找到機會,發現比較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黃昏時候,在街頭、在車上,或者在任何一個人群流動的地方停下來,認真觀察每個人的表情,想像一下每張表情背後的故事。無論大人或小孩,他們的臉色疲倦、認命,卻帶著看不到也卸不掉的承諾,有一些人可以愛、可以信任、可以吵吵鬧鬧,有一個家可以回,越襯出離家後「一定要回去」的渴望和溫暖。

或者,打開《悶蛋小鎮》。先看看「住一天都受不了」的好悶好悶的小鎮;慢慢地,還會看到大樹、小巷、鐵軌、火車、三輪車、腳踏車、悶蛋麵、麵包店、遙遠的監獄;接著,朋友、夥伴、偷偷暗戀的對象,像會「長」人的聚寶盆,悄悄從生活中養出更多人、更多記憶;忽然,在某個來不及眨眼的「意外瞬間」,手槍、警匪、衛星定位,所有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驚奇脫軌,一下子都發生了……

 

2.  悶蛋就是璞玉。

《悶蛋小鎮》這本書,就是藏在張友漁心中最簡單的璞玉。

她掙脫學歷和職場的限制,流動過台灣南北、飛走過海角天涯。單車環島四十六天、跟著戲班子跑全省;做過律師事務所打字員、送報生、花店司機、傳播公司文案企劃、電視編劇、專注於自然資產與地方文化的保育整理;前往921災區和車諾比災區做「蓋房子」的志工,到「沒有什麼」的國外,沒有目的地走走看看;轉換著各種素材,寫過深受歡迎的幾十本書。

無論人在哪裡,手邊進行著什麼樣計畫,心裡始終藏著一個複雜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她,是她的家,是她的童年,是她依存而又破碎的山川大樹……。經過十幾年幾度提筆、又幾度放下的反覆斟酌,終於,在《再見吧!橄欖樹》這本書,寫出淡淡的泥土芬芳,也寫出漫長的青澀成長,更寫出一種愛的苦澀和甘甜,烙下最深刻的牽掛。

當她撤離童年那「永遠回不去了」的山坡,搬到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小鎮,只覺得新居處「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徹底成了個「悶蛋」。那些來不及放手的眷戀難捨,經過無限放大,已經分不清是真實還是虛構,是人間還是天上,只能一遍又一遍惆悵回眸,那棵大樹,是前世的情人,山上那一大團愛戀難捨的霧色,原來是小鎮人家仰望著的仙境。

透過文字,一層又一層裎露,終於,讓她的執著沉迷,褪下永遠不能回頭的魔魅色彩,從而在《悶蛋小鎮》這本書裡,揮去鑿開傷口的戀戀牽掛,寫出安定迷航的淡淡日常,凝視藏在「第二段童年」裡的歌哭哀喜,重現一個「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的美麗小鎮。

《再見吧!橄欖樹》見證著大樹、生靈、川洪、土地,穿織出「今生今世」的大視野;《悶蛋小鎮》卻只淡淡勾勒出一塊沒人見過的璞玉,就静静轉化成「此時此地」的小鏡頭,認真在小地方多用一點心,打開悶蛋,發現璞玉,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信仰,以及即將向前走去的光亮。

擁有土地和大樹的六悅,搬到缺少生態生機的小鎮,覺得很悶蛋;來自繁華大城的丁一丁,搬到沒有多元商機的小鎮,也覺得很悶蛋。活得最自在的是,從來沒有離開小鎮的阿英,專注活在「此時此地」,跨越性別印象、掙脫時空侷限,一點一滴,累積出不能複製不能重來的「今生今世」。

 

3.  人人都有璞玉!

六悅、丁一丁、阿英,這些角色的名字,像預言,也像寓言,充滿精緻可喜的暗喻。

洋溢在《再見吧!橄欖樹》裡的淡淡憂傷,因為六悅找到救贖,種種黝暗恐慌,終而迎向光亮,「悅」就是一種選擇,欣然接受一切、感恩一切;漂浮在《悶蛋小鎮》的不安不滿,因為丁一丁的參與、關切,以及災難關健的奮力投入,他的生命經過這「釘一釘」的痛楚淬煉,終於也找到安身立命的依存;至於無處而不自得的「英」,這柔軟的草木菁華,正好牽引出「玉」是最堅定的石中精粹。

於是,從阿英開始,每個人的心中,都勾繪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璞玉故事,用各自不同的版本,傾注著全部的關切和想像。

阿英說,被偷走的璞玉像「房子」那麼大,心安定了,居處就安定了,至於被誰偷走了?她不在意,也不害怕;阿嬤說,璞玉像圓環,兜啊兜地,永遠兜不開她心愛的這個小鎮,自強號不停站,當然成為她「捍衛夢境」的大事,即便璞玉丟了,也將做成兩萬個手環,其實是為了兜住她心中的圓滿;隔壁班同學說,璞玉像三個書架疊起來那麼大,日後又賣給了磁磚工廠,正如我們輪迴在上學、工作的悶蛋裡;當警察的表叔說,璞玉直立的巴士,隨時可以突破、可以奔跑,最後被藝術家做成美麗石雕,就像他守護著的小鎮;「女朋友候選人」莊志芳,想像出兩扇流動的門板,沒有破案的未來,充滿可能,就連璞玉出土的位置,處在歐亞、菲律賓板塊邊界的不安,也都成為她最珍惜的資產,因為,這是全世界唯二、台灣唯一會長高的橋。

困在悶蛋裡的丁一丁,終於也發現他心中的璞玉像一節火車,雖然想要流動,但還是選擇了停留,堵在山洞門口,攔截妖怪,守護他,也守護著每一個他在乎的人,抵擋現實裡的千萬種挫折和考驗。

《悶蛋小鎮》的故事結束了,轉個彎,我們還有更多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時候,到台灣東部走走。我們會發現,有個小鎮叫「玉里」,以前叫做「璞石閣」,有人說,這是布農族語的譯音,意思是「灰塵」, 秀姑巒溪的乾河床被風一吹,灰塵蔽日;也有人說,這是阿美族語音「派派可」,也就是四處盛產的「蕨」;還有人說這是一、兩百年前官兵初看到秀姑巒溪畔的純白大理石,如未磨的璞玉,在這裡建造起「閣」樓街道。

你最喜歡那一個解釋呢?還是,你有自己的故事要說?

想一想,我們會怎麼訴說自己走過的每一個地方?如何想像出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樣走過無數個悶蛋小鎮,擁抱著自己的感情和故事,人生很不悶蛋了吧?

對世界無話可說 2013-10-09 22:02:20

《背後歌》結集後的作者採訪錄
黃麗群:我對世界已經無話可說了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122

貓頭鷹 2013-10-09 22:00:30

如果黃麗群找著作權專業律師諮商侵權與否評估,
相信必有「新視界」^_^

2013-10-09 21:59:48

覺得有一點模仿的影子在。